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娜;刘敬禹;张莉;张鹏;许瑞罡
学院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并以其教学过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合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实践中逐步改革完善.
作者:黄敏;覃庆洪;谢小薰;梁磊;刘登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从英语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相关医学知识等四个方面,清晰地厘定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PCK的构成要素,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PCK体系的建构机制,能够为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师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于超;齐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选择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42人作为研究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通过对考试进行成绩分析及反馈;选用201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使用相同教材、授课教师等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结果为t=6.249,P=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反馈非常有必要性.通过对我院实施专业课程反馈制度进行效果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吴丽娜;张淑丽;李超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罗红;彭歆;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6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5例老年患者中,共90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吸痰、胃食管反流均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鼻饲、胃食管反流为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稳定基础疾病、控制疾病发作、加强巡视、注意管路管理等,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孔一名;戴元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针对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全方位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经过探索,药学专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该专业成为首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6年期的5个院校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收治且经确诊证实的163例小儿肠套叠为观察组,行空气灌肠造影X线和CT检查,同期155例X线平片初诊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空气灌肠造影X线、CT的肠套叠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为61.9% (P<0.01),观察组患儿93例(82%)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造影X线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金;姚远;陈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以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科研团队结构、绩效考核体系、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等建设模块为切入点,结合本单位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实验室内涵建设与创新团队协调共赢的新机制和新策略.以期为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张颖;司艳红;郭守东;秦树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室收治的7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透析次数284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透析次数290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芬;姚海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口腔黏膜病课程《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以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67名学生和新教学方法的96位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对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主客观指标上显示优势.结论: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储备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虹;姚立平;张洁銎;孙晓爽;周锦翰;刘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可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总成绩、基础识记部分成绩和病例分析部分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西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沈旭君;王灵聪;冯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对照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性、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应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并受到护生欢迎.
作者:戎燕燕;胡玉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新的时代环境对医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发挥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规避网络的负面作用和风险.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306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络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俊洁;张梦君;申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BL-CBL-PBL多轨教学模式对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名,分另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法(A组)、经典PBL教学法(B组)和TBL-CBL-PBL多轨教学法(C组).采取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试卷答题两种方式评价三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TBL-CBL-PBL多轨教学组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两组并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结论:TBL-CBL-PBL多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丹;刘欢叶;张扬;金实;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TPACK知识的学习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元结合的形式进行TPACK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多元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参加学习的临床教师学习前后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培训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提高对TPACK临床教学能力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对TPACK教育的理解,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师TPACK教育水平的测评方法流程是TPACK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燕;蔡丽莉;郑青;邵莉;夏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