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惠;余军伟;马建龙;江婷婷;陈茜;胡耀
痰饮之辨,历来殊为艰难。《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其论痰饮之证,虽仅以饮为主,然亦已极为复杂,甚难把握,而其所列之方,更多达21首之巨。为便于临床辨析运用,今且按各方之主治,作大体分析,阐述其临证使用要点。
作者:何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求预防高钾血症和早发现无症状性高钾血症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21例患者给予常规降钾处理和去除诱因,观察血钾是否降至正常范围。[结果]2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高钾血症58次。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高血钾的原因可能为:药物、透析不充分、摄入钾过多及上述因素的综合,经治疗后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在随诊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变化,去除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黄春香;徐佳美;翁宁;张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对“龙虎交战”这一针刺手法起源、理论根据的阐述,探讨这一手法的技术操作、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点,提高临床各科痛证的疗效,扩大诊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灵峰;陈国生;卢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活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病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胃镜检查、血液流变学等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化湿活瘀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理想的治法,能逆转其病理变化,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周慧芬;徐安妗;徐首航;徐华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反思式学习法在小学期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某实习医院2007级护理学本科小学期教学实践的学生,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反思式学习组)15人和对照组(传统常规带教组)14人,实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知识、技能测试结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对自我职业角色认识、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沟通能力、应激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操作动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护理学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测试结果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反思式学习法有助于护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期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
作者:马小琴;裘兴梅;谷娟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学术是盛开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朵璀璨之花,直觉与悟性、整体与辨证、比类与运筹,这些传统特具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术的创建与传承。《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一书,再一次告诉人们:广博深厚的学养、精诚崇高的德艺,造就了何老这样一位国医大师。
作者:彭益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不同释放度测定装置、不同转数和不同释放介质对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方法]运用中药物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并计算各供试品溶液的物质组浓度及释放度。[结果]在溶出度测定条件为浆法,转速100r/min,以脱气蒸馏水为释放介质的情况下,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号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揭示了多组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同一厂家不同批号合格的产品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方法评价下有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作者:石婷婷;葛卫红;陈立兵;许广艳;江叔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中药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防止坏疽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在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鹏辉;衡先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确定不同程度肾损伤患者的合理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针对不同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的即时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Ⅰ~Ⅱ级轻度肾损伤患者165例,采用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Ⅲ~Ⅳ级中度肾损伤患者68例,保守治疗60例获得成功,8例后又行急诊手术;Ⅴ级重度肾损伤患者18例,11例行急诊肾切除术,7例行肾修补术中5例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对于肾损伤患者,Ⅰ~Ⅱ级的应采用保守治疗,Ⅲ~Ⅳ级的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Ⅴ级的应积极采用肾切除术。
作者:周本初;卢国军;陈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纯中药疗法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并比较用药3、6剂后的疗效,判定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6剂后疗效明显优于3剂后(P<0.05)。[结论]小柴胡汤与麻黄汤合用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郭强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端提捺正法治疗枕寰枢因素引起的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和即时疗效。[方法]45例因枕寰枢部位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性眩晕均采用端提捺正法治疗。[结果]45例患者首次治疗,其即时疗效,显效30,有效13例,无效2例。[结论]端提捺正法治疗枕寰枢部位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性眩晕即时疗效明显。
作者:黄炎洪;王仁灿;潘伟江;徐小恩;张良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包括炎症及其后的纤维生成。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肝脏中多种炎性细胞与炎症相关因子是调节HSC激活及其后的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的分子机制亦十分复杂。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医药抗纤维化机制的阐明也越来越深入。
作者:陶方方;汪丽佩;张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的863份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类总结。[结果]863份标本共检出552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外,对青霉素、奎诺酮类耐药率较高;真菌耐药性较低。[结论]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应加强ICU感染病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沈美萍;王良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抑制HUVEC中TNF-α引起的细胞炎症的发生。[方法]分别培养HUVEC和A7r5细胞,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提取HUVEC m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VCAM-1表达水平;用虎红染色法检测HUVEC和人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性;用细胞迁移和MTT增殖实验分别检测黄连素对A7r5迁移和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黄连素预处理能有效阻止TNF-α诱导的VCAM-1mRNA增高,并减弱由其导致的THP-1对HUVEC的黏附性增加,同时抑制由TNF-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值作用。[结论]黄连素对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柴惠;余军伟;马建龙;江婷婷;陈茜;胡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西医治疗尚无重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本病颇具特色且已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作者:陈烨;王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介绍了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适应症和禁忌症,归纳了对应不同痛症所采用的穴位处方,并分析了其中的原理和功效,同时列举了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可为临床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提供疗效确切的穴位处方。
作者:陈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温热与阴伤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辛凉清宣兼护阴,邪在气分宜清热兼保阴,邪在营分宜清营兼增阴,邪在血分宜凉血兼救阴。
作者:冯贤荣;杨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120例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75%、0.1%、0.125%、0.15%罗哌卡因+0.2μg·mL-1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记录各组产妇术后2、4、8、12、24、48 h的镇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组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镇痛效果欠佳,术后2、4、8、12、24、48hVAS评分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3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1例发生运动阻滞。[结论]0.1%~0.15%罗哌卡因+0.2μg·mL-1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提供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
作者:尉明洋;胡弘毅;王培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6例,埋线治疗组在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在上述穴位行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其方便、省时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在佐剂关节炎(AA)大鼠胸腺、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新风胶囊(XFC)对其的影响,探讨AA大鼠免疫功能改变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新风胶囊、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3个治疗组,每组12只,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正常对照组除外),测量大鼠体重、足趾肿胀度,计算关节炎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胸腺、脾脏中CD4、CD25、CD127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差异显著,CD4、CD25及CD127阳性表达率均有所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均能改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升高CD4、CD25及CD127阳性表达率;各治疗组相比,在升高CD4、CD25及CD127阳性表达率方面,XFC组优于其余治疗组,在改善AA大鼠胸腺、脾脏指数方面,各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A大鼠的关节病变与胸腺、脾脏指数升高,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及CD127表达减少,调节性T细胞分泌不足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增多有关;XFC可以降低胸腺及脾脏指数,升高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及CD127的表达水平,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从而改善AA大鼠的关节病变,此为XFC改善AA大鼠关节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瑞莲;刘健;潘喻珍;朱怀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