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王雁红

关键词:PBL教学法, 骨科, 临床护理带教, 应用
摘要:目的:对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有60例护生参与,均于2015年2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在本院骨科纳入的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实验组给予PBL带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带教情况.结果:带教结束后显示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均较高,比对照组理想,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高,比对照组理想,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临床护生实施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值得推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在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在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实习的100名不同层次护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名不同层次骨科护生,采用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对照组50名不同层次骨科护生,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分析比较2组护理教学质量及骨科护生的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照组护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实验组,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如实验组护生,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带教中,应用布鲁姆目标教学法效果显著,可以提升不同层次骨科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与专科操作水平及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带教老师的带教讲课能力.

    作者:柳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对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选择的研究分析

    人们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临床医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作为临床医生的接班人,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和选拔至关重要,其职业选择和职业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和分布.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选择是医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基础,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对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胡梦雨;韩侨宇;冉珊珊;李章来;马力加;于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方高校影响学生评教的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从师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师生对学生评教指标制定的参与情况,师生对学生评教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师生对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等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李丹;刘冰;宋高臣;王俊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DG教学方法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见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G(Problem Discuss Guidance,PDG)教学方法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见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1班临床专业学生79名,观察组39名,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泌尿系统疾病一章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一章采用PDG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泌尿系统疾病一章采用PDG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一章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PDG教学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期末考试本章节得分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5).结论: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儿科见习教学中,PDG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朱洪涛;古丽巴哈·买买提;严媚;米热古丽·买买提;王学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丙戊酸钠在癫痫中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研究的8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我院于因癫痫而接受治疗.对照组实施苯妥英钠治疗,实验组实施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在临床上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均为理想,可推荐使用.

    作者:吴寒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在儿科PBL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的带教能力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PBL教学中教师的带教能力.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将前后两届实习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分析出科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自评.结果: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效果各项指标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可显著提高PBL教学中带教老师的能力.

    作者:武小娟;邓亚仙;任守臣;俞亚珍;燕丽;杨伟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救援医学专业本科学员紧急医学救援实践教学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武警某院校救援医学专业本科学员对紧急医学救援实践教学的需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0名救援医学专业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7.8%的学员有开设紧急医学救援实践教学的需求,但目前尚未构建出较完善的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实践教学培训体系.结论:应尽早开展常见灾害事故模拟场景下的紧急医学救援实践教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作者:于宝国;樊毫军;韦薇;苏彬;单学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增强扫描在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腹膜后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过我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膜后肿瘤病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与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CT诊断在腹膜后肿瘤病症诊治中的价值作用.结果:3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14例,恶性肿瘤患者16例,CT扫描检查中肿瘤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9%,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8%,组织类型诊断正确率为48%.结论:CT扫描检查对于腹膜后肿瘤性质以及定位诊断的正确率相对较高,对于肿瘤病理组织类型诊断局限性较为突出.

    作者:许华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主学习模式下知识点的整体性讲解对医学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主学习模式下回顾性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对口腔本科生学习医学生理学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教改方案,并用多个指标评估该方案.结果:大部分学生认可该方案,且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期末卷面成绩显示,主动参与回顾性讲解知识点的学生高于未参与的,开展此活动的年级高于未开展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主学习模式下回顾性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能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提高学习生理学的效果.

    作者:罗斌;陈晋;吕艳霞;赵丹;熊顺华;张璇;唐俊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与多元组合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PBL、CBL教学联合PDCA循环与PBL教学法在烧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将烧伤科实习护生62人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30人和实验组32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CBL教学并融入PDCA循环进行教学管理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生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巧、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性、解决问题能力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学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在烧伤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明显好于PBL教学.

    作者:项一清;司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有60例护生参与,均于2015年2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在本院骨科纳入的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实验组给予PBL带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带教情况.结果:带教结束后显示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均较高,比对照组理想,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高,比对照组理想,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临床护生实施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值得推荐.

    作者:王雁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扩展,亦是培养基础—临床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文章就近五年来本教学团队将此培养模式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药理学教学改革实施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临床思维能力、科研素质,建立转化医学思维以及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林熙;肖飞;朱林燕;翁文;章佩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下中医骨伤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初探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下中医骨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生培养经验,对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柳根哲;祝永刚;雷仲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眼视光学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从矫正屈光不正到优化视觉质量,眼视光学教育正在往第二个发展阶段跨越.校企合作,达成“教、学、做”一体化战略合作,是中国眼视光学发展探索创新的必经之路.通过眼视光学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提升眼视光专业地位的教育模式.

    作者:李淼;高祥璐;魏瑞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能比赛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多形式多规模的实验技能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举办的8届实验技能比赛的经验,从方案设计、具体实施、特点总结、思考与展望等方面分享交流,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杨继文;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50例医护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参与对象,自2015年1月份起开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前作为对照,观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医院手卫生的依从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提高,与实施前数据的比较经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关于手卫生的考核显示实施后的手卫生考核分值提高,与实施前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存在统计意义(P<0.05);统计显示实施后医院的感染率下降,与实施前数据的比较经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改善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率.

    作者:梁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36眼)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根据发病到首次治疗时间将其分为A组(<1周),B组(1周-3个月),C组(>3个月).同时按照治疗顺序将其分为按需组(先注射1次,后续需时用药)和按时组(每4周用药1次,一共3次,之后按需用药).对比从发病到首次治疗组、按治疗顺序的BCVA(佳矫正视力)变化、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结果:在治疗前A组和B组,C组与A组,C组与B组BCVA差异对比无意义,治疗后每组BCVA均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3组在治疗前CRT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按时组治疗前BCVA(0.381±0.084),治疗12月(0.537±0.094),按需组治疗前(0.393±0.092),治疗12月(0.656±0.185),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2个按时组和按需组的CRT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视网膜渗出、出血和水肿吸收,有助于提高视力,发病后早期治疗和按时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与围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65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检查情况分为产检组359例与非产检组29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状况.结果:产检组自然分娩率78.27%明显高于非产检组自然分娩率6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检组宫内感染、妊高症、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产检组,切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产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检查有助于早发现妊娠异常,以便于早诊断和早干预,可以大限度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蔡丽梅;石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硫酸镁联合拜新同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拜新同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拜新同片治疗,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评估婴儿结局,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Ap-gar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拜新同片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改善母婴结局的作用,且具有较为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刘颖;赵淑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站护士带教中引入微信平台对提高带教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引入微信平台对血站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60例于血站见习护士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四周带教模式;观察组于传统带教模式上引入微信平台的带教模式.统计两组护士见习4周后效果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见习合格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x2=6.67,P<0.05);观察组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度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x2=7.08,P<0.05).结论:引入微信平台的新型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血站带教质量,从而赢得见习护士的满意.

    作者:林菊;范祖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