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ELSD法测定鸦胆子油中四种甘油三酯的含量

田金苗;陈大为;胡海洋

关键词:鸦胆子油, 甘油三酯, 含量测定, 蒸发光检测器
摘要:目的:建立鸦胆子油中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1,3--二油酸-2-亚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1,3---油酸-2-棕榈甘油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岛津2010C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奥泰2000蒸发光检测器,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二氯甲烷(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温度:70℃.结果:四种甘油三酯分别在0.184~2.763 μg、0.382~5.724μg、0.406 ~6.084 μg和0.204~3.066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 0、0.999 2、0.999 1和0.999 0,回收率分别为99.01%、98.70%、98.92%和98.46%,RSD分别为0.7%、0.5%、0.8%和0.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更好的控制鸦胆子油的质量.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1例UAP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45mg,po,tid.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沉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UAP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王雷;刘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处方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制左羟丙哌嗪口含片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含片口感,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以乳糖,蔗糖,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结果:优化所得佳处方:左羟丙哌嗪6.0 g,蔗糖粉60.0g,甜菊素8.0g,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6.3(1.2)g,羟丙甲基纤维素0.6g,硬脂酸镁0.4g,口含片的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结论: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科学,可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李厚洋;吴开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脑宁片对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大鼠70只,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苯地平组,脑心通组,心脑宁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7d;于后1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造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缺血2h后,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CK、LDH、MDA、SOD水平;处死大鼠,取心脏,10%甲醛固定,HE染色、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心脑宁片组可显著降低血CK、LDH、MDA水平(P<0.01),可显著升高血SOD活力(P<0.01),可显著降低减轻缺血所致心肌的损伤(P<0.01).结论:心脑宁片对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吕宏迪;郝少君;王希东;李文俊;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肿节风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对国内近年来肿节风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提取工艺,更有效地控制其制剂质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肿节风制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其当;黎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奥拉西坦原料及其注射剂中奥拉西坦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拉西坦原料及其注射剂中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有关物质测定采用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至2.5)为流动相A,流动相A-乙腈(50∶ 50)为流动相B的梯度洗脱法,含量测定采用流动相A的等度洗脱法,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0.5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主峰和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杂质A浓度在0.734 0 ~9.787 1 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5.6%(RSD =1.5%,n=9);奥拉西坦在60.71 ~121.4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 =0.6%,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能检出更多的杂质,准确度高,能有效质控奥拉西坦原料及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

    作者:袁利杰;刘辉;李婷婷;朱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脂质体经皮局部给药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脂质体在皮肤局部给药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阐述脂质体在皮肤给药系统中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了解脂质体在皮肤局部给药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脂质体应用于皮肤局部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势.结论:脂质体在皮肤局部给药系统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袁雍;黄萍;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枸橼酸钠在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已经确立为危重患者急性肾衰竭支持治疗的选择.为了保持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必须保持体外管路的通畅.因此防止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成为维持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目标.由于传统抗凝剂肝素的缺点,目前随着更加简便和安全的抗凝方案的出现,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正在被临床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此文总结了局部枸橼酸钠的抗凝特点,并且提供了一些新的关于枸橼酸钠在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使用信息.

    作者:唐无忌;徐航;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种方法提取生姜有效部位群并测定6-姜辣素含量

    目的:比较三种生姜的提取方法,优化生姜药材的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指标成分6-姜辣素的分析方法,比较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生姜的工艺.结果:该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物中6-姜辣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渗漉法.结论:三种方法中以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生姜的佳方法.

    作者:陈艳;周冬翠;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畲药檵木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

    目的:建立畲药檵木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SB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4~0.282 μg(r =0.999 9),0.015 ~0.136 μg(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7%(RSD=1.74%),99.05%(RSD=1.8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畲药檵木叶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乐;刘敏;李水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组方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引起各环节(生产、复配使用、贮存)对药品稳定性的重视.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科室的10份TPN液处方,包括外科、内科系统,在本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净化环境下,按TPN液标准操作规程配制后,在常温下,采用外观观察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考察TPN液在0,4,8,12,16,20,24,30 h各时间点外观、pH、微粒的变化,并进行无菌考察.结果:10份TPN液在各时间点,外观未见明显变化,10组TPN液的pH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组TPN液的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配伍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不同组TPN液的微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建议TPN液在净化环境下配置,其pH在5~6范围内稳定性好,TPN配制后不溶性微粒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多,需引起临床注意并及早输注,以保证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汤晟凌;梁晓美;谢雅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斑乳膏中4种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斑乳膏中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黄芩苷、维生素E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ichrom Bond-AQ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含6mmol·L-1庚烷磺酸钠)](70∶30),检测波长为267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黄芩苷、维生素E分别在1.61~14.49,8.032 ~40.16,21.92 ~284.48,48.13 ~433.17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1%(RSD=0.96%)、99.79%(RSD=0.70%)、100.10%(RSD =0.44%)、99.50%(RSD =0.7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白斑乳膏4组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高新富;边瑞民;张循格;王滨;刘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2张药品说明书皮肤敏感试验内容调查

    目的:调查临床常用药品说明书中皮肤敏感试验(简称皮试)相关信息,为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皮试内容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规定,在河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平台上检索需要进行皮试的药品说明书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药品说明书共92张;存在皮试警示语表述欠科学、不规范,警示语位置不统一;有皮试方法和皮试液浓度的说明书25张(27.2%),有皮试液配制方法的说明书11张(12.0%),有阳性判定方法的说明书9张(9.8%),有过敏处置要求的说明书30张(32.6%),有皮试结果观察时间的说明书13张(14.1%).结论:皮试药品说明书有关皮试内容不规范、不统一或缺失,不利于药物合理应用和患者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药品说明书皮试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或标准.

    作者:黄华乔;李志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同时测定参坤养血颗粒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

    目的: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参坤养血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速1.0ml·min-1;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3∶2),流动相B为0.2%甲酸溶液;检测波长λ1=260 nm(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检测波长λ2=210 nm(检测黄芪甲苷),检测波长λ3=280 nm(检测丹参素和党参炔苷).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分别在0.012 8 ~0.256 0 μg(r =0.999 3)、0.015 2~0.304 0 μg(r =0.999 6)、0.039 4 ~0.788 0 μg(r =0.999 4)、0.100 6~2.012 0 μg(r =0.999 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7.92%、98.13%、97.80%,RSD(n =6)分别为1.76%、1.41%、1.12%、1.19%.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参坤养血颗粒的含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俊;冷湘静;高锦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P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TACE术,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70 mg,po,ti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CD8+降低,CD3+、CD4+及CD4+/CD8+升高(P<0.05),且对照组改变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明显减轻TACE所致PLC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和纤维化,提高疗效.

    作者:陈汉广;王良盟;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骨肽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65岁,身高166 cm,体质量62 kg,因“右锁骨骨折术后1年,欲取内固定”于2013年8月3入院,入院诊断:右侧锁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既往有痛风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检:T 37℃,P 80次/min,R 16次/min,BP 120/75 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ALT 19.1 U·L-1,AST 17.0 U·L-1,肌酐(CRE) 60 μmol· L-1,尿酸(URIC) 287.4 μmol·L-1,HBsAb(+),WBC 6.11×109· L-1,N 69.1%,Plt 166×109·L-1.

    作者:祁峰;张婷;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孔树脂D113吸附分离苹果原花青素的研究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苹果原花青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选用3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13、DM130和ADS-17对苹果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pH、样品流速、乙醇浓度、乙醇流速为考察因素,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标准.结果:D113树脂分离效果较好,吸附率达到68.1%,吸附量为5.91 mg·g-1树脂.佳工艺是pH为7的原花青素粗提液以0.8 ml·main-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以0.8 ml·main-1的流速进行解吸.结论:D113大孔极性树脂适用于吸附分离苹果原花青素.

    作者:李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作业成本法测算住院药房调剂服务成本

    目的:通过测算医院药剂科住院药房为患者提供调剂服务的总成本和项目成本,为决策部门测算合理的药事服务收费水平,探讨对医疗服务的合理补偿机制提供数据准备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作业成本法测算医院调剂服务项目成本.结果:住院药房处方调剂、单剂量口服摆药和非口服摆药调剂服务的单位成本分别为7.20元,0.88元和0.52元.结论:用作业成本法测算住院药房调剂服务成本,为药事服务费提供一种测算方法和思路,体现药学技术人员专业服务的劳动技术价值.

    作者:蓝寅彦;陆国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溶液2ml雾化吸入,疗程7d.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余升;易晓莲;昌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对1例药疹的分析与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疹诊断中的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依据循证药学证据对1例23岁脑外伤术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调查,依据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判断药疹与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掌握药疹的鉴别与处理,弥补非专科医师对药疹诊断知识欠缺的不足,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可以有效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作者:万平;熊鹏举;陈集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YP3A4、3A5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浓度/剂量比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CYP3A4* 18B(82266G>A,rs2242480)、CYP3A5*3(6986A>G,rs77674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80名肾移植患者进行CYP3A4*18B、CYP3A5*3基因型检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检测肾移植患者FK506血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FK506血药谷浓度/剂量*体质量(C0/D)比值.结果:280例肾移植患者中,CYP3A4*18B和CYP3A5*3基因型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9.1%和69.3%.CYP3A4* 18B/* 18B基因型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FK506的C0及C0/D值显著低于CYP3A4*1/*1、CYP3A4*1/* 18B基因型(P<0.05).CYP3A5* 3/*3基因型肾移植患者术后7日,1个月FK506的C0及C0/D值显著高于CYP3A5*1/*1、CYP3A5*1/*3基因型(P<0.05).将CYP3A4* 18B和CYP3A5*3进行单倍体基因型组合分析,用药后15 d、1个月,GG-GG基因型组的C0明显高于AA-GG基因型组(P<0.05);用药后6月,GG-GG、GA-GG、GA-AG基因型组的C0均明显高于AA-GG基因型组(P<0.05).结论:CYP3A4*18B和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的FK506血药浓度及其C0/D值有一定影响,患者在使用FK506前进行CYP3A4* 18B和CYP3A5*3基因型检测,对预测FK506用药剂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欧阳萌;辛华雯;唐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