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丽娟;郑少燕
把体育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重视医学生的体育艺术生活,将体育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手段,在医学生的职业培养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注重医学生与其将要从事的专业相适应的专业体能、专业技术以及与其职业特点要求相吻合的艺术服务的培养,使其掌握符合其职业发展的运动项目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
作者:丛丽娟;郑少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以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例,探讨参与式临床小讲课教学技巧.通过分析小讲课特点、展示教学活动设计、挖掘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参与式临床小讲课的技巧及质量.
作者:蔡劲薇;韦秋文;罗佐杰;梁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标准化病人(SP)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和考核中.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SP的引入对于中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医SP的培养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强化中医思维、突出临证能力、注重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的构建理念.
作者:王晓妍;谢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采用问卷法调查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医学生的择业适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动机水平和个体主动性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扩展教学平台、配合能力培养,真正激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状况.
作者:王胜男;刘冰;孙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学生特征转变等背景下,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转变管理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权益与自主管理需求;剖析典型案例,查漏补缺;注重学生参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以期进一步提升制度的科学性,保障学生自由发展,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为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生提供保障.
作者:罗友晖;王翠先;王维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我国药学类本科专业从1949年以后的5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迁进行历史追溯,总结药学类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和规律;通过调研法对药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现状以及专业第三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阐述,明晰药学专业认证和药学类专业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并对目录外新专业设置提出“高校—行业”联动管理机制,调整和新增健康产业专业,对专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提出建立全国药学类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议.
作者:王欣然;姚文兵;孙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急重症护理教学中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实施翻转课堂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取某校2015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个班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理论实施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学生《急重症护理》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评价,实验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55名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调查,36位学生认为优于传统课堂教学,但17位学生倾向于接受翻转课堂方式授课.结论: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效果;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资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费素定;陈井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示错”视听教材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82位学生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运用“示错”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教授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后进行调查问卷,评估本次教学改革.结果:实验组采用“示错”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学生的考核一次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新的“示错”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操作能力.
作者:黄文华;王达;齐永强;承文龙;陈勇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将微格教学与新颖的网络媒体“微信”、“360云盘”相结合用于医学生体格检查的技能培训,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异地教学,还将临床带教老师紧张的教学时间化整为零,实现碎片化却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操作准确性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炜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和微课技术,使学生们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科学研究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作者:金悠;吴鹏飞;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学生兼具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是时代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包括: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注重默会知识的传授,建立模拟中心,兼顾“应用”与“创新”,建设“懂创新、精应用”的教师队伍.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和第三方量化评估模式是衡量应用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可行万式.
作者:邓玮;陈庆伟;李兴升;李桂琼;柯大智;胡科;韦余;贺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统计过敏原IgE抗体在3种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鼻炎(200例)、哮喘(50例)、皮炎(410例)患者血清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46.21%)、树花粉(23.48%)、鸡蛋白(21.97%)、牛奶(21.97%)、苋(18.94%).皮炎组狗毛皮屑、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鼻炎哮喘组(P<0.05),鼻炎组的猫毛皮屑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哮喘组树花粉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组各病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夏;沈美萍;张好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应从理念转型、体系建设、模式转变和条件完善四个方面,紧贴部队实际,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赵梦雪;杨国愉;王毅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具.对外中医教材的出版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教材质量,特别是英文翻译的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将成为一套公认的、规范的、符合中医药教育需求的中医药基本教材,并将推动中医学专业教材标准化建设,引领世界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李玲玲;江丰;潘淼;聂静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了配合生物化学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兴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建立了微信学习平台,探索建立一套配合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新模式.该文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交流平台(微信号)的构建、平台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等作一经验交流,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对接下来平台建设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作者:侯建成;李妍;罗军;芦晓晶;朱文赫;吕士杰;王柳行;张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效果.方法:选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震动感觉阈值的高低分为正常组与实验组(震动感觉阈值升高).结果:实验组患者低度风险16例,中度风险20例,高度风险24例.各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文章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系统融合基于授课的学习(L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三明治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和体会.中西医临床专业为实验组,按54学时LBL、20学时三明治教学和4学时PBL实施教学;同级医学影像专业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案实施.研究结果显示新教学方案更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和成绩.
作者:席姣娅;高琳琳;罗娟;张斌;牟阳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结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观察法,选定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挫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结合奥曲肽联合奥曲肽治疗,临床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结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应用单独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立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07月-2016年12月本院52例肺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及DCE-MRI检查,终经病理结果确诊.考察DCE-MRI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比较良、恶性肺结节TIC曲线分型及其相关参数.结果:52例均确诊为肺结节,其中恶性28例,良性24例.DCE-MRI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其中恶性肺结节TIC I型100.0%,艮性肺结节TIC I型70.83%.良、恶性肺结节的TIC Ⅰ型流入速率有差异(P<0.05),且流入速率>34.59SI/s时良、恶性肺结节的TIC Ⅰ型检出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DCE-MRI检查可对经CT难定性肺结节做出定性诊断,推荐其联合螺旋CT应用于临床.
作者:应碧伟;王伟根;娄启田;葛长峰;娄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讨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钼靶X线摄片联合螺旋CT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钼靶X线摄片、螺旋CT技术检查,同时与其手术病理资料相结合,评估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的准确情况.结果: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分别为78.0%和80.0%,相比手术病理结果均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为92.0%,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病理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钙化病灶的检查,钼靶X线、螺旋CT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联合使用钼靶X线及螺旋CT技术检查,早期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诊治依据,值得推荐.
作者:覃钊凡;徐健;梅海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