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治疗

李鹏辉;衡先培

关键词:糖尿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
摘要: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中药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防止坏疽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在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简论元与阴阳的模型演化关系

    本文通过《道德经》的论述还原了“道”的物质性,认为“道”意在表达构成世界的元初物质,称其为“元”。提出阴阳是元经过趋向性演化产生,推导出元与阴阳模型演化的关系式为an=1+(-1)2n(n>0)。指出中医理论中补阴和补阳是通过补元实现的。后从动物性别演化角度印证了性别的产生是元的趋阴极演化和趋阳极演化的结果。

    作者:高程熙;赵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Prolene Hernia System,PHS)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共9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资料,TAPP组36例,PHS组54例。[结果]二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下;与PHS组相比,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相对较高(P<0.05),TAPP另具探查对侧及隐匿疝的独特优势。[结论]TAPP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尤其对复发性疝、双侧疝及隐匿疝更具优势。

    作者:金海敏;黄海;李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匮》痰饮方及其应用

    痰饮之辨,历来殊为艰难。《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其论痰饮之证,虽仅以饮为主,然亦已极为复杂,甚难把握,而其所列之方,更多达21首之巨。为便于临床辨析运用,今且按各方之主治,作大体分析,阐述其临证使用要点。

    作者:何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中药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防止坏疽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在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鹏辉;衡先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0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用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颅外段血管,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10例脑梗死患者中81例(73.64%)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志辉;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并加以治疗。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电针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明显比模型级减少(P<0.05);电针组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比模型级提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ChAT的含量,对VD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电针治疗VD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马英;王莹;辛焕中;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炎性调控机制及中药抗纤维化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包括炎症及其后的纤维生成。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肝脏中多种炎性细胞与炎症相关因子是调节HSC激活及其后的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的分子机制亦十分复杂。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医药抗纤维化机制的阐明也越来越深入。

    作者:陶方方;汪丽佩;张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银杏叶制剂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血管性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32例,采用银杏叶制剂合并西酞普兰联合治疗,240mg/d,分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平均分和总有效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作者:陈斌华;齐若兵;苏雪倩;夏泳;赵黎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6例,埋线治疗组在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在上述穴位行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其方便、省时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CU患者病原菌的类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的863份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类总结。[结果]863份标本共检出552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外,对青霉素、奎诺酮类耐药率较高;真菌耐药性较低。[结论]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应加强ICU感染病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沈美萍;王良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连素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导的炎症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素抑制HUVEC中TNF-α引起的细胞炎症的发生。[方法]分别培养HUVEC和A7r5细胞,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提取HUVEC m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VCAM-1表达水平;用虎红染色法检测HUVEC和人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性;用细胞迁移和MTT增殖实验分别检测黄连素对A7r5迁移和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黄连素预处理能有效阻止TNF-α诱导的VCAM-1mRNA增高,并减弱由其导致的THP-1对HUVEC的黏附性增加,同时抑制由TNF-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值作用。[结论]黄连素对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柴惠;余军伟;马建龙;江婷婷;陈茜;胡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综合护理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我科收治的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的综合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等,随访过程中常规拍摄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疼痛、肘关节活动度,并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7.1周桡骨头愈合,平均10.5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终末随访时肘关节稳定,无疼痛。术后3个月时肘关节屈伸平均128°,前臂旋转平均116°。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100%。无肘严重并发症。[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通过全面的术后护理,尤其是早期功能康复和心理护理,可大限度地改善肘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骆彩琴;王翠娟;孙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隔药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年来运用隔药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方法,从中总结经验。[结果]隔药饼灸法简单、方便,温度稳定,易控制,无污染,灸法有效率高于针法。[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飞;汪慧敏;杨婷;陈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士长夜间督查机制干预与护理质量探析

    [目的]探讨护士长夜间督查机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近3年《护理应急班值班表》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督查25项检查内容的执行率由原来的86%上升到97.8%,护士执行规范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结论]有效的护理应急班督查,能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连续性,降低夜间护理风险,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为护理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钱红燕;徐红燕;王水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疏肝健脾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疏肝健脾颗粒和安慰剂。[结果]经过三个月治疗后,治疗组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颗粒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严正松;宋康;徐素美;王苗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80例儿童急腹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急腹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80例儿童急腹症临床特点等资料。[结果]180例急腹症原因分别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9例,占21.7%;急性阑尾炎34例,占18.9%;泌尿系结石6例,占3.3%;胆囊炎胆石症4例,占2.2%;急性胰腺炎2例,占1.1%;肠痉挛45例,占25.1%;肠套叠11例,占6.1%;消化道穿孔4例,占2.2%;肠梗阻18例,占10.0%,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占0.6%;病因不明16例,占8.9%。[结论]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充分利用辅助检查,密切观察,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朱仁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谈附属医院科教科内部管理

    科教科作为附属医院和医学院的科研教学管理部门,如何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人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成员间团结协作,以实现工作效率大化,是确保各项科研教学工作得以及时有效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科教科在“院系合一”及“合并重组”后“两岸三地”的新形势下,探索适合附属医院、医学院医疗教学科研协调统筹发展需要的内部管理模式。

    作者:方益;林咸明;徐群;梁宜;徐慧敏;蒋惠芳;祝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抗氧化剂及中药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常见的由于黄斑部位的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眼衰老疾病,该病能逐渐地破坏中心视力并且终导致失明[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MD已成为西方5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视力损害和致盲原因[2].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涂擦在压疮中的辨证施护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愈溃灵和溃疡膏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期间中药制剂愈溃灵和溃疡膏在60例压疮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愈溃灵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经、通窍止痛、消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压疮Ⅰ期;溃疡膏具有祛风熄风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压疮Ⅱ期和压疮Ⅲ期,在使用过程中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傅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温病清泄滋阴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温热与阴伤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辛凉清宣兼护阴,邪在气分宜清热兼保阴,邪在营分宜清营兼增阴,邪在血分宜凉血兼救阴。

    作者:冯贤荣;杨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