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思诗;徐佶;邱君飞;姚风良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室护士采用PBL联合研讨式教学法带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在院进修学习的血液透析室护士15名为实验组,采用PBL联合研讨式教学法带教;选取由上一年在我院进修学习的15名护士为对照组,使用的培训办法是传统临床带教法.学习结束后将实验组的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做对比.结果:实验组护士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操作技能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思维能力、理论结合实际、学习兴趣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PBL联合研讨式教学法带教,在血液透析室护士中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与技能水平.
作者:王燕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基于传统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深入探索生物医药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创业融合专业”的培养理念,创建了由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实践基地构成的“四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张婧婧;蔡琳;李校堃;卫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组术后的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叶彩丽;胡海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针对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所反映当前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优化口腔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思维的发展,提高毕业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腊梅;徐江;周政;黎昌学;高芸;仵楠;李启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口腔实习是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由学生转变为医生的关键阶段,在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有重要作用.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国内学者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发达国家的口腔医学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牙学院临床实习的观察与思考,以期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对国内口腔医学教育有所启发.
作者:王敬旭;高平;Bin Yang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0月在心内科实习的50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2016年11月-2017年4月实习的50名护生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后比较两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和带教满意度.结果:经过4周临床带教后,实验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增强护生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刘盎;孟丽红;李红艳;付英;张洪磊;肖红;刘志高;路珊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临床确诊高龄胆结石患者100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的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治愈时长时长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高龄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
作者:董凤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探讨了微课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阅读成绩,对低阅读水平和中等阅读水平学生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谭霞;王胜男;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见习是内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肾内科的见习教学中引入整合式教学模式,将临床见习、传统教学、PBL教学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巩固了医学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等综合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李明;叶增纯;李灿明;赵文波;刘迅;彭晖;娄探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学生共情与大五人格、正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对51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五人格对共情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正负情绪分别在大五人格与共情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五人格不仅对共情有直接预测作用,且通过正负性情绪间接预测共情,这为医学生共情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赵迪;王娟;冯秀娟;方跃艳;康晓菲;厉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反思性实践”法的教学效果,为高职护理技能教学提供重要的指导.方法:随机抽取57名护生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法;57名护生为实验组,使用“反思性实践”法.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四个项目反思后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反思前,实验组期末实训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5%的护生认为多次考核可促进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护生的“循证护理”“经深思的学习”意识等逐步形成.结论:“反思性实践”法可充分调动护生的技能学习能动性,培养自我深度思考能力;实训教学需追踪临床动态,关注带教之薄弱环节适时调整,以更正确的假设来指导其临床决策和护理行为.
作者:田京京;陈晓霞;张立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方法:抽取某大学护理学院三年级本科护生1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怀意识量表、关怀能力量表和个人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关怀意识得分为(67.04±7.75),关怀能力得分为(181.28±13.81),个人创新能力得分为(52.15±7.81).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中耐心维度标准化得分高,勇气维度标准化得分低;个人创新能力各维度得分相近.结论: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处于偏低水平,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学院校要注重相关培养,以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杜少英;高伟娜;周艺;杜小静;王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在我国方兴未艾,通过总结我校10余年的经验和总结,侧重于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阐述和反思如何更好的支撑和推进医学整合课程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胡伟玲;韩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院形态学检验技能人才非常匮乏,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医学检验本科开设了形态学检验特色拓展方向.学生除了完成检验专业所必须完成的课程和学分外,选择对形态学检验感兴趣的学生,从大一开始,探索实施师徒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形态学检验技能,学有专长,培养形态学检验工匠人才.
作者:龚道元;刘爱平;刘芳;杨安平;康梅;唐冬生;王晓娟;陈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此文基于对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三个医学类专业2010-2012届本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反馈信息,对云南中医学院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总结,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为构建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与在校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互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本科教学改革.
作者:邰先桃;刘海静;廖映烨;张运;张骞;何琪;凌娴;杨叶娇;段必双;陈林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8班共392人,其中对照组1-4班192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5-8班200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8班共360人,其中对照组1-4班184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5-8班176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的实验成绩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较对照组高,更愿意接受该教学模式.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高涵;郭红艳;徐晶;吴琦;王小龙;宁小美;乔树清;李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对中山大学医科学生评教制度的梳理,结合师生对评教制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从而思考评教制度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模式,提出改进对策,以充分发挥学生评教制度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陶心琢;高国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形态学实验课无纸化作业既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又可以质控学生课堂学习掌握程度.调研结果显示80.36%(45名)教师支持采用无纸化作业,用无纸化作业取代纸质版作业.教师的支持态度与其性别、教龄、专业、职称、职务和所在地区均无关(P>0.05).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用无纸化作业取代纸质版作业具有可行性.
作者:范志刚;李丽花;伍丽娴;饶朗毓;牛莉娜;陈锦龙;崔秀吉;吕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教育改革深层次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度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问题源流;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医学院校的组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参与、政府部门的支持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政策源流;执政党理念、国民情绪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政治源流.三大源流共同作用,在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开启了政策之窗,实现了医教协同改革的议程设置和政策出台.
作者:孙松;朱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分析护生应对方式对职业认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对995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应对方式对职业认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宁夏护生应对方式6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护生应对方式与其职业认同、总体幸福感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应对方式因子对职业认同、总体幸福感水平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对在校护生进行应对方式的积极引导,提高其总体幸福感与职业认同水平,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同时,有效促进护生职业发展.
作者:田云霞;张晶;王昭昭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