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陈雯清
围绕如何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临床教学师资梯队,对即将晋升主治医师的我院高年住院医师进行临床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结果发现对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师资主力军的高年住院医师进行系统有效的临床教学能力培训,可以迅速提高其临床教学能力,从有效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作者:周颖杰;黄虑;王蓓;朱新;姜昊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概述国内外教育智库信息保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医学教育特色智库信息保障的重要意义.以学科化服务为基点,对医学教育特色智库信息保障特性进行了深层解析.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团队创新、知识创新、协同创新等五大方面,对医学教育特色智库信息保障创新实施路径进行了简要阐释.
作者:廉立军;赵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取本院诊治脑梗塞患者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共100例,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早期护理干预50例为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在早期阶段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语言及肢体康复有更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丁朱洁;李云;蔡敏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法对本科护理实习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评价.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形式结合临床实际向学生传授普外科理论实践技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情景教学带教方法,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本科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本科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外科实践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的普外科专科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作者: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陈雯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师承制”与“见习医生制”融合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比较分析2008级与2009级中医学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结果: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在执业医师通过率和总平均分上较传统模式下的学生高.结论: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并没有因为理论授课时数的减少而影响其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反而有所提高.
作者:宋巧玲;姚定国;来平凡;高祥福;阮善明;傅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同时,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实践基础、专业课教师自身素养与有机化学课程的具体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将新时代新思想融入课程建设,融入大纲、教案、课堂,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
作者:徐丹;尹雪娜;马世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对肝科新护士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肝科新护士40例参与此次研究,时间选取范围为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层级培训;同期纳入肝科新护士4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在此次带教过程中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相关指标分值、考核结果以及带教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综合能力各项指标均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技术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均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科新护士予以层级培训带教,可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提高了带教质量.
作者:车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胸外科护理带教工作中运用临床护路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实习的护士生,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人数共计为200人.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接受临床路径管理方式,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护理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运用与胸外科护理带教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显著的提升护理实习人员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作者:谢思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当前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本研究对不同学制硕士毕业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并评价其培训效果.方法:以2015-2017年硕士毕业招聘到我院并纳入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学制毕业研究生入院和第一年度结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分析规范化培训效果.结果:“5+3连读”硕士研究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非连读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组,经过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三组硕士研究生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标准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不同教育层次的住院医师效果是不同的,精细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和优化培训流程是目前规范化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杨颖涛;蔡晓萌;万程;程小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微课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临床技能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级和2017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各120人,2016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7级学生采用微课教学,以实践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实践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学生全部赞同微课教学.结论:微课教学应用于临床技能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作者:许喜平;徐海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个性化教学改良组)(n=58)和对照组(n=58).试验组以改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定性评价)教学.教学前后两组均采用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科的理论知识、操作、临床能力得分和满意度调查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能力综合测评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成绩及临床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作者:陈晓英;鲜继淑;苏红;王飞龙;陈飞;王茜;陈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着其今后的入门科研水平及发展潜力,把好招生录取关对于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2013-2017年某医科大学博士录取生源的各项数据,包括生源总量、录取类型、录取类别、考试方式、考生来源形式、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婚姻状况、本科硕士专业类型及来源高校分布及地区分布、获得硕士学位方式、外国语成绩等,树立宏观的生源质量关,争取从创新招生模式、拓展招生渠道、健全和优化学科结构、搭建高端科研平台等方面不断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入口质量.
作者:李继胜;吴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PBL的认知与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质量.方法:方便抽取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对PBL学习的优点、缺点与学习困难有良好的认知,课堂表现自评为(7.64±1.096)分,学习效果自评为76.66%.结论:教师应针对PBL的缺点与学生困难给予指导,以提高其学习效果.
作者:刘维维;李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测量颈动脉壁厚度(CAW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受试者均行颈部MDCTA检查,并根据CAWT结果分为CAWT增厚组(145例,颈动脉壁厚度≥0.9mm)和对照组(55例,颈动脉壁厚度<0.9mm).考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结果:CAWT增厚组年龄、BMI、高血压患病率及U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糖代谢指标TG、TC、LDL-C、HDL-C、GHb等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且UA水平高则CAWT增厚的危险性大,提示临床应积极控制高龄患者的血压及UA水平以降低CAWT增厚发生率.
作者:张丹红;林伯忠;樊树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进行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对学生职业精神进行持续性评估.我们在完成了全国11所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精神评估后,对参与评价的1393名评价者发放自制职业精神评估体系反馈调查问卷,就评估体系的应用情况和修改完善意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评价者对该评估体系较认可,多数评价者认为该评估能够帮助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现况,并促进大家对职业精神的重视,评价者还对该评估方式、评价指标、评估实施要点及评估影响因素等提出了改进意见与建议.
作者:李亚平;张霓妮;刘媛;梁莉;张国刚;常实;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吉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本科班8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教学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在对课程的兴趣、满意度、考核成绩、以及能力培养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赵臣;袁忠海;侯毅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基于应用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效果.方法:整群抽取82、157、293名学生为对照组、改良组或探索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教学,改良组适当讲应用知识,探索组开展应用性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教学效果.结果:认为教学抽象的比例探索组<改良组<对照组;探索组认为教学内容有趣、易于掌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认为应用型考核利于掌握知识、学到实用知识和能力的比例探索组>改良组>对照组.结论:该种教学让学生有趣学知识、获能力.
作者:莫宝庆;钟才云;周明;胡春艳;耿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将方剂学作为一个产品,围绕方剂学产品需求,学生需求以及其向方剂学课堂教学过程和质量特征进行转换开展评估,旨在建立一种围绕学生需求和课程需求为中心的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实际问卷调查及其反馈表明,QFD理论适合方剂学课堂教学评估并有助于指导和完善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赵海梅;刘霞;沙晓华;刘端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的8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根究班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比较两组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两组学生教学前成绩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极佳,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佩;陈伟卫;周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滨州医学院本科眼视光专业14、1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结课后比较两组学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能促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与终结性评价方式比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栾海云;李金莲;秦国民;许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