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多,病情复杂,临床工作中有时很难判断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有无肠管绞窄,这对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998年2月~200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病人的B超资料进行总结,并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延平;唐健;张金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少,平均为6.23±2.31个,滋养孔2.46±1.04个;跟骨血管孔多,平均为38.8±5.12个,滋养孔8.55±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1孔者多占85.2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42.0%.结论:足骨均有血管孔,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作者:单云官;魏焕萍;王鹏;单娜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早老性痴呆(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对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成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切割右侧海马伞后分别用EGb(预防组及治疗组)和蒸馏水(对照组)灌胃连续6周.其中预防组在手术前先用EGb灌胃2周.各组在术后次日及灌胃6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脑切片经Nissl、NOS组织化学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并对ChAT阳性神经元作图像分析.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SNK检验及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行为学检测证实,EGb用药组AD模式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预防组效果又较治疗组为好;形态学检测证实,EGb用药组AD模式鼠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和周径等均优于对照组,预防组结果又优于治疗组.结论:EGb对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其中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蒋冬;金国华;王鹤鸣;秦建兵;张崖化;丁炯;徐慧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描记规范而全面的实验动物心电图,对研究心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用药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猪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心脏可用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但通过体表描记全面的心肌梗塞心电图很困难.
作者:李中建;王又红;柏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子宫肌层受侵在处理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10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段诊刮标本和术后子宫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B超检查子宫肌层受侵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分段诊刮210例中162例临床诊断宫颈受侵,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的124例受侵.临床诊断符合率76.54%,假阳性率23.46%.B超显示肌层受侵48例,术后病理证实46例,符合率95.83%.结论:分段诊刮有局限性.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予以纠正.B超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受侵,准确率高,经济、实用.术前制定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特别是拟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时,应将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结合起来考虑更为合理.
作者:卢珍;李燕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诊断、手外科的应用以及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学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男90人,女9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各掌骨、近节指骨的长度及髓腔长度、窄处宽度及窄处与相应掌骨或指骨轴长中点的距离,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Ⅱ~Ⅴ掌骨髓腔狭窄段在骨干中点近侧约3mm~8mm处.掌骨髓腔长度大约为掌骨长的3/5,近节指骨髓腔长度大约为近节指骨长的4/5.掌骨髓腔长与掌骨长比值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近节指骨髓腔长与近节指骨长比值中,除拇指外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对手矫形外科选择适合的掌指关节假体和选择骨折内固定物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庆;刘丰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绝经后妇女以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而就诊者,以往常以诊断性刮宫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我们对该类患者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诊断性刮宫术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谌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腰椎骶椎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为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具中国成人腰骶椎骨标本进行形态学测量及分析.结果:L3至L5椎板峡部宽分别为14.27±1.62mm、16.67±2.34mm和20.56±2.21mm,下关节突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分别为16.72±2.31mm、19.88±2.82mm和24.17±2.79mm.L3~L4、L4~L5和L5~S1 45°斜径分别为39.74±3.28mm、39.35±3.11mm和36.36±2.76mm,30°斜径分别为36.24±2.88mm、35.64±2.87mm和32.54±2.24mm.结论:解剖测量表明30°斜径适合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置入,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比后路双枚椎间融合器可保留较多的关节突关节和椎板,减少术后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作者:王静成;陶玉平;吴洪海;冯新民;虞堂云;蒋百川;顾德毅;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宋某,女,18岁,因汽车碾压右足踝部导致踝部严重损伤伴皮肤缺损3小时入院.查体:右踝关节严重畸形,不完全离断,足内侧有-纵向皮肤缺损区,内踝后上方有一3cm× 7cm斜形伤口,小腿远端外侧皮肤挫伤,胫骨下端外露,弹性固定于足背上方.X线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内踝骨折,腓骨下段及第一楔骨骨折.
作者:周风金;胡万华;钟桂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国外文献中,独眼(Cyclopia)合并无脑(Anencephalia)畸形少有记载,仅MacGregor在<婴儿和小儿病理学>一书中描述过[1].国内虽已见到过两例独眼畸形的报道[2-3],但独眼合并无脑畸形尚未发现.作者曾观察到此种罕见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为龙;杨永富;傅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9例腹部穿透性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行单纯清创缝合术17例,其中4例中转剖腹手术;即时行剖腹探查术42例,其中单纯性腹壁穿透伤5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37例.结果:全组治愈57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8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胰漏.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和及时剖腹探查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在严密观察下,合理选择病人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椎弓根置入螺钉内固定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骨折、腰椎体转移肿瘤、椎体滑脱、外伤等造成的脊柱不稳.目前已设计出各种内固定器,试图在骶骨上获得坚强固定.
作者:王鹏;张金波;单云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神经母细胞瘤是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因其具有发病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化、肿瘤生长迅速、早期转移等特点,使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
作者:白大峰;孙雪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死亡.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吴允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上阑尾变异并不少见,但腹膜外位特长阑尾很少见到.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为积累国人阑尾畸形变异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高琦;贾云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桥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故极易误诊或漏诊.
作者:黄学明;贾忠;应荣超;雷志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因局部软组织少,使得伤后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皮瓣或病人极难适应的交腿皮瓣修复.
作者:郭炜;李荣文;李庆涛;邓昌;苏涛;王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的显微解剖和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显微整复术,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①4具育龄期新鲜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并观测其动脉来源及静脉回流.②对1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输卵管显微整复手术,保留输卵管功能.结果:①输卵管全长8cm~13cm,其子宫部长约1cm、峡部长约2cm~3cm、壶腹部长约5cm~8cm、漏斗部长约1cm.其动脉来源于子宫动脉的输卵管支、峡支和卵巢动脉的输卵管支;静脉与动脉伴行,内侧份汇入子宫阴道丛,外侧份汇入卵巢静脉丛.②所有病例均按其病变部位原解剖形态和长度进行整形、修补.术后行输卵管通液试验,通液成功率100%.结论:输卵管血供丰富,显微手术整复准确、成功率高,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
作者:刘桂淑;欧海燕;陈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作者:邹卫龙;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一各新型的天然骨移植替代材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NaOH消蚀法制作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对支架行生物相容性实验,将支架埋植于兔背部肌肉内,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6周取出行组织学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埋植前、后化学元素组成的改变.结果:(1)SEM观察,以NaOH消蚀处理后,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掉,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及骨盐则维持原有形态及三维立体网状结构.(2)光镜下观察,支架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轻度淋巴浸润;支架结构随埋植时间渐稀疏、紊乱.(3)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埋植后钙原子含量低于埋植前水平(p<0.001).结论:NaOH消蚀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为成骨细胞发挥功能提供了有利空间,有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载体;骨盐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适宜修复较大节段的骨缺损;组织相容性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
作者:陈铎;王学礼;孙红;焦玉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