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方方;汪丽佩;张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IC)腹水的疗效。[方法]LC腹水患者62例,对照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西医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水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腹水消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在LC腹水的患者治疗中,对腹水的消退疗效显著。
作者:傅淑艳;余亚平;严颖;胡洁;朱肖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阴软坚法姑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化疗或支持疗法基础上,试验组加养阴软坚中药,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瘤体大小变化、体重变化、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瘤体大小变化及6个月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体重变化、1年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软坚法治疗晚期NSCLC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延长生存期有明显积极作用。
作者:要全保;王丽新;倪伟;沈以理;朱艳;郑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根据患者细茵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7.7%(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作者:蒋敏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中药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防止坏疽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在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鹏辉;衡先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提示血液和血管在老年病发生和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收集血和脉与老年病关系的证据,提出中医养血护脉防治老年病的研究思路,为全面阐明和发掘防治老年病方药作用机制提供思路,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李志强;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急腹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80例儿童急腹症临床特点等资料。[结果]180例急腹症原因分别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9例,占21.7%;急性阑尾炎34例,占18.9%;泌尿系结石6例,占3.3%;胆囊炎胆石症4例,占2.2%;急性胰腺炎2例,占1.1%;肠痉挛45例,占25.1%;肠套叠11例,占6.1%;消化道穿孔4例,占2.2%;肠梗阻18例,占10.0%,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占0.6%;病因不明16例,占8.9%。[结论]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充分利用辅助检查,密切观察,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朱仁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干预对并发胆囊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行LC并发术中胆囊破裂病例共196例,筛选出进行术中干预病例共122例为实验组,未行术中干预病例74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研究两组术后48h平均体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腹腔引流液总量及穿刺口感染率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实验组各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术中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减轻因术中胆囊破裂而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钱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介绍了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适应症和禁忌症,归纳了对应不同痛症所采用的穴位处方,并分析了其中的原理和功效,同时列举了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可为临床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提供疗效确切的穴位处方。
作者:陈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疗程2~3个月;治疗组30例,在双歧三联活茵制剂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疗程1~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主要躯体症状、情绪状态(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SCARED/DSRSC)评分。[结果]1个疗程后,主要躯体症状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P<0.05),SCARED/DSRSC评分治疗组(17.5±3.3/10.0±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6±3.0/15.5±2.8)(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作者:吴根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中医七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内5家厂企约的828名情志正常劳务工,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全国青年组常模(简称常模)对比;同时将SCL-90的90项内容分别归类于怒(肝)、喜(心)、思、忧(脾)、悲(肺)、恐、惊(肾),得出劳务工七情常规测定值。[结果]828名情志正常劳务工经SCL-90与常模统计比较只有阳性症状均分、偏执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CL-90调查表进行中医七情分类归属用于情志疾病调查,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作者:郭洪波;谭毅;王振华;罗玉梅;李峭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学术是盛开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朵璀璨之花,直觉与悟性、整体与辨证、比类与运筹,这些传统特具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术的创建与传承。《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一书,再一次告诉人们:广博深厚的学养、精诚崇高的德艺,造就了何老这样一位国医大师。
作者:彭益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作者:范炳华;王新华;王鹏;徐泉珍;谷海洋;林咸明;吴国英;张慈;诸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确定不同程度肾损伤患者的合理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针对不同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的即时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Ⅰ~Ⅱ级轻度肾损伤患者165例,采用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Ⅲ~Ⅳ级中度肾损伤患者68例,保守治疗60例获得成功,8例后又行急诊手术;Ⅴ级重度肾损伤患者18例,11例行急诊肾切除术,7例行肾修补术中5例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对于肾损伤患者,Ⅰ~Ⅱ级的应采用保守治疗,Ⅲ~Ⅳ级的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Ⅴ级的应积极采用肾切除术。
作者:周本初;卢国军;陈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白术的遗传多样性,为白术的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浙江、湖北、安徽、河南产白术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距离,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4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21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3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4.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白术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产地间的白术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白术。
作者:朱振洪;刘文洪;余勤;万海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优选散瘿巴布剂佳的基质配比,为其成型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剥离强度、初黏力、外观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散瘿巴布剂基质配方优选,确定其基质的佳配比。[结果]散瘿巴布剂佳基质配比条件为:甘油1.2mL,聚丙烯酸钠0.5g,羧甲基纤维素钠0.2g,明胶0.2g。[结论]按优选的散瘿巴布剂基质的配比,所制得膏体柔软、黏性适度,涂展性、保温性良好,剥离无残留,此基质配比可用于散瘿巴布剂制剂生产。
作者:宋霄宏;赵斌;余跃;昝日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对“龙虎交战”这一针刺手法起源、理论根据的阐述,探讨这一手法的技术操作、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点,提高临床各科痛证的疗效,扩大诊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灵峰;陈国生;卢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面部色斑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中药内服与外用结合治疗色斑。[结果]28~35岁年龄组治愈25(69.4%)例,与35~42岁和42~49岁年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42岁年龄组治愈19(54.3%)例,与42~49岁年龄组10(30.0%)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论治不同年龄段患者面部色斑疗效确切,治疗越早疗效越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陶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完带汤合并保妇康栓、西瓜霜粉剂阴道用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糜烂型的疗效。[方法]对38例慢性宫颈炎糜烂型患者采用中药完带汤加味,煎服2次/d,结合保妇康栓隔日1次、西瓜霜粉剂1次周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结论]完带汤合并保妇康栓、西瓜霜粉剂阴道用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糜烂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国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纯中药疗法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并比较用药3、6剂后的疗效,判定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6剂后疗效明显优于3剂后(P<0.05)。[结论]小柴胡汤与麻黄汤合用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郭强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并加以治疗。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电针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明显比模型级减少(P<0.05);电针组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比模型级提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ChAT的含量,对VD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电针治疗VD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马英;王莹;辛焕中;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