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波;谭毅;王振华;罗玉梅;李峭峰
[目的]观察养阴软坚法姑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化疗或支持疗法基础上,试验组加养阴软坚中药,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瘤体大小变化、体重变化、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瘤体大小变化及6个月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体重变化、1年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软坚法治疗晚期NSCLC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延长生存期有明显积极作用。
作者:要全保;王丽新;倪伟;沈以理;朱艳;郑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中药方散剂治疗耳鸣的疗效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8例门诊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服用西比灵,1片/晚,20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散剂,每次1匙,2次/d,20d为1个疗程。两组用药原则均为无效停药,有效连服2个疗程。[结果]西比灵联合中药方散剂治疗耳鸣,总有效率为87.50%;西比灵组总有效率50.00%。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比灵联合中药方散剂治疗耳鸣疗效较好。
作者:郑方平;姜丕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联合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型、湿热壅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失养型,分别给予干姜苓术汤加减、四妙丸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左归丸或右归丸等中药治疗,联合应用改善病情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指标: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扩胸度、Schober试验、枕壁距、指地距;实验室指标如血沉(FSR)、C反应蛋自(CRP)。结果:BASFI、枕壁距、BASDAI、扩胸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实验室指标CRP、ES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辨证论治联合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慢作用药组。
作者:赵治友;邬亚军;王新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不同释放度测定装置、不同转数和不同释放介质对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方法]运用中药物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并计算各供试品溶液的物质组浓度及释放度。[结果]在溶出度测定条件为浆法,转速100r/min,以脱气蒸馏水为释放介质的情况下,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号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揭示了多组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同一厂家不同批号合格的产品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方法评价下有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作者:石婷婷;葛卫红;陈立兵;许广艳;江叔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纯中药疗法小柴胡合麻黄汤治疗喉源性咳嗽,并比较用药3、6剂后的疗效,判定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6剂后疗效明显优于3剂后(P<0.05)。[结论]小柴胡汤与麻黄汤合用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郭强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包括炎症及其后的纤维生成。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肝脏中多种炎性细胞与炎症相关因子是调节HSC激活及其后的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的分子机制亦十分复杂。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医药抗纤维化机制的阐明也越来越深入。
作者:陶方方;汪丽佩;张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Prolene Hernia System,PHS)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共9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资料,TAPP组36例,PHS组54例。[结果]二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下;与PHS组相比,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相对较高(P<0.05),TAPP另具探查对侧及隐匿疝的独特优势。[结论]TAPP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尤其对复发性疝、双侧疝及隐匿疝更具优势。
作者:金海敏;黄海;李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面部色斑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中药内服与外用结合治疗色斑。[结果]28~35岁年龄组治愈25(69.4%)例,与35~42岁和42~49岁年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42岁年龄组治愈19(54.3%)例,与42~49岁年龄组10(30.0%)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论治不同年龄段患者面部色斑疗效确切,治疗越早疗效越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陶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配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友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红曲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影响的研究,对有效成分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倍美力组、α-D3组、红曲有效成分组4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倍美力水溶液、α-D3水溶液及红曲有效成分水溶液灌胃,10d后,制备含药血清;将从出生24h内的新生大鼠颅骨取材的成骨细胞培养于上述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BMP-2免疫组化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红曲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表达、BMP-2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红曲有效成分组的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及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增加,而且发现BMP-2阳性率高于空白组。[结论]红曲有效成分能治疗骨质疏松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及BMP-2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卢建华;王维佳;何昱;钱煦岱;骆勇全;王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优选散瘿巴布剂佳的基质配比,为其成型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剥离强度、初黏力、外观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散瘿巴布剂基质配方优选,确定其基质的佳配比。[结果]散瘿巴布剂佳基质配比条件为:甘油1.2mL,聚丙烯酸钠0.5g,羧甲基纤维素钠0.2g,明胶0.2g。[结论]按优选的散瘿巴布剂基质的配比,所制得膏体柔软、黏性适度,涂展性、保温性良好,剥离无残留,此基质配比可用于散瘿巴布剂制剂生产。
作者:宋霄宏;赵斌;余跃;昝日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通过《道德经》的论述还原了“道”的物质性,认为“道”意在表达构成世界的元初物质,称其为“元”。提出阴阳是元经过趋向性演化产生,推导出元与阴阳模型演化的关系式为an=1+(-1)2n(n>0)。指出中医理论中补阴和补阳是通过补元实现的。后从动物性别演化角度印证了性别的产生是元的趋阴极演化和趋阳极演化的结果。
作者:高程熙;赵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血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取胸主动脉,制成血管环,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血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对于内皮完整的血管环,低浓度(≤10-5mol·L-1)槲皮素可明显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或氯化钾引起的血管收缩,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对于去内皮的血管环,抑制作用则不明显;高浓度(>10-5mol·L-1)槲皮素,无论是对于内皮完整的还是去内皮的血管环,均可使血管收缩,其收缩作用可被异博定阻断。[结论]槲皮素在低浓度时,对于非内皮损伤所致的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槲皮素可激活血管平滑肌L-1型钙通道,因此高浓度则表现出相反作用。
作者:韩丽萍;徐长庆;李鸿珠;龚永生;张卓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求预防高钾血症和早发现无症状性高钾血症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21例患者给予常规降钾处理和去除诱因,观察血钾是否降至正常范围。[结果]2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高钾血症58次。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高血钾的原因可能为:药物、透析不充分、摄入钾过多及上述因素的综合,经治疗后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在随诊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变化,去除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黄春香;徐佳美;翁宁;张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筛选前列宁胶囊的佳壳聚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天然絮凝剂壳聚糖纯化前列宁胶囊,运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多糖保留率、大黄素为指标,考察壳聚糖浓度、反应温度、pH值和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筛选其佳纯化工艺。[结果]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浓度20%,反应温度60℃,反应液pH=6,静置时间24h,提取液的出膏率大大降低。[结论]采用壳聚糖澄清剂纯化前列宁胶囊除杂效果好,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徐伟;李煌;林久茂;周建衡;陈瑞龙;郑海音;洪振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西医治疗尚无重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本病颇具特色且已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作者:陈烨;王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并加以治疗。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电针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明显比模型级减少(P<0.05);电针组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比模型级提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ChAT的含量,对VD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电针治疗VD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马英;王莹;辛焕中;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6例,埋线治疗组在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在上述穴位行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其方便、省时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大量研究证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及生物活性,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就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庞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常见的由于黄斑部位的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眼衰老疾病,该病能逐渐地破坏中心视力并且终导致失明[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MD已成为西方5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视力损害和致盲原因[2].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