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燕
目的 探讨改良外剥内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12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法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术较单独改良外剥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疗效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朱迪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相关临床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115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均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对不同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值较A组显著升高,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chirmerⅠ试验B组较A组和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A组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健康人群易出现泪膜功能的异常,且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朱奕睿;叶锌铭;李俊;朱清;吴明聪;胡夏云;吴伯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予肩锁钩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肩锁钩钢板组),予带袢钢板固定治疗30例(带袢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1及2年Constant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带袢钢板组明显优于肩锁钩钢板组(P<0.05).结论 带袢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更好的使受伤部位复位,长期疗效明显优于肩锁钩钢板,值得推广.
作者:胡汉祥;徐煜;王飞龙;唐步顺;程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分为治疗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和对照组(喉镜气管插管),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时段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T3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最华;王成湖;李彩华;肖素华;何根华;陈权新;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 收集SLE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8例)和稳定组(0~4分,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高(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低(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 17/Treg高于SLE稳定组及对照组(均P<0.05).Th17、Th 17/Treg、IL-6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23、0.567、0.397,均P<0.05),Treg与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8,均P<0.05).结论 SLE患者中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数存在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提示两种共同变化或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华;陈勇;楼燕如;黄娴倩;忻霞菲;周丽;王庭辉;覃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SHF患者96例,设为CSHF组;再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32例,Ⅲ级34例,Ⅳ级30例.另选取健康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清UA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定左室肥厚程度.结果 CSHF组UA、IVST、PWT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D低于对照组(P<0.01).在CSHF各组中,从Ⅱ级~Ⅳ级,UA、IVST及LVMI均逐渐升高(均P<0.05).CSHF组血清UA与IVST、LVMI呈正相关(r=0.56、0.63,均P<0.01).结论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SHF患者U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UA水平与IVST、LVMI呈正相关,因而血清UA水平有助于评估CSHF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春华;廖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多发性脑脓肿的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早期多发性脑脓肿药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有发热、头痛,2例伴意识障碍,2例伴癫痫发作,3例伴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MRI均显示有2~13个脓肿形成,脓肿新旧不等,大小不一,脓肿主要位于脑功能区或脑实质深部或分散存在各脑叶,脓肿均< 2.0 cm,无明显占位效应.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痊愈,1例患者遗留听力障碍,2例遗留肢体偏瘫症状,2例遗留癫痫.结论 对于早期多发性脑脓肿患者,早期诊治,及时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云玲;颜政;尹素芳;陶涛涛;王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介入治疗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经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治疗的145例盆腔良性囊性包块患者,共计168个囊腔,其中卵巢单纯囊肿33个(A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1个(B组)、输卵管积水14个(C组)、输卵管积脓与盆腔脓肿41个(D组)、盆腔包裹性积液69个(E组),术中采取无水乙醇硬化凝固处理,穿刺后予以甲硝唑反复冲洗,术后予以预防感染处理.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阴道彩超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组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后1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单纯囊肿以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裘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闭孔疝的早期确诊及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12例闭孔疝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12例闭孔疝均经手术证实,疝出物均为回肠肠段,表现为在闭孔外肌的前方与耻骨肌之间见疝出的塌陷肠管,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全部病例均伴不同程度小肠梗阻,其中3例伴疝出肠段坏死,无穿孔病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对闭孔疝进行早期确诊,并对有无合并肠坏死和肠穿孔,指导手术及术式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唐海标;顾伯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3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有67.9%(250/368)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高危组、极高危组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28.1%(18/64),44.1%(30/68)和72.3% (136/1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病史(OR=1.789,P=0.032)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存在相关(OR=5.308,P=0.000).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为22.6%(82/363),明显低于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P=0.000).3个月时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12.9% (8/62),28.8% (19/66)和32.1%(60/18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个月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与出院医嘱相关(OR=50.739,P=0.000).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差,与指南存在差距;出院医嘱是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
作者:汪飞;廖庆红;秦丽丽;陈诗莉;徐文文;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发生障碍而引起心肌功能性失常或器质性病变,是中国心内科发病率及住院率高的疾病[1].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改变及各方面生活压力的骤增导致CHD患者人数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CHD患者平时生活与常人无异,但是一旦发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进行适当的院外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作者:李孙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血液稀释技术(HD)联合血液回收对脊柱手术患者输血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NH组);一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HH组);另一组不行HD与血液回收(对照组).监测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30 min(T2)及术毕(T3)3组患者心电图(ECG)、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监测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3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HH组T1 、T2时的CVP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与ANH联合血液回收可应用于脊柱手术的血液保护,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简便易行.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8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显效35例(79.55%),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显效20例(45.45%),总有效率为6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明显提高,而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严挺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药物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大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斌达;张亚萍;何松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进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趋显露.由于医务护理人员的缺编,多数老年患者一般都有躯体症状伴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行动不便加上记忆智能的改变等导致老年病区对护工需求不断增加[1].本研究拟通过对精神科老年病区护工压力进行调查,来给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王伊娜;鲍洁琼;俞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奥施康定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重度癌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实验组口服奥施康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的治疗方面,奥施康定与曲马多缓释片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高岚;王启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出血(PCH)即非外伤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核区及脑叶[1].但复发性脑出血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首次脑出血明显增高.笔者拟通过分析5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国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这是传统对病理学的定义,因此,在大学是基础教研室,在医院是医技科室,这样的定位,使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根据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病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医、教、研的重任.临床病理诊断是其中的分支学科,主要从事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不管医院医疗设备多么的现代化,传统、古老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地位不可取代.
作者:陈兰;王爱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膜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动静脉瘘;其中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是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在1周以下者3例,1~2周者5例,3~6周者21例,6周以上者7例;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行子宫切除后化疗.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较严重的剖宫产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做好术中止血,同时围生期注意用药,防止产褥感染,并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许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方法 检测52例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在3-DCRT治疗前、结束时、结束第1个月及第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观察RP的发生率和程度,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得出V20、V30值;分析肺功能指标与RP发生率、V20、V30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有49例获得随访,49例患者中剔除2例出现肺内复发或肺转移的患者,共47例纳入终研究,其中RP18例(38.30%);第3个月,FEV1和DLCO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FVC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FVC、FEV1和DLCO与RP的发生均呈负相关(均P<0.05);另外V20、V30与RP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RP患者FVC、FEV1和DLCO均有一定程度降低,V20、V30值越大,RP越严重,可能作为预测RP程度的指标.
作者:赵仁国;王建化;吴友义;娄希贤;许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