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钙离子浓度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鹏飞;黄静静;袁靖;杨丽

关键词:脓毒症, 低钙血症, 血清钙离子, 预后,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 (30例)患者,并根据28 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 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 (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 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rTMS,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假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低频rTMS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芳;夏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不稳定心肌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观察组,43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血浆脂联素(APN)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室壁运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心力衰竭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及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APN、FMD较治疗前低(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N、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可地尔能有效提高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潘华素;徐春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哮喘组,检测患儿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比较哮喘组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哮喘组感染指标阳性患儿常规治疗与抗生素加强治疗的哮喘缓解率.结果 细菌感染阳性患儿14例,阳性率为25.93%.细菌感染阳性患儿平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529.35±42.7)×106/L,阴性患儿为(419.28±31.5)×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中,7例接受了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1%(6/7);未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中,常规治疗有效率为28.57%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哮喘患儿抗生素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江进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arisolv化学机械与传统机械法去龋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恒磨牙龋病患者150例(256颗),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患者,142颗)与对照组(58例患者,114颗),观察组患者给予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切割治疗,观察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及填充成功率.结果 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填充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risolv化学龋齿去腐技术虽然临床操作时间长,但是具有高选择性、患者疼痛程度轻及易于接受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微创去腐技术,值得应用.

    作者:吴国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脑梗死恶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血清抵抗素(FSR)与脑梗死恶化的关系.方法 将1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恶化组和对照组.两组应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PN,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FSR.结果 两组FBG及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化组APN较对照组低(P<0.01),FSR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 APN和FSR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反映脑梗死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林霞;王增宪;张丹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早期营养支持

    在危重病的早期,肌体有程序化的减少瘦肉体去迎合肌体急性危重病的代谢需要,被认为是一种自然选择和免疫-神经内分泌轴的自身调节.这种自然的适应反应在危重患者中的代价就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增高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延长[1].导致这些危重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反复发生的感染、呼吸机依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作者:陆骏;刘长文;胡炜;胡伟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的婴儿喂养方式,其优越性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及经济等优点,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加母婴间感情及心理上的联系,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

    作者:邬大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DN患者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百令胶囊组及前列地尔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百令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百令胶囊,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前列地尔组、百令胶囊组、联合治疗组hs-CRP、TNF-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百令胶囊联用具有协同效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陈轩芹;吴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M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比较84例急性期、60例恢复期MMP患儿和84例健康儿童,以及肺部是否纤维化的MMP患儿的血清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的浓度.结果 MM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IL-10、TNF-α及hs-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儿童(均P< 0.01),IL-2明显低于恢复期与健康儿童(P<0.01);肺部纤维化患儿胸水中IL-8、TNF-α高于、IL-2低于其血清及肺部无纤维化患儿胸水中炎性因子浓度(均P< 0.01).结论 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在MMP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2、IL-8、TNF-α与肺部纤维化关系密切.

    作者:王明美;沈燕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治疗痔病4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PPH治疗的428例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 min,平均住院5d.术后近期发生肛门疼痛276例,尿潴留262例,发热233例,肛门坠胀感206例,术后72h内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止血15例,术后1周后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止血3例.结论 PPH治疗痔病安全有效,但术中注意操作规范,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满意度.

    作者:岑嘉云;胡立波;林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细胞毒性水肿为影像学特点的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白塞病(BD)为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首次报道而得名.BD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及眼色素层炎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如皮肤、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神经白塞病(NBD)是在BD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为4%~49%.文献中有关于NBD的DWI表现报道指出NBD病灶ADC值增高[1].本文笔者报道1例NBD不寻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金美玉;金洪国;陈雅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膀胱肉瘤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肉瘤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5例膀胱肉瘤样尿路上皮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镜下肿瘤组织由明确的上皮及间叶两种成分组成彼此移行,上皮成分呈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间为肉瘤样成分(梭形细胞成分占4/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和血管肉瘤样占1/5).肉瘤样成分均表达CK和Vimentin (5/5例)、EMA (2/5例弱阳性)、SMA (2/5例)、CD68 (1/5例)、CD44V6(5/5例),P53 (3/5例)核阳性表达.随访结果:1例行膀胱旷置术后2年存活,3例分别于第1次术后18、90、180 d复发,失访1例.结论 膀胱肉瘤样尿路上皮癌罕见,恶性度高,侵袭性强,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作者:黄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治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及多支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然而随着介入治疗不断增加,常需要较长时间注入大剂量的对比剂,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导致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不断升高[1].目前CIN已成为院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发生CIN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会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2].笔者回归性分析89例PCI治疗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CI并发CIN的危险因素,并寻找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乳头内陷母亲产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WHO在全球发出倡议,强调婴儿在出生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建议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年或更长时间[1].但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满意度也很低,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存于形式.针对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分析,产妇生理原因乳头内陷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2],乳头内陷指女性乳房的乳头不凸出于乳晕平面,甚至凹入陷于皮面之下,致局部呈火山口状[3],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

    作者:陈晓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DNMT1、 DNMT3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A甲基转移酶3b (DNMT3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93份胃癌组织、93份胃癌癌旁组织及90份正常胃组织中DNMT1和DNMT3b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88.17%和68.89%,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内的阳性表达13.33%;DNMT3b在胃癌中阳性表达为18.28%和45.1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内的阳性表达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DNMT1和DNMT3b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类型、肿瘤大小及胃液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有关(均P<0.05).结论 DNMT1和DNMT3b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紧密的关系,为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殷科;盛贤能;郭宇;戴永平;张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盐酸米多君)48例,对照组(盐酸米多君)48例,治疗30d,采用尿垫试验漏尿量、大尿道闭合压及Cullen标准分度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6±0.9) ml、(65.2±8.9)cmH2O(1 cmH2O≈0.098 kPa),对照组分别为(4.2±1.6)ml、(48.6±12.2)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ullen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良好.

    作者:郑世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安宫牛黄丸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康复锻炼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家君;王桂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时,如何实现热量目标

    胃肠功能障碍为多种病因所致胃肠道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分为胃肠动力障碍、吸收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3种类型.严重者表现为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高压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功能衰竭表现.加强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防止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提供机体适当的营养,已成为危重患者诊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岛状皮瓣治疗下肢电瓶电解液烧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治疗下肢电瓶电解液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3例下肢电瓶电解液烧伤患者,积极清创后VSD治疗7~10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瓣区游离植皮封闭.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臃肿,受力处无破溃,患者行走无异常.结论 VSD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是治疗下肢电瓶电解液烧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作者:乐欣;吴天斌;邬薇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附9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5 796例中的95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中79例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延期开腹16例术后再次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手术野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病变严重及术前漏、误诊等;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龚利挺;陈晓岗;姜建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