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相晓梅;相殿文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及50例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及神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Chiaari Ⅰ畸形组的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大小小于对照组(P<0.01);后颅窝及枕大孔区的脑脊液间隙变窄(P<0.01);颅腔形态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组后脑位置下移,但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过度拥挤,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
作者:王振福;李振芝;王晓华;潘之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男30例,女54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6岁,病史1个月~8年。本组患肱二头肌腱鞘炎5例(5.95%),桡骨茎突腿鞘炎36例(42.85%),屈指肌腱鞘炎40例(47.6%)。踝部腱鞘炎3例(3.57%)。患病处局部轻度肿胀,初动时感僵硬疼痛,活动后消失,疼痛呈慢性进行性钝疼逐渐加重,局部能摸到小结节,有明显压疼,肌腱牵拉时疼痛。发生于指关节屈肌腱者,可伴功能活动受限,弹响及磨擦感。治疗方法:患处常规消毒,选准压痛点(阿是穴)用速刺手法进针,针刺入腱鞘部位时,手捏针尖来回划动0.5~1cm(进针方向要与腱鞘走行方向一致,不可横刺和斜刺),然后用高压消毒纱布按压数分钟后包扎,1次不愈,间隔20d再针刺治疗第2次。
作者:初岩平;陈保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总结1997年10月~1999年12月门诊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按摩,患侧被动牵伸治疗的3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年龄在2~6个月间。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个月。375例经1~4次注射后,包块消失,肌肉变软,头颈偏斜明显好转。5例经3次注射后,胸锁乳突肌明显挛缩。结论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手法矫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德文;刘正全;唐盛平;刘传康;李明;覃佳强;刘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供受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染色。结果供神经侧、术后的C2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较弱。随时间延长标记量逐渐增加,4周后开始有CGRP阳性纤维长人受神经。受神经侧,一直处于CGRP表达的弱阳性。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后,CGRP阳性纤维通过吻合口长入受神经,神经纤维的恢复,有一定顺序。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放线菌酮对损伤脊髓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均致以重度脊髓损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线菌酮治疗组(n=15)。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生理盐水20μl或放线菌酮30μl。并观察体重变化、局部血流量、凋亡细胞原位标记、神经功能评价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局部血流量、体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残余神组织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放线菌酶可能是通过对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断来发挥对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作用。
作者:傅强;侯铁胜;鲁凯伍;李明;赵杰;石志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6~1999年采用Steffe Dik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基础上,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浩;邹鸿星;黄朝辉;刘庆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眼化学烧伤治疗方法。方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将36只酸、碱眼化学烧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将34例(52眼)眼化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动物组。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眼感染率及角膜溃疡、穿孔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是一种理想的角膜覆盖材料,对眼化学烧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长辉;易敬林;曾元临;辛国华;毛远桂;李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45例465眼不同年龄、类型、程度和注视性质的弱视儿童,采用家庭用的射光弱视治疗仪的红光闪烁、Haidinger刷和多用红色滤光胶片等综合康复训练法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弱视训练的总有效率为87.74%,中心注视基本治愈率为92.44%,旁中心注视为41.95%。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率为96.42%,屈光参差性为57.77%,斜视性为57.78%,形觉剥夺性为50%。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年龄越小疗效越满意。结论采用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是一种疗效高、疗程短、患儿容易接受的康复方法。
作者:李继红;马忠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从1986年以来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其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6例,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
作者:任林保;赵溪林;张仁礼;王升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股骨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骨密度(BMD),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12根新鲜股骨中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术,改良DEXA测量手术前后假体柄周边骨密度。结果改良DEXA法可以去除金属假体柄的干扰,定量分析股骨上段骨密度。股骨上段BMD的分布规律在不同标本、假体插入前后均相似。结论改良DEXA法可准确测定股骨上段假体周边骨密度。
作者:周强;章允志;王立勋;林祥通;张锦明;黄煌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7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联合化疗。A组37例应用华蟾素联合NP方案,B组35例为单纯NP方案。结果 A组在总的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均高于B组。结论华蟾素联合NP方案可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玲;刘城林;金学军;刘丽萍;张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引起了诸多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后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将粘度和全血粘度的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了系统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莉;李荣;李治洪;栾秀霞;孟桂兰;任海云;李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脊髓损伤早期排尿障碍的管理由脊髓外伤所致的脊髓休克即脊髓外伤的早期,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尿闭。肾脏也处于一时性休克状态,因此,尿的生成一时性锐减虽没达到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尿液就自动地流入膀胱,膀胱的逼尿肌弛缓反射力消失,而尿道括约肌闭锁难于开启,是出现尿闭的原因。首先要从处于完全闭锁状态的膀胱,把尿液诱导出来。为此必须遵守以下5个原则:(1)麻痹状态下的膀胱不要处于过度伸展,此时膀胱没有尿意及紧张感,如放置不管,尿液可潴留到1000~2000ml,这样使膀胱壁过度伸展,逼尿肌纤维和壁内神经受到损伤,麻痹状态恢复以后遗留下功能障碍;(2)排尿训练要从早期开始。对处于麻痹状态下的膀胱给予周期性的一定强度的紧张刺激使其恢复机能(膀胱内潴留尿液以500~600ml为限度,多余的尿液要导出去)。(3)保持尿路无菌状态。因麻痹状态下的尿路粘膜对感染的防御机能低下;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伤前30min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及其抑制剂(L-NAME),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NO对伤段脊髓血流(SCBF)的影响,并评估NO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结果 L-Arg改善了伤段SCBF,但加重了脊髓损伤。适当剂量的L-NAME降低了早期的SCBF,却改善了神经功能。然而大剂量的L-NAME由于长时间的抑制了NO的产生,导致了脊髓长时间的缺血,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 NO的过度释放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而过度抑制也同样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秀会;王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3月~2000年10月应用脑活素针,654-2针头部穴位封闭治疗脑外伤后痴呆1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为48d。脑挫裂伤11例,脑对冲伤4例。
作者:万静;万欣;万国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创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均可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寻找理想的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科长期致力解决的课题。骨移植术是其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目前骨移植术包括:(1)自体骨移植(包括游离骨移植及带血循骨移植);(2)异体骨移植;(3)异种骨移植;(4)人工骨移植。随着近年组织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上述骨移植材料与以BMP为代表的骨生长因子复合,或与自身骨髓、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论何种骨移植,其对骨缺损修复机理涉及3种生物学功能:(1)骨传导作用,即作为桥梁支架使宿主组织长入和新骨沉积[1];(2)骨生成作用,提供具有直接成骨潜能的组织细胞[2];(3)骨诱导作用,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3]。
作者:袁志;胡蕴玉;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接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后,一定设计的三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中的降解性。方法取乳兔肋软骨细胞,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经体外培养,体内皮下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一定时间取材,观察PGA纤维在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可见基质产生,未见纤维降解迹象;体内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4周后,新生软骨内仍有较多PGA纤维;8周时PGA纤维已基本消失;12周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未见任何PGA存留迹象。结论一定设计的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适合其生物降解性要求。
作者:孙安科;陈文弦;李东军;崔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用一般的保守疗法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本文采用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治疗这一病症,并设单纯阻滞为对照组,以观察小针刀疗法对屈指肌腱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德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腰椎X线片测定局部骨密度,结合骨代谢指标预测脆性骨折的危险性。方法测定不同年龄组的胸椎X线片的骨密度和25-OHD3和血清骨钙素(BGP),计算出骨折阈值。结果结合骨折阈值将骨折危险性分为4度,度数高者脆性骨折危险性大。结论腰椎X线片加骨代谢测定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简单可靠指标。
作者:赵玉兰;李春增;缴勇武;刘燕铭;黄继春;贾子超;杨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