程华;曾津津;李航;孙国强
目的 评价MRI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4例SCD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前接受脊柱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4例于治疗后复查.分析影像学特点. 结果 24例SCD中18例出现髓内异常信号,阳性率为75%.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后索(12例)或侧索并后索(5例),呈对称性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1例同时累及后索、侧索、前索和部分灰质后角;脊髓无明显肿胀;增强后有(2/5)或无强化效应(3/5);治疗后4例病变范围均显示减小,甚至消失. 结论 SCD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MRI在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静;张云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女,16岁.右面部肿胀4年余,右面颊出现瘘口2年伴右鼻腔疼痛.体验:右鼻腔内淡红色肿块;右面颊部有一漏斗状瘘口,约绿豆大小,持续性脓血性液体流出伴呼吸困难.
作者:文亮;韩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判定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直肠癌患者30例和术后离体直肠癌标本10例,全部行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检查,将影像学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 结果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判定的整体准确度为86.7%(26/30),对T1~2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6/9)和95.2%(20/21),对T3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5/15)和73.3%(11/15),对T4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5/6)和87.5%(21/24).高分辨MRI对环周切缘判定的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度为82.2%(15/17),准确度为90.0%(3/30). 结论 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的T分期,识别癌结节在直肠系膜内的沉积并预测环周切缘的受累与否,有助于术前选择放、化疗和计划手术方案以确保对病灶的完整切除,降低复发率.
作者:蔡香然;刘斯润;孟悛非;张中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的MR表现,初步探讨MR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SCA家系2名患病者及4名表现正常的其他家庭成员共6人行头颅MR常规扫描及小脑蚓部单体素1H磁共振波谱(MRS)扫描,2名SCA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及信号特点,DTI彩色FA图上脑桥横向纤维显示的完整性及MRS小脑蚓部NAA/Cr比值和Cho/Cr比值. 结果 2名SCA患者小脑蚓部及双侧小脑半球轻度萎缩,T2WI连续两层面脑桥基底部隐约可见中线稍高信号,小脑上脚层面DTI彩色FA图脑桥横向纤维显示不完整、不连续,小脑蚓部NAA/Cr比值略低于参考值范围.1名有轻微体征及1名表现正常的的家庭成员NAA/Cr比值在参考值范围内偏低水平,另2名表现正常的家庭成员NAA/Cr比值接近参考平均值.所有家庭成员Cho/Cr比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结论 MR多种检查技术可以反映SCA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其诊断提供多种有力依据.
作者:郭劲松;金延方;李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对眼眶不同类型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65例眶内肿块病例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兴趣区及对侧颞叶脑白质ADC值,比较不同类型眼眶病变ADC差别. 结果 65例眶内肿块的ADCM为(1.38±0.55) ×10-3 mm2/ s,ADCw为(0.85±0.07) ×10-3 mm2/ s.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为(0.76±0.12)×10-3 mm2/ s;癌ADCM为(1.36±0.39)×10-3 mm2/ s;良性实性肿块ADCM为(1.35±0.54)×10-3 mm2/ s;脉管性肿块ADCM为(1.50±0.30)×10-3 mm2/ s;囊性肿块ADCM为(1.92±0.99)×10-3 mm2/ s.不同组间眼眶肿块AD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显著低于癌、良性实性肿块、脉管性肿块、囊性肿块(P<0.01);癌、良性实性肿块ADCM显著低于囊性肿块(P<0.05);癌、良性实性肿块与脉管性肿块之间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性肿块与囊性肿块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WI可反映眼眶肿块的扩散特征,不同类型眶内肿块ADC值之间具有差异,有助于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郭健;王振常;鲜军舫;李勇;牛延涛;赵波;燕飞;刘中林;杨本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女,35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宫颈部溃疡直径约4~5 cm,阴道前壁上1/2受侵僵硬,经阴道镜检查并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子宫颈中分化腺癌.
作者:邝平定;邵国良;李贤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女,59岁.反复发作胸闷、头晕、四肢乏力20余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体检:心脏向双侧扩大,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频发早搏,未闻及杂音.ECG示:(1)肢导低电压;(2)多发房性早搏;(3)心脏顺钟转位.
作者:邹建华;郑巧;陈伦刚;吴磊;陈文;陈义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男,42岁.左颈部包块1年余,并缓慢生长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实验室检查:无明显阳性指标.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张加强;汪鸿;张解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变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14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程华;曾津津;李航;孙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的并发症,评价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在透视下行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完成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7.65%(83/85);操作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1例穿刺锁骨下动脉;3例(3.52%)出现感染;2例(2.35%)化疗药外溢致局部皮肤坏死;5例 (5.88%)导管堵塞;皮肤切口延迟愈合4例(4.70%).使用该装置的患者感觉在输液治疗中的舒适程度高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 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安全、便捷、并发症少,能够提高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健;窦永充;冯鄂湘;沈新颖;张彦舫;吴宇旋;林振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维平衡全稳态快速场梯度回波(3D B FFE)序列在脑积水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50例脑室系统积水的患者进行3D B FFE序列脑室系统成像扫描.比较该方法与常规T1WI、T2WI显示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形态的效果. 结果 50例患者3D B FFE序列图像均清晰显示脑室系统,对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的扩张、狭窄、梗阻的程度和形态与常规SE序列T1WI、T2WI显示效果相比较,3D B FFE序列有明显优越性. 结论 3D B FFE序列脑室成像扫描能清晰显示脑室积水情况,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作为一种MR脑室积水成像的新方法.
作者:陈江津;余成新;陆蓬;杨成;彭传琴;徐亚卡;胡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MRI所见对应的病理表现.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的28个坏死股骨头MRI表现与大体切片、组织病理做对照研究. 结果 MRI能准确显示大体标本相对应层面上股骨头坏死区、周围的增生反应区和病灶外正常区,增生反应区包绕坏死区.MRI上28个股骨头坏死区5个为脂样型信号、3个为液样型信号、11个呈纤维型信号、9个呈混杂型信号,坏死区不同的信号对应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结论 MRI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MR信号可反映病变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洪闻;王存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男,51岁.因车祸受伤经过及机制不详,当时有昏迷(时间不详),有呕吐,为血性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患者醒后感头痛剧烈;右前额及顶部头皮有裂口、流血,无大小便失禁,神志模糊,精神欠佳,体温、呼吸、脉搏正常,Bp 120/85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球运动尚可,视力无异常,鼻唇沟存在,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听力尚可,四肢肌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
作者:邹高伟;廖荣信;陈德强;柳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分为3种:(1)脑内多发大小不等、球状、结节状病灶,T1WI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高信号,共4例;(2)肿瘤内可有出血而致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影,共3例;(3)在前两种表现基础上合并脑膜转移,共1例. 结论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瘤体易出血和富含黑色素颗粒这两个特征,决定其MRI表现的特性.
作者:徐辉;唐桂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女,80岁.因左面前部眶下区肿物20余天入院.体检:患者左侧眶下区明显膨隆,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破溃,皮温不高.扪诊:眶下区可触及4 cm×3 cm大小肿物,范围内侧至鼻梁中线,外侧至左眼外眦角位置,上至左鼻翼口角连线,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动度,压痛明显,无压缩感,无波动感.
作者:柳伟坤;刘海凌;钱民;欧陕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 女,35岁.腹痛、腹胀、腹泻2个月余.体检:贫血貌,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脾增大,肠鸣音亢进,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5 g/L.大便常规:RBC(++).
作者:张立峰;赵兴圣;周茂义;李丽新;岳奎涛;邵伟光;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癌演化过程中,肝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 材料与方法 2~3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成4组:A、B 、A1、B1.A组为肝硬化组(35只);B组为肝癌组(60只);A1为A的对照组(5只);B1为B的对照组(5只).A、B两组大鼠分别用浓度为100 ppm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水溶液诱导12周和20周.A1、B1两组大鼠则常规饲养.以0.6 ml的对比剂和0.2 ml/s的注射流率对这4组大鼠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全肝的灌注参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分别为(57.7±14.3)ml·min-1·100ml-1、(65.3±16.8)ml·min-1·100ml-1和(61.4±8.8)%、(71.3±10.0)%,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F值分别为7.96、11.03、31.67、45.54,P值均<0.01),而门静脉灌注量(PVP)分别为(35.9±9.7)ml·min-1·100ml-1、(26.9±14.3)ml·min-1·100ml-1,低于相应的对照组(F值分别为27.47、23.30,P值均<0.01).肝硬化组与肝癌组的HAP无统计学差异(F=1.55,P>0.05),但后者的PVP更低(F=3.94,P<0.05),HPI更高(F=7.20,P<0.01).2个对照组的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从正常肝脏到肝硬化后发展成肝癌的过程中,肝脏的HAP和HPI逐渐升高,而PVP则逐渐降低.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沈金丹;孙红赞;陈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实质表浅部位,单发,多位于颞叶;15例病变以囊性为主,其中10例为大囊小结节,5例大囊大结节;6例病变以实性为主.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瘤细胞间见大量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出血、钙化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所有病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有癫痫发作. 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表浅且单发,多呈囊性改变并伴有壁结节,结合应用影像诊断新技术(DWI、MRS及PET/CT)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赵艳娥;卢光明;李南云;张龙江;周长圣;袁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法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stent placement)不同手术方式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搜索关于PTA及支架置入术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优势比(OR)及其双侧95%的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7篇,累计病例为519例,共614个患肢,其中单纯行PTA的患肢为323个,PTA+Stent为291个.术后6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 Stent组优于PTA, OR=0.47(0.27~0.84,95%CI)(P<0.05).而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继发性开通情况,与Stent相比较,PTA似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OR=1.27(0.87~1.86,95%CI)(P>0.05);OR=1.22(0.81~1.82,95%CI)(P>0.05);OR=1.34(0.78~2.30,95%CI)(P>0.05). 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10 cm),支架置入术6个月内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好于单纯PTA,但是对于远期疗效及继发性开通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支架置入术较单纯PTA优越.
作者:鄂亚军;贺能树;王一;范海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7例SMV梗塞患者,行CT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临床病理证实的SMV主干梗塞患者CT平扫均表现肝脏呈等密度,肠系膜充血水肿.增强扫描显示SMV内圆形充盈缺损,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表现.门静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延时扫描对比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容鹏飞;王维;刘晟;于德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