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顾昭明
目的:了解高中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探讨学习适应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潍坊某中学的678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然后获得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结果:①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占75.8%;②学习适应在性别、年级、文科理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习技术总体状况显著地优于男生(t=-3.472,P<0.01),女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地好于男生(t=-2.612,P<0.05);高二学生的心身健康显著高于高一(t=-2.277,P<0.05);文科生的学习技术显著地优于理科生(t=2.212,P<0.05);③学习环境能够显著地预测语文成绩(β=0.106,P<0.05);学习态度能够显著地预测数学成绩(β=0.186,P<0.05);学习技术能够显著地预测英语成绩(β=0.078,P<0.05)。结论: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能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在治疗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2011年泌尿外科指南推荐治疗方法,治疗1组30例采用指南推荐治疗联合健康教育,治疗2组30例采用指南推荐治疗联合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期间各组患者每周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CPSI)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不同组间患者治疗期间8次NIH-CPS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t=8.212,P<0.001;t=2.876,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干预是治疗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捷;顾昭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共127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6.776,P<0.00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一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δ倡=4.3,P<0.001)。进一步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农村生源的非独生学生(t=6.128,P<0.001)。来自贫困家庭的非独生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独生学生(t=5.526,P<0.001)。汉族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得分与非汉族的非独生学生没有差异(t=0.223,P=0.823)。以性别(男vs.女)、学历(本科生vs.研究生)、家庭排行(大子女vs.中间子女vs.小子女)为自变量,对非独生子女的UPI总分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6032)=13.317,P<0.001,η2=0.002),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研究生(Δ=1.432,SE=0.412,P=0.001),男生无此差异。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本科生(Δ=2.162,SE=0.378,P<0.001),而女研究生与男研究生的差异并不显著。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UPI得分高,既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大的得分(Δ=1.795,SE=0.779,P=0.064),又显著地高于排行小的得分(Δ=2.161,SE=0.839,P=0.030)。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得分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小的男研究生的得分(Δ=1.942,SE=0.826,P=0.056)。结论:非独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独生子女差,在非独生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低,贫困生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贫困的低;对于本科新生而言,女性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的低;女性研究生非独生子女健康水平比女性本科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排行大和小的女本科生都低。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比排行小的男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
作者:张驰;许英美;陈斯琪;周鹏;李红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418名陆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抑郁程度军人的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F=13.241,P<0.001;F=7.807,P<0.001;F=2.736,P<0.05;F=35.060,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存在显著性相关(r=0.037,-0.265,-0.165,-0.490;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抑郁的预测力较强,能够预测军人抑郁35.5%的变异量,且认知重视对抑郁具有促进作用,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对抑郁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是军人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黄华涛;冯正直;王立菲;杨国愉;吴高杰;马振坤;陈琳;刘派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期8周。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结果:试验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SAS、HAMA评分中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AS、HAMA分明显降低(t=6.6496,8.93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在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詹潮勇;张鸿飞;刘昱君;朱飞奇;张子盈;李华静;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为研究社会中某一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构建出社会适应能力维度体系。即民族风俗习惯、认知水平、本能抑制、社会环境4大维度以及相应维度的细分影响因素。
作者:董鹏美;周荔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焦点解决心态问卷( SFMS)进行中文版的修订、检验本问卷的信效度,并探究焦点解决心态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结合中国文化及语言习惯对SFMS进行中文版修订,接受培训者(44人)和待接受培训者(138人)完成了问卷测试,问卷还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 GSES)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PANAS),结果:修订量表中的各项目有较好的区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SFMS是单维的,这与原量表结构一致,单因素潜变量可解释总方差的46.6%;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χ2/df=1.99,NFI、GFI、CFI、IFI都在0.90以上且近似1,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5;该量表与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42(P<0.01)。中文版SFMS与GSES、PAN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40(P<0.01)。结论:中文版SFM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率存在正相关。
作者:李晓莉;骆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学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 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某市3所小学3~6年级的355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09,P<0.05)、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r=0.11,P<0.05);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尊量表得分(t=-2.59,P<0.05)和社会支持的总分(t=-3.72,P<0.01),主观社会支持(t=-3.72,P<0.01),客观社会支持(t=-6.08,P<0.01),对社会支持利用度(t=-6.03,P<0.01)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年级的儿童在客观支持(F=3.889,P<0.01)、支持利用度(F=4.351,P<0.01)以及支持总分(F=3.1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显著,留守儿童由于低社会支持而导致低自尊。
作者:陈嫒;赵珍珍;唐辉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航空官兵睡眠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改善航空官兵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尊量表(SES)、压力知觉量表(PSS)、健康调查量表(SF-36)、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评定航空官兵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PSQI>7者390人,占29.37%,7≥PSQI>5者229人,占17.24%;②PSQI总分与PSS总分(r=0.41,P<0.01)、SES总分(r=0.22,P<0.01)、生理机能(PF)(r=-0.14,P<0.01)、生理职能(RP)(r=-0.28,P<0.01)、躯体疼痛(BP)(r=-0.52,P<0.01)、社会功能(SF)(r=0.23,P<0.01)、情感职能(RE)(r=-0.326,P<0.01)、健康变化(HT)(r=0.17,P<0.01)、精神质(P)(F=2.32,P<0.01)、神经质(N)(F=12.73,P<0.01)、掩饰因子(L)(F=4.15,P<0.01)存在相关性;③神经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压力知觉量表总分进入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航空官兵整体上存在睡眠障碍,应值得重视;其严重程度及发病情况受官兵的年龄、性格特点、对压力的感受性、心理状态及身体健康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知觉压力的认知过程起到了介导作用。
作者:于均涛;姜忠东;孙忠华;迟强;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学儿童被父母忽视类型与情感能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安庆某小学135名小学儿童作为被试,使用儿童被忽视量表和情感能力自评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小学儿童被父母忽视类型各维度与情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340~-0.20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安全忽视能显著预测情感能力(R2=0.340);回归方程显著(F=16.962,P<0.001)。结论:父母降低对儿童的安全忽视有助于孩子的情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安全忽视。
作者:杨秀飞;古宇杰;李伟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组式“农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IV)诊断标准的83例长期住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组式”农疗组为研究组共45例,非农疗组为对照组共38例。“小组式”农疗包括每2天1次进行2小时农业劳动。6个月后评估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结果:训练前,两组比较PSP和NOSIE的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PSP =0.60,P>0.05);而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SP评分及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因子和病情总评分明显改善(t分别为-3.14,3.67,2.74,3.46,2.52;P<0.05),而其他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前后,研究组PSP评分、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及病情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72,-14.18,-10.12,-10.73,2.66,3.27,-17.59,2.07,-12.79;P<0.05),训练后均明显好于训练前成绩,而NOSIE中精神病表现和迟缓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88;P>0.05)。结论:“小组式”农疗是一种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治疗方法,有条件可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士巧;崔卫东;赵幸福;金圭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雾霾天气对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1例妊娠妇女在雾霾天气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于1个月后非雾霾天重测,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妇女在雾霾天气各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6.9%,在非雾霾天各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P<0.05);妊娠妇女雾霾天显著的症状为抑郁,非雾霾天显著的症状为人际关系敏感;妊娠妇女雾霾天与非雾霾天相比,妊娠妇女雾霾天的SCL-90总均分、躯体化得分、强迫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敌对得分、恐怖得分及偏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雾霾(t=1.99,2.17,2.08,2.13,2.03,2.01,2.13,2.07,2.13;P<0.05)。结论:雾霾天气对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应在雾霾天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作者:宋烨;张恒艳;岳喜同;林立;马善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催眠诱导方式、催眠时间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招募90名广西大学大学生,根据3种催眠方式(直接催眠、间接催眠、自我催眠)和两种催眠时间(15分钟和30分钟)随机分为6组,催眠的前后分别填写情绪自评九点量表。结果:催眠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有显著影响(t=8.025,P<0.05)。在3种不同的催眠诱导方式中,间接催眠(1.68±0.98)效果好于直接催眠效果(1.13±1.74)。结论:催眠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具有正向作用,并且间接催眠能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作者:杨琛;王雅琳;陈睿;徐明津;黄霞妮;杨新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修订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对其因素结构分析和信效度进行分析。方法:通过12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良性压力的因素结构进行探索。结果: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包含17个项目4个维度,4个维度分别为:积极情绪、富有意义、易于管理和富有希望,4个维度的方差贡献率为60.816%。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积极情绪维度A系数08.52,富有希望维度A系数0.770,富有意义维度A系数0.739,易于管理维度A系数0.649)和效度(结构效度分别为0.580,0.534与0.273,P<0.01)。结论: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刘文华;王公平;王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 CTQ-SF)、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8例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4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虐待(Waldχ2=9.163,P<0.01),情感忽视(Wald χ2=4.750,P<0.05),性虐待(Waldχ2=4.519,P<0.05),躯体忽视(Wald χ2=4.602,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萍;柳雨希;陈西庆;王惠萍;李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地震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恢复。方法:2014年8月23日到9月11日笔者和同事对巧家县共计258例就诊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 ICD-10)分析抑郁、恐惧和品行障碍情况。结果:重伤和轻伤各个时间段之间心理状态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2,P=0.000)。轻伤者心理状态较重伤者普遍好,恢复也快。两组入院和出院的品行障碍在组间和组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入院抑郁发作和广泛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重伤组与轻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243,P<0.05)。重伤组和轻伤组入院和出院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4.531,P<0.05)。结论:巧家县地震后重症和轻症患者心理状态均恢复良好,出院时比入院时心理恢复好。患者能很快恢复正常生活,以美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
作者:夏永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生活质量量表( QLQ-C30),分别对鼻咽癌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全面测量与评估。结果:①护理干预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564,4.663;P<0.05);②护理干预后鼻咽癌放疗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t =-4.216,-3.652,-3.283,-3.878,-2.496,-4.315;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放疗的副反应,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亚婷;牛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及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大学生554名,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 SCCS)进行测查。结果:按SCCS得分将大学生分为3组,即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3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3,29.48,24.09,18.15,55.67;P<0.001)。人际关系及其4个因子得分与SCCS的3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自我灵活性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6, P<0.01)。路径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到人际关系各因子的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颖;鲁小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治疗(38例,奥氮平组)和帕利哌酮治疗(38例,帕利哌酮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做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瘦素,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共观察4周。结果:治疗第4周末,奥氮平组餐后1h、2h的血糖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t=2.47,4.75;P<0.05),而帕利哌酮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奥氮平组(23.5%,8例)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于帕利哌酮组(2.7%,1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542,P<0.05)。结论: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大于帕利哌酮。
作者:刘毅;廖世棚;戢秋明;李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复原力的情况,分析影响其复原力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及预防,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广东药学院大一~大四护理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358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由刘兰兰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并用SPSS 19.0做统计分析。结果:①护理本科生在性别方面总体复原力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于男生(F=5.001,P<0.05);②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的复原力水平高(F=7.687,P<0.05);在家庭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在朋友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5)。在自我掌控方面,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P<0.05);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P<0.05)。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比男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社会交往、家庭支持、朋友支持、自我掌控等维度影响大学生复原力水平。
作者:刘蕴;杜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