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23例分析

沈福祥;杜伟斌;陈荣良

关键词:上肢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锚钉, 肱骨骨折, 肩袖撕裂
摘要:目的 探讨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 23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采用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参数,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214个月.手术时间60~100min术中出血50~100ml.本组患者VSA评分、Neer评分及UCL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具有操作简单、可早期恢复锻炼及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肺健脾方对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IgG、IgA、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肺健脾方对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IgG、IgA、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缓解期哮喘儿童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E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IgG、IgA、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G、IgA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益肺健脾方提高了缓解期哮喘儿童的血清IgG、IgA水平,并降低了IgE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黄如红;兰志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医护人员交接班是保证患者获得连续及时医疗服务的关键步骤,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护士业务水平层次不齐、对交班内容不熟悉、责任护士未提前到岗和护士长缺少监管等,会使医护人员交接班效率不高,增加临床的压力和风险[1].品管圈(QCC)活动有利于发挥圈内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2].本研究拟探讨QCC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儿;柯美林;马素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对肛痿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对肛痿的预防效果.方法 92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痿形成情况与肛周脓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脓肿复发率及肛痿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显著,能有效避免肛痿的形成,降低术后肛周脓肿的复发,值得推广临床.

    作者:陈永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84例采用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缓解率、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为15(6~2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2(5~22)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增进化疗疗效.

    作者:陈丽剑;洪国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转移相关性长链非编码RNA

    胃癌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肿瘤致死原因中胃癌排在第二位,东亚地区有着极高的胃癌发病率,且以中国为甚[1].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仅次于肺癌[2].由于缺乏早期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胃癌被诊断时常常已处于进展期,即使有幸在早期被诊断明确且成功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仍存在不低的复发率[3].进展期胃癌患者虽然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是预后仍然不理想[4].近年来,对于胃癌转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其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

    作者:林梦婷;宋皓军;丁小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及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处理;实验组实施FTS理念,给与术前镇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胃肠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解大便时间、Nakai术后疗效评定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解大便时间、出院时间和术后1周Nak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干预腰椎融合术患者,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早恢复正常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军;徐涛;赵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体酮、山莨菪碱及曲马多联合应用治疗泌尿结石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黄体酮、山莨菪碱及曲马多联合应用在泌尿结石绞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2例泌尿结石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曲马多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在用药15、30及60 min后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山莨菪碱联合黄体酮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用药较为便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绞痛感,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那新雨;胡晓泉;赵瑜;杨志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FOXK1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胃癌浸润转移研究

    目的 观察FOXK1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FOXK1、E-cadherin、Vimentin在88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88例胃癌与正常胃黏膜中,FOX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9%和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OXK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FOXK1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1,P<0.05),与Vimentin表明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FOXK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生物学特征标记物.

    作者:卢洪胜;於樱枝;牟樱红;潘黎明;曹学全;包卫光;章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FOLFIRI联合EGFR单抗治疗不同部位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FOLFIRI联合EGFR单抗治疗不同部位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疗效.方法 38例CRLM根据原发肿瘤部位不同分为右半结肠癌组(A组)与左半结肠癌组(B组),终A组10例,B组28例患者完成入组.两组均采用EGFR单抗联合FOLFIR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评估两组总体有效率(ORR)、转化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毒副反应.结果 经治疗,A组ORR为30.0%(3/10),B组为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例部分缓解患者的肝转移瘤转化成功,达到了可切除标准,行手术或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其中R0切除(消融)6例,R1切除(消融)2例.两组均完成治疗及随访,A组OS为199个月,B组为3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PFS为9.6个月,B组为1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毒副反应大部分为0~Ⅱ级,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FOLFIRI联合EGFR单抗对于不同部位Kras野生型CRLM患者均安全有效,可以达到的治疗获益.左半结肠CRLM患者ORR及OS优于右半,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右半结肠Kras野生型CRLM患者以肿瘤缩小为目标的转化治疗也可以选择.

    作者:范晓翔;谢阳阳;沈伟男;戴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弹簧圈双重定位法在肺部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用于标记肺部微小病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肺内微小病变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进行微弹簧圈定位.结果 28例患者中,纯磨玻璃样变22例,混杂磨玻璃病变5例,空洞样病变1例;病灶平均直径7.3 mm,距脏层胸膜平均为12mm.28例患者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7例(96.4%).术中出血并发血气胸择期再定位1例,穿刺定位后并发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2例,并发血气胸定位失败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2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例,血气胸置胸管保守治疗择期再定位1例.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肺腺癌7例,鳞癌1例,微浸润性腺癌10例,原位腺癌3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感染性病变4例.结论 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病变具有安全、有效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岑浩锋;毛勇;申文明;吴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及CT扫描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和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检查确诊69例,可疑26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69.00%;CT扫描检查确诊92例,可疑8例,诊断准确率92.00%.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用于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X线平片,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各分型检出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仁福;严中浩;王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EGFR-T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局部治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效果.方法 选择EGFR-TKI治疗后出现局部进展的NSCLC晚期患者64例,对其在继续TKI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64例NSCLC晚期患者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11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67.2%;NSCLC患者初次接受EGFR-TKI治疗时出现局部进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23±5.64)个月,在接受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后,PFS为(21.08±6.29)个月.结论 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对NSCLC患者EGFR-I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PFS,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加莲;李金瑞;姜金;张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视力和眼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子丰;项欢;金泽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米力农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暖心胶囊,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脏超声血液动力学改善、心脏做功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量(SV)及心排血量(CO).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F、CI、SV及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强康;杨絮;林岳;陈新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SAT-MP (RNA)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早期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恒温扩增法肺炎支原体RNA检测(SAT-MP)结合胸部X线检查在早期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3例咳嗽、发热症状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SAT-MP检测和MP-IgM检测,SAT-MP阳性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 入院24h时血清MP-IgM阳性14例(3.02%),经双份血清MP-IgM检查确诊MP感染19例(4.10%).经SAT-MP检查共发现36例(7.77%)MP感染患者.SAT-MP诊断M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11%、98.59%、68.42%、94.82%.SAT-MP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MP感染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M(P<0.05).36例SAT-MP检测阳性患者胸部正位X线检查均可见肺炎病变.结论 SAT-MP检测MP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与X线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用于临床疑似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丽梅;董昔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接诊主要服务窗口,就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且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提出更高要求[1].有研究显示[2],积极有效急诊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病情,缓解不良情绪状态及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为目的,使病患获得为全面细致护理服务[3].浙江省青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及遵医护理率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金双微;吴丽燕;章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氢吗啡酮联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术前8h常规禁饮水,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两组均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8 mg/kg、昂丹司琼4 mg、丙泊酚2 mg/kg,并分别缓慢静脉注射氢吗啡酮8μg/kg,观察组在置入喉罩前2 min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对照组不用肌松药.记录两组检查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喉罩置入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首次徒手喉罩置入成功例数,并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喉罩置入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8μg/kg复合少量顺苯磺酸阿曲库用于无痛FOB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喉罩置入时间,减少喉罩置入难度,且可减少术后咽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姜小军;吕春莹;陈志佩;徐永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L-6、WBC、hs-CRP、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88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WBC、hs-CRP、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两组血清IL-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性(r=0.932、0.897、0.926、0.918,均P<0.05).结论 IL-6、WBC、hs-CRP、PCT检测有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赛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丙泊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先接受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七氟醚进行吸入麻醉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手术后,两组MMSE、MoCA分值均较手术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麻醉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刘兆辉;史思仁;赵建勇;潘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脊柱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12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胸腰椎骨折后路矫形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安慰剂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双膦酸盐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状况,两组术前、手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4个月月及1年的骨密度值,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即刻较术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均P< 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4个月的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1年的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增强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加快胸腰椎骨折椎骨质疏松的修复速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吉新;兰思恒;刘华飞;付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