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何缦;丁武君
目的::探讨渗透压计测定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渗透压计测定吡诺克辛钠滴眼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并对其渗透压摩尔浓度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不同配方吡诺克辛钠滴眼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符合眼用制剂的要求。经过室温留样渗透压摩尔浓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该制剂质量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实用,可作为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渗透压检测的方法。
作者:李智慧;田海燕;刘洪海;李海霞;刘维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天麻钩藤饮中天麻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浸膏得率及浸膏中天麻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煎煮时间、加水倍数及煎煮次数对天麻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提取次数对天麻素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优选的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可行,可用于以天麻素为质控指标的天麻钩藤饮有效部位的制备。
作者:王铁烽;李雅菁;邓梦娇;楼招欢;赵珺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查阅国内外关于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治疗癫痫的新文献。文献结果表明,醋酸艾司利平口服吸收快、半衰期长、药物动力学呈线性,无明显的药物相互关系。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相比较,醋酸艾司利平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饶志方;王婉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结核灵分散片并建立测定其狼毒乙素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核灵分散片中狼毒乙素的溶出度。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0μl。结果:狼毒乙素在0.005~0.057μg(r=0.9996)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采用pH 6.8磷酸盐溶液为结核灵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介质。结论:结核灵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红爱;徐冀文;李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剂量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干眼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4组,分别滴用野菊花滴眼液、泪然滴眼液、溶剂对照液和生理盐水。用药前后定期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结果:用药前,各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野菊花滴眼液组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比其他各实验组表现明显轻微(P<0.05),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比其他实验组高(P<0.05)。泪然滴眼液组、溶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菊花滴眼液可以减轻干眼兔眼表的炎症反应,提示野菊花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姚向超;王延东;黄楚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多西环素作为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多西环素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 MMPs)而具有抗肿瘤、改善心功能,保护神经,平喘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多西环素新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促进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陈薇;付翔;黄鹂莺姿;毛柳珺;戴莉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方法:参照日本《医疗用药品品质情报集》中的溶出度试验条件,并根据血塞通软胶囊处方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溶出介质进行选择,分别考察了血塞通软胶囊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的体外溶出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 HPLC-ELSD)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三者总和的溶出度,并通过相似因子( f2)法对3种成分的溶出度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 Rg1,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6.0 mg·L-1(r =0.9996),3.0 ~60.0 mg·L-1(r =0.9998),4.0~80.0 mg·L-1(r=0.9997);在介质pH 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以三七皂苷R1为参比,血塞通软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Rb1的f2均大于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胶囊的溶出度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具有相似的溶出特点。
作者:兰茜;盘正华;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伐沙班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下肢骨手术患者共94例,按使用药品不同分为Ⅰ组(利伐沙班片10 mg,po,qd)和Ⅱ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4000 IU,ih,qd)。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情况,用药前后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数据、深静脉血栓( DVT)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停药后恢复正常,其他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无明显变化。Ⅰ组发生大出血1例,Ⅱ组3例;Ⅰ组未发生DVT,Ⅱ组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DVT的发生效果良好,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陈虹宇;吴振波;包华健;何伟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质量控制效力模型的提高方法。方法: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豚鼠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模型。激发后30 min内观察豚鼠全身反应,并根据致敏性症状评分标准分级。取血用ELISA法测致敏前、攻击前及攻击后豚鼠血清总IgE和组胺水平。结果:攻击后,模型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低剂量组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过敏反应症状,而卡介菌中、高剂量组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症状明显缓解。模型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 IgE 水平分别为1.6370±0.1586,1.6831±0.2281μg · ml-1,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剂量和中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E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经牛血清蛋白致敏后,在攻击前后,模型组血清中组胺水平分别为1.4997±0.1331,1.5121±0.0506μg ·m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中、低各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中组胺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牛血清蛋白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其抗急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与降低血清总IgE和组胺水平有关。
作者:唐何;李瑞莲;李子珊;陈子渊;欧阳杰湖;王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26例手外伤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 g,ivd,bid;观察组予哌拉西林/舒巴坦1.25 g,ivd, bid。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并进行小成本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细菌清除率为96.83%;对照组则分别为92.06%,9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哌拉西林/舒巴坦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手外伤细菌性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当,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但因哌拉西林/舒巴坦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丁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试工艺的可行性、可靠性。方法:按照确定的处方工艺中试生产3批样品,对工艺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验证批次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试工艺生产可行,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工艺可靠、稳定。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坐浴二号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日便后用坐浴二号坐浴熏洗并常规伤口换药治疗,对照组每日便后温水清洗患处后,在皮损和瘙痒处均匀涂搽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并常规伤口换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2.0%)和总有效率(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瘙痒消失和皮损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坐浴2号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有良好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立民;徐跃军;卢勇;覃鑫;俞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离纯化冬虫夏草菌发酵液多糖,并对虫草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冬虫夏草菌,水提醇沉法提取虫草发酵液多糖EPS和菌丝体多糖IPS,联合使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虫草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硫酸咔唑法分析糖醛酸含量。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EPS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78 kDa,多糖含量为94.8%,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4.5∶8.0∶1.0;糖醛酸含量为6.0%。多糖IPS 的Mr为42 kDa,多糖含量为92.5%,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2.8∶3.0∶1.0;糖醛酸含量为4.5%。结论:虫草多糖EPS和IPS均是杂多糖。
作者:李蓉;孙书娟;江晓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藏玛咖抗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以西藏玛咖干粉和其醇提液喂养小鼠,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西藏玛咖对小鼠血乳酸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负重小鼠游泳时间、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氨水平,比较西藏玛咖干粉与醇提液的抗疲劳作用效果。结果:灌胃小鼠30 d后,服用玛咖干粉与醇提液1,2,3组小鼠的血清LDH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服用玛咖干粉与醇提液1,2,3组的小鼠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藏玛咖能够提高负重后小鼠游泳的时间,降低游泳后血清尿素氨的水平和血乳酸的浓度,提示西藏玛咖干粉与醇提液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功效。
作者:柳琴;程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4年5月20日FDA批准了Takeda制药公司维多珠单抗( vedolizumab,靶向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标准疗法(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抗-TNF-α)但反应不佳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导致腹部不适、胃肠道出血及腹泻,克罗恩病( CD)也是一种慢性炎性肠病,会引起炎症、腹部隆肿、消化道刺激。临床试验显示维多珠单抗治疗上述两种病症安全有效,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不良反应及临床试验等做一综述。
作者:赵从蓉;刘志广;李明坤;白秋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匹多莫德治疗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400 mg·d-1 ivd,匹多莫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800 mg,po,bid,两组均连续用药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发热、咳嗽、气喘、啰音、肺部X线阴影发生率和症状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和NK 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细胞表达和IgA、IgG、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匹多莫德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更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匹多莫德治疗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气喘、啰音和肺部X线阴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且各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匹多莫德能有效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机制,与改善患者T 细胞亚群及NK 细胞以及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关。
作者:王强;祝新民;陈培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po,bid,疗程1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血浆D-乳酸的变化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减少术后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闻久辉;罗世云;夏中平;黄宏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完善和提高白背叶根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白背叶根横切面和粉末;采用TLC法对白背叶根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以芦丁为参照物确定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色谱柱:SPOLAR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特征图谱供试品色谱呈现5个特征峰,与参照物(芦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5%之内,其中峰3、峰4相对峰面积不低于0.23和0.6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白背叶根质量,可作为白背叶根的质量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
作者:唐秀玲;罗轶;黄清泉;唐秀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和帕司烟肼及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等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利福喷汀;观察组加用利福布汀。均连续治疗1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涂片及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痰液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1.86%、32.56%,与对照组相当(P>0.05)。两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喷汀或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均可加速患者痰液细菌学转阴和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罗惠倩;赵承杰;曹杨荣;冯炜;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与氟尿嘧啶(5-FU)的联合抗肝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香菇多糖联合5-FU对H2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接种H22细胞昆明小鼠为模型,进行体内抑瘤作用的考察,测定抑瘤率、脾/胸腺指数以及脾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体外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多糖的加入并没有进一步提高5-FU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对细胞周期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体内抑瘤实验表明,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与单独使用5-FU比较,香菇多糖25,50 mg·kg-1联合5-FU组抑瘤率显著提高(P<0.05);香菇多糖25、50 mg·kg-1可以纠正5-FU所致的荷瘤小鼠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荷瘤小鼠脾/胸腺指数。结论: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其机制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顾琼艳;吴美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