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BL联合LBL双轨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邸金娜;刘敬禹;张莉;张鹏;许瑞罡

关键词:呼吸内科, 临床见习, TBL, LBL
摘要:目的:探讨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8名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TBL联合LBL法,对照组采用LBL法,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中可广泛应用,利于教育改革发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地方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与科研创新团队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科研团队结构、绩效考核体系、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等建设模块为切入点,结合本单位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实验室内涵建设与创新团队协调共赢的新机制和新策略.以期为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张颖;司艳红;郭守东;秦树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4级280名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以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开始前(P<0.01),97.1%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正性评价,49.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18.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杨希;宋峰;干敏;王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构建的多元信息化心肺复苏实训课改革的研究

    心肺复苏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实训课在临床实训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心肺复苏实训课一般是利用模拟人进行床边带教讲解,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跟不上潮流,于是对心肺复苏实训课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校教研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心肺复苏实训课进行改革.

    作者:邓舒妮;张学思;汤之明;莫建超;陆水英;许碧夏;罗剑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的初探

    以预防医学本科生为例,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终初步建立了由基础知识(0.28)、实验技能操作(0.22)、科研能力(0.18)和实际运用能力(0.32)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构成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作者:于佳;刘学;刘晓秋;史力田;唐玄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949-2015)

    以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对1949-2015年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增长规律、核心期刊、区域学术产出力、核心著者以及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景文;李杏丽;李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刘燕;高莉晶;郭晓姝;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命教育视角下医学生死亡教育研究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在死亡教育方面的发展举步维艰.因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相互依赖且有着相同的终极目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切入研究死亡教育,将有助于调和死亡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考虑到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如何在生命教育视角下开展医学生死亡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生命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罗敏;沈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研究,为今后的护理学课间实习提供出效果更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研究内容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消化内科的课间实习.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系一班全体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课堂教学法.通过授课前后共八次测试,比较两组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对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所得效果更好,学生可以更长时间地将知识记忆且遗忘速度较慢、遗忘内容较少.

    作者:潘超;金世柱;刘冰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2级临床学生150人为试验组,以循证医学法讲授,2011级学生140人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讲授.学期末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试验组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主观理论及实践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法有助于循证思维形成,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吴凤兰;程琦;范柳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建立和应用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邓广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比较与思考

    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异同,发现导师制较传统的实习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有必要对导师制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八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作者:张华纲;宋红松;樊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对照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性、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应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并受到护生欢迎.

    作者:戎燕燕;胡玉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习的护生共8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两组护生均能通过考核,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优秀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起到显著的效用,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丹央;曹黎明;任婉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方法:选择210名在职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感耗竭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情绪劳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情感耗竭总分低于常模.离职意愿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离职意愿3、离职意愿2、离职意愿1.结论:男护士情绪劳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工作中情绪表达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较多;情感耗竭程度总体低于常模;离职意愿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杨莉;杜琳;柳秋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2016年度在妇科门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通过出科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及教学反馈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改进推广.

    作者:胡慧;曾薇薇;沈明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