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玥;向秋菊;刘道洪;郁爽;吴敏;刘杰
教学绩效评价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附属医院引入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对临床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附属医院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标准的制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金玥;向秋菊;刘道洪;郁爽;吴敏;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学生个体化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逐步被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更好地推动个人化教育培养.此项调查针对大连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旨在了解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并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作者:曾常茜;朱明雪;张庆镐;王云华;薛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基于图书馆利用和文献检索情况调研结果,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从四个维度开展研究,即理念维度:认清信息素养与科研的关系,培养创新性思维;基础维度: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信息法律常识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应用维度:综合知识,明确选题,评估价值;人文维度:交流验证、学会学习,是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
作者:秦微;刘树春;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针对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因知识量大、记忆及实践环节要求高而造成的学习策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建模与学习策略优化方法.基于粗糙集(RS)方法进行教学信息提取,融合不完备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ML)方法,建立面向临床医学专业的ICAI模型,开发了应用原型系统,并进行了教学实验验证.此项工作能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为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陈树婷;周文霞;王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探讨适合护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总成绩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并增强护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能力.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对脑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152例脑血栓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76例,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组(76例,常规西药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方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1年复发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用药后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副作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更明显(P均< 0.05);随访1年中西医结合组无复发病例,常规组2例(2.63%)复发,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预后,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张军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系统化带教模式在分娩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在分娩实习护生中选择4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例数为20名,行传统带教的模式)、观察组(例数为21名,行系统化带教的模式),分析两个小组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理论知识、满意度以及技能掌握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优,且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系统化带教的模式合理应用于分娩室中,有利于提高分娩实习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作者:杨兰兰;赵丽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慕课网络课程的产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这一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大力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运用慕课教学能够使预防医学教学高效化、规模化、信息化、公平化.慕课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推广具有深远意义.将慕课引入预防医学教育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究如何从预防医学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到慕课教育模式变得十分重要.
作者:张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提高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校护生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与群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40例护生作为对照组,40例护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教学模式为传统带教,研究组教学模式为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比较两组护生的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生的置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护生的置管成功率为77.5%,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值依次为(4.21±0.02)分、(3.98±0.12)分、(4.10±0.16)分、(3.89±0.11)分,对照组护生的上述项目分值依次为(2.11±0.21)分、(2.43±1.01)分、(2.54±0.17)分、(2.41±0.17)分,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校开展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护生的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提高方面意义显著,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模式.
作者:魏虹;刘刚;郑舟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专业采用医疗情境再现式自主学习法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方法:设计合理的医疗情境教学材料,并从多个角度评判效果.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并积极参与该方案.考试成绩显示,开展该教学方案的章节得分率提高了,且参与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未开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情境再现式自主学习法明显提高了生理学教学的成效.
作者:罗斌;唐俊明;吕艳霞;李海霞;吴艳;张璟璇;熊顺华;任永生;陈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经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参与实验,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划入两组,对照组(n=28)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28)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优良率基本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基本相当,但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相对更适合作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一种首选手术方案.
作者:张伟;陈芒芒;黄力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口腔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水平.目的:构建专业课程质量诊改体系[1],做到时时监控、处处反馈、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要[2].方法:通过专业课程诊改机制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专业课程诊改体系.结论:三年的应用,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满足基层口腔全科医生岗位需要.
作者:马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200例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平乐推按手法、佩戴骨盆带,并配合中药薰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薰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在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可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作者:王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护理专业新生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起在16级护理学院新生中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专业学生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帮助护理新生正确看待系统解剖学,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李洋;赵春华;陆珊珊;管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后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分析,为完善实习教学工作及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采用自建的量表和数学模型对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16年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Mean=4.2471)比2014年的质量(Mean=3.5495)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采用自建的量表和数学模型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可信度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子旺;齐硕;张新华;王文军;刘江华;文兰;陈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升血液透析室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带教;对照组7人,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综合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带教效果,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能够到显著提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带教方式.
作者:周慧;李红芍;娄丽妮;倪如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考察中医药干预措施对晚期非小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经西药(同对照组)联合中医药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肿瘤的客观缓解率),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治疗前后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T细胞CD3+、CD4+、CD4 +/CD8+、NK细胞).结果:两组近期疗效、B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其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方案再联合中医药干预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癌近期疗效及BI评分,并改善肿瘤微环境.
作者:林友燕;姚庆华;方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慕课教育模式在护理本科学生心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实习护生13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慕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慕课实施后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慕课教学模式适用于心内科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金永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ICU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科室6S管理前后各选取120名ICU患者及科内护理人员,比较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士安全意识变化.结果:6S管理后,急救物品完好率、无菌物品合格率、抢救仪器完好率、满意度及护士安全意识均高于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少于管理前(P<0.05).结论:6S管理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风险.
作者:王卓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移动学习是伴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传统高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研究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与本教研室断层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运用于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形式与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思考.
作者:白桂芹;许仕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