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明;叶念祖
患者男,41岁.因双足拇趾肿痛9年余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足拇趾肿痛,表皮发红,继而右足拇趾肿胀处有小结节感,疼痛反复发作,以夜间为甚,经当地用中草药治疗无效入院诊治.查体:双足拇趾跖趾关节处肿胀,扪之较硬,左侧拇趾肿块大小约1.5cm×2.0cm.右侧拇趾肿块大小约4.0cm×4.0cm,表皮稍红,有压痛,中央有一破溃口,并有少许白色粉末样物质渗出.X线摄片检查:右足拇趾跖趾关节处软组织肿胀,跖骨远端骨质破坏,并向两侧延伸呈喇叭状,近节趾骨明显破坏,向周围膨出,破坏区边缘较锐利,部分呈穿凿状,中节趾骨亦有类似破坏,跖趾关节已不复存在(附图).X线拟诊:(1)右足拇趾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2)骨肿瘤不能除外.
作者:唐善真;黄敢;孙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和检查技术. 资料与方法 75例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作了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T1WI序列,梯度回波电影序列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 结果 75例中,法洛四联症等病变作右室流出道补片25例,其中7例补片远端吻合口狭窄,23例为Fontan或Glenn一类手术后,5例吻合口有梗阻.12例为主动脉弓病变术后,3例有残余梗阻,75例磁共振均清晰显示术后改变. 结论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心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中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必不可少.放射科医生熟悉手术方法对检查十分重要.
作者:朱铭;李玉华;钟玉敏;孙爱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影响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活动,进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因此,全面了解生长板的演变规律、正常及异常表现,是判断骨骼发育正常与否、诊断生长板病变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常规X线一直是观察生长板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生长板在X线片上不能直接显影,因而诊断价值有限.MRI以其优越的软骨成像能力,能同时显示生长板的形态和信号变化,是目前有希望的生长板影像学检查方法[1~4].笔者对生长板的胚胎发育、解剖、组织和生理学及其正常和异常MRI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绍成;史大鹏;周存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经X线平片与CT扫描疑诊为早期肺癌52例患者,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与经皮针刺切割活检,并使用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而后将早期肺癌(T1N0M0)与非癌病变组对照研究. 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患者22例,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86.4%(19/22);经手术或随访2年以上证实为良性病变者24例(肺囊肿3例,结核6例,炎性假瘤5例,肺炎1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4.2%(1/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定性的一个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可能对肺癌作出早期诊断.
作者:彭猛青;王绪;朱述阳;罗涛;古涛;严玉兰;刘慧;王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儿女,3岁.下腹部肿块进行性长大2个月,腹痛伴尿频、尿急20天.查体:中下腹巨大软组织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大小约15cm×20cm×18cm.腹部膨隆明显,腹壁静脉怒张.
作者:陈东;唐光才;王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曹来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儿女,3个月.因发现腹胀2月余,伴腹部包块10天入院.查体:腹膨隆,腹围49cm,可见腹壁静脉怒张,左上腹明显隆起,可扪及左侧腹部有一约10cm×8cm×6cm大小包块,质中,边界不清,位置固定,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存在.实验室检查:AFP 104ng/ml.B超报告:腹腔巨大囊实性包块.腹部平片:左中上腹部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灶,建议作CT检查.CT平扫见腹部巨大、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肿块,大径约25cm,其内见有钙化、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及水样密度影;双肾、胰腺轮廓均辨认不清(图1).CT诊断:腹膜后巨大畸胎瘤.
作者:王荣品;吴锦华;翟茂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冠状位CT对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有关的筛骨解剖变异的显示能力,讨论筛骨解剖变异的CT评价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冠状位CT薄层扫描整个筛骨45例,以筛骨的断层解剖为依据,以内镜鼻窦手术为对照,认证筛骨的解剖变异,并计算各种变异的出现率. 结果筛顶的解剖学特征中,倾斜式占73.3%,高台式占26.7%;蝶上筛房占13.3%;眶下筛房占8.9%;中鼻甲的气化和反向偏曲各占17.8%和2.2%;鼻中隔的气化占6.7%,偏曲占22.2%,形态呈S型、弧型、侧置V型等. 结论冠状位CT能很好显示有关内镜鼻窦手术的筛骨解剖变异,为手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对该手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玉忠;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为CT定量诊断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实验组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4只健康家兔分别行单能CT检查,测定肝脏的CT值.心脏穿刺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肝脏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P值). 结果实验组的VP值与CT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0.90,t=7.54,P<0.001);重度脂肪肝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较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高(P<0.01). 结论单能CT的肝脏CT值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判断脂肪肝的程度,效果优于血清ALT、AST、ALP等指标.
作者:邹强;王滨;李丽新;吕世军;孙西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血肿并天幕疝的CT表现,探讨血肿体积与天幕疝程度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8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进行研究. 结果斜坡垂线扫描图像上,36例显示天幕疝,其CT表现为:与颞叶脑组织相连的小脑幕内侧环池内软组织密度影.颞叶疝至幕下3mm以内者4例,3~6mm者12例,6mm以上者20例,相应血肿体积分别为30.99~34.81ml、32.84~41.76ml和39.15~69.54ml. 结论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CT可对硬膜外血肿合并天幕疝作出准确诊断;血肿体积与疝入程度有关.
作者:李文;张敏;崔长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VEGF)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搜集动态CT扫描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8例,并根据动态CT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瘤组织的TBRP、TBRL、S(曲线升段斜率)、AR(动态曲线下面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瘤细胞内胞浆内的VEGF进行染色,分析VEGF的表达程度,并将其与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相对照. 结果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与其病理级别、临床预后密切相关.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与Ⅰ、Ⅱ级之间,TBRP、TBRL、S、AR相差显著(P<0.05).TBRP、TBRL、S、AR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0.01). 结论星形细胞瘤动态CT扫描强化的幅度及模式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应用动态CT活体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是可行的.
作者:张冬;徐维帮;邹利光;王文献;张哉根;戴书华;孙清荣;程相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表现和椎体后缘的后移碎骨片引起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72个椎体爆裂骨折的CT表现,其中有2例为2个脊椎爆裂骨折.所有患者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 结果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CT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3)椎基静脉孔垂直矢状向骨折;(4)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5)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或椎体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有关. 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椎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并对帮助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韩秋明;叶念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 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包括原发良性多形性腺瘤12例,复发4例(其中1例与原发多形性腺瘤重叠),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 结果 12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8例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多结节分叶形,12例肿物均边缘清楚,但密度不均匀,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4例复发肿瘤均为多发,呈多结节、多环形各2例.3例恶性混合瘤肿物轮廓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均可见大片坏死区. 结论边界清楚,肿物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为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肿瘤的边界不清楚,有大片坏死区应考虑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可能性,长期腮腺肿物的病史,近期迅速增大有助于诊断.
作者:罗德红;石木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螺旋CT以其高分辨率、多平面、三维立体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有助于喉部病变的确诊及喉部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笔者利用此技术对34例喉癌进行观察并与纤维喉镜、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肖文波;蔡锡类;徐秋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63例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治疗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胰腺癌的血管改变特征及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资料与方法男44例,女19例,年龄30~71岁.黄疸8例,腰背胀痛以夜间加剧为其特点.CT诊断:胰腺癌30例,其中伴肝转移12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5例;脾转移癌1例;原发性肝癌27例.全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胰腺动脉造影,观察胰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改变. 结果胰头癌35例,其中24例肝转移,1例脾转移;胰体部癌18例,其中12例肝转移,1例肝、脾同时转移;胰尾部癌10例,其中2例肝转移. 结论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达到分类、定性、定位,同时可观察邻近大血管的受累情况,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造影的同时可对病变区进行化疗,对肝内转移性病灶可行栓塞治疗.
作者:魏崇健;乔英;闫小仿;王颂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2D FASE)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2例胆道术后(胆囊切除术48例,胆总管探查术8例,肝管空肠吻合术16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MRCP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生阅片,着重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并与直接胆管造影、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MRCP 2D FASE对残余胆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3%、97.1%、92.3%、97.1%、95.8%;对胆管狭窄分别为90.9%、97.8%、90.9%、97.8%、96.4%;对胆道结石分别为79.2%、100%、100%、90.6%、93.1%;对胆管扩张均为100%;对胆肠吻合口定位准确率为100%;对吻合口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为87.5%. 结论 MRCP 2D FASE序列是诊断胆道术后病变的一种准确、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昌进;周翔平;陈宪;刘荣波;宋彬;严志汉;白汉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浆液性卵巢肿瘤的CT影像特征,探讨其良恶性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1年4月39例53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卵巢肿瘤的CT影像资料,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囊内外赘生物、软组织成分以及腹水、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比较浆液性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影像特点. 结果肿瘤位于附件区者占66%(35/53),大直径3~40cm.肿块影像分3型:Ⅰ型囊性(n=13);Ⅱ型囊实性,包括Ⅱa型以囊性为主(n=19),Ⅱb型混合性(n=12),Ⅱc型以实性为主(n=7);Ⅲ型实性(n=2). 结论浆液性卵巢肿瘤常见部位为附件区.常见的类型为Ⅰ、Ⅱa、Ⅱb型.良性肿瘤以Ⅰ型常见,恶性肿瘤以Ⅱa、Ⅱb型常见.CT可很好地显示卵巢肿瘤的内部特征,对Ⅰ、Ⅱa、Ⅱb型浆液性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玲辉;王玖华;沙炎;陈彤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21岁.四肢抽搐,每日3~5次,每次数秒,头痛2年余.半年前精神受刺激后癫痫发作,记忆力日渐减退.查体:身材矮胖,圆脸,短指(趾),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钙1.01mmol/L,血磷2.94mmol/L.B超:甲状旁腺区未见异常.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双基底节区、双额叶、顶叶、皮质下显示较对称的片状、结节状及条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2).诊断: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致脑部CT改变.
作者:李观生;钱中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胸部降主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且死亡率很高的外科疾病.近年来开始出现了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1].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对患有胸部大动脉疾病如急性大动脉破裂及多发大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较大困难.经皮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治疗大动脉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小,不用全身麻醉,无需开胸、特别护理及较长住院时间等长处.在这里介绍笔者应用带膜金属支架对3例患有胸部降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支架放置术的治疗经验.
作者:佟小强;朝户干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管内皮肉瘤(hemangioendotheliosarcoma)是血管内皮或向血管内皮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来源的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颅、面部、乳腺和深部软组织等处[1],而发生于椎管内硬膜外者尚未见报道.笔者遇见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唐光才;漆军;梁能;肖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