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心房巨大憩室一例

邹建华;郑巧;陈伦刚;吴磊;陈文;陈义加

关键词:右心房, 肢导低电压, 心脏, 频发早搏, 房性早搏, 反复发作, 杂音, 胸闷, 心尖, 头晕, 体检, 锁骨, 四肢, 患者
摘要:患者 女,59岁.反复发作胸闷、头晕、四肢乏力20余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体检:心脏向双侧扩大,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频发早搏,未闻及杂音.ECG示:(1)肢导低电压;(2)多发房性早搏;(3)心脏顺钟转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女,52岁.体检超声发现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人院,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既往无感染、创伤史,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均末见异常.

    作者: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并行采集MR扩散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并行采集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1.5T 超导MRI仪及4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应用ASSET EPI并用2组b值(b=0,600 s/mm2及0,1000 s/mm2)对56例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行ASSET-DWI、SE T1WI、FSE T2WI检查,对其中的16例患者及7名健康志愿者双侧乳腺还分别进行横轴位结合ASSET技术的EPI及常规EPI,对ASSET-DWI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ASSET-DWI较常规DWI采集时间缩短50%,常规DWI乳腺及3个病变不同程度变形,ASSET-DWI乳腺变形减轻,病灶无明显变形.ASSET-DWI 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均明显不同(P<0.05).分别以恶性病变95%可信区间上限1.44×10-3 mm2/s (b值600 s/mm2)及1.18×10-3 mm2/s (b值1000 s/mm2)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0%(32/40)和77.5%(31/40),特异度均为95%(19/20). 结论 应用ASSET-DWI对乳腺检查可以缩短采集时间,减少图像畸变.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根据病变ADC值,ASSET-DWI均可以鉴别多数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应与所用b值相匹配.

    作者:金光暐;蔡幼铨;安宁豫;李席如;刘梅;王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RI诊断门静脉瘤一例

    患者 男,42岁.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一大小22 mm×22 mm×28 mm类椭圆形无回声影,边界清晰,后方无增强效应.

    作者:郭立;袁曙光;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D Balanced FFE 序列在脑积水MRI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平衡全稳态快速场梯度回波(3D B FFE)序列在脑积水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50例脑室系统积水的患者进行3D B FFE序列脑室系统成像扫描.比较该方法与常规T1WI、T2WI显示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形态的效果. 结果 50例患者3D B FFE序列图像均清晰显示脑室系统,对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的扩张、狭窄、梗阻的程度和形态与常规SE序列T1WI、T2WI显示效果相比较,3D B FFE序列有明显优越性. 结论 3D B FFE序列脑室成像扫描能清晰显示脑室积水情况,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作为一种MR脑室积水成像的新方法.

    作者:陈江津;余成新;陆蓬;杨成;彭传琴;徐亚卡;胡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髌骨骨样骨瘤一例

    患者 男,12岁.右膝酸痛1年余,加剧2个月入院.1年来患者的症状间断发作,近2个月疼痛加剧,以夜间为著.服用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止痛药有效.体检:右髌骨前方稍肿胀,压痛,活动正常.

    作者:林俊东;徐建成;赵正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少见病,特点是平滑肌细胞在终末细支气管、淋巴管、小血管周围异常增生[1],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国内见个案报告[2~13].

    作者:朱先进;王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CT诊断一例

    患者 男,23岁.2天前被汽车撞倒压伤胸部,胸痛明显,曾于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体检:急性病容.胸廓无畸形,左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左锁骨中线第2肋间可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平静呼吸时即有大量气泡逸出,左前胸壁可触及捻发音.

    作者: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肺结核大咯血多次栓塞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复多次栓塞治疗资料,方法为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10~15 min重复造影检查,再次循环栓塞前面的支气管动脉,直至血管完全闭塞后方结束治疗,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非支气管动脉来源的吻合支;另取15例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单次栓塞治疗15例作为对比组. 结果 单次栓塞组与多次栓塞组即刻止血有效率均为100%;多次栓塞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5.3%,远期有效率60.9%,复发率39.1%;单次栓塞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80%,远期有效率27%,复发率73%.两组之间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明显;反复多次对同一支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效果好于仅行一次栓塞;首次栓塞15 min后应再次少量栓塞以加强效果.

    作者:吴金平;焦旭东;吴辉;陈正侃;王怀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女,16岁.右面部肿胀4年余,右面颊出现瘘口2年伴右鼻腔疼痛.体验:右鼻腔内淡红色肿块;右面颊部有一漏斗状瘘口,约绿豆大小,持续性脓血性液体流出伴呼吸困难.

    作者:文亮;韩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腭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腭部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4例,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 结果 11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4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4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9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双肺转移. 结论 CT增强结合MPR图像处理技术可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祝忠;肖燕;杨宇洁;曹英;何韧;席晓秋;许国辉;黄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颈椎骨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 男,42岁.左颈部包块1年余,并缓慢生长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实验室检查:无明显阳性指标.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张加强;汪鸿;张解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评估

    目的 探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判定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直肠癌患者30例和术后离体直肠癌标本10例,全部行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检查,将影像学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 结果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判定的整体准确度为86.7%(26/30),对T1~2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6/9)和95.2%(20/21),对T3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5/15)和73.3%(11/15),对T4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5/6)和87.5%(21/24).高分辨MRI对环周切缘判定的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度为82.2%(15/17),准确度为90.0%(3/30). 结论 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的T分期,识别癌结节在直肠系膜内的沉积并预测环周切缘的受累与否,有助于术前选择放、化疗和计划手术方案以确保对病灶的完整切除,降低复发率.

    作者:蔡香然;刘斯润;孟悛非;张中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过渡细胞型脑膜瘤完全钙化一例

    患者 女,50岁.半个月前因头部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无头痛、头昏及恶心呕吐表现,血压108/75 mmHg(1 mmHg=0.133 kPa).体检: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杨耀华;史河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

    目的 总结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分为3种:(1)脑内多发大小不等、球状、结节状病灶,T1WI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高信号,共4例;(2)肿瘤内可有出血而致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影,共3例;(3)在前两种表现基础上合并脑膜转移,共1例. 结论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瘤体易出血和富含黑色素颗粒这两个特征,决定其MRI表现的特性.

    作者:徐辉;唐桂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确诊恶性肿瘤可疑有脑转移患者159例.MR检查除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序列,图像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 结果 58例有脑内转移,6例增强后FLAIR脑实质病灶数目显示较增强T1WI多,11例病灶强化较T1WI明显;在11例柔脑膜转移者中,7例病灶强化程度优于增强后T1WI. 结论 增强后FLAIR是增强后T1WI的有效补充,对脑内小病灶和脑膜病灶更敏感.

    作者:黄飚;梁长虹;刘红军;刘辉;周正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实质表浅部位,单发,多位于颞叶;15例病变以囊性为主,其中10例为大囊小结节,5例大囊大结节;6例病变以实性为主.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瘤细胞间见大量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出血、钙化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所有病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有癫痫发作. 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表浅且单发,多呈囊性改变并伴有壁结节,结合应用影像诊断新技术(DWI、MRS及PET/CT)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赵艳娥;卢光明;李南云;张龙江;周长圣;袁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屈光参差性弱视皮层功能损害fMRI视网膜脑图研究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视网膜脑图技术(retinotopic mapping),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 资料与方法 以1.5T MRI系统采集8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枕叶视觉皮层对于视网膜脑图刺激和6 cpd空间频率黑白光点刺激的功能数据,比较弱视眼和健眼在初、高级视觉皮层功能区功能反应;对初、高级皮层间功能损害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弱视眼在V1、V2、V3、VP、V7区反应T值低于健眼( P<0.05 ),在V3a、V4、V8区弱视眼与健眼T值无统计学差异;V1区与V2、V3、VP、V7区之间反应减低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弱视患者初、高级视觉皮层均存在功能损害,两者之间无明显因果关系;在高级视觉皮层,背、腹侧传导通路均有功能损害;fMRI视网膜脑图技术为深入研究弱视初、高级视觉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黄伟;卢光明;张志强;郑罡;邵晓丽;王中秋;黄振平;马飞;尹婕;邵庆;李兴峰;吕彬;何晖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左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 女,80岁.因左面前部眶下区肿物20余天入院.体检:患者左侧眶下区明显膨隆,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破溃,皮温不高.扪诊:眶下区可触及4 cm×3 cm大小肿物,范围内侧至鼻梁中线,外侧至左眼外眦角位置,上至左鼻翼口角连线,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动度,压痛明显,无压缩感,无波动感.

    作者:柳伟坤;刘海凌;钱民;欧陕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MRI对脑胶质肉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肉瘤8例,回顾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学表现. 结果 病灶基本上表现为长T1 、长T2信号,边界不清,多数形态不规则,伴有囊变和坏死,个别可见瘤内出血,生长具有侵袭性,少数为结节状.周围脑组织水肿较轻,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7例明显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5例呈不规则环状强化,2例呈结节状强化,3例内部可见丝瓜瓤样不规则条状强化;2例直接侵犯邻近脑叶,3例发现瘤内出血,5例发生于脑凸面,1例发生于深部脑白质,1例发生于左侧侧脑室. 结论 脑胶质肉瘤通常发生于额、顶叶脑凸面,MRI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及其边界,但信号改变易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胶质瘤、转移瘤等相混淆.确诊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

    作者:韩路军;李新瑜;邱士军;陈娟芝;曲华丽;张雪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手术所见肿块包膜较完整,质地中等,内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坏死,行钝性分离后将肿块切除,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病理所见:瘤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大,空泡状,核仁大,部分细胞核偏位,可见胞浆内包涵体,细胞弥漫排列(图5).

    作者:王显龙;全显跃;曾盛;朱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