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冷湘静;高锦飚
目的:研制左羟丙哌嗪口含片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含片口感,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以乳糖,蔗糖,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结果:优化所得佳处方:左羟丙哌嗪6.0 g,蔗糖粉60.0g,甜菊素8.0g,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6.3(1.2)g,羟丙甲基纤维素0.6g,硬脂酸镁0.4g,口含片的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结论: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科学,可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李厚洋;吴开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芒果苷利胆作用及对胆囊平滑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利用胆管引流法测定芒果苷对大鼠胆汁的流量及成分的影响;通过对豚鼠胆囊肌条的收缩试验观察芒果苷对乙酰胆碱所致胆囊平滑肌痉挛的影响.结果:芒果苷4.74×10-5 mol·kg-1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的胆汁流量,显著提高胆汁中胆红素浓度(P <0.01);2.37×10-5 mol·L-1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乙酰 胆碱引起的豚鼠胆囊痉挛(P<0.01).结论:芒果苷具有利胆作用,可缓解乙酰胆碱引起胆囊痉挛.
作者:何飞;曾宪彪;韦桂宁;温幼敏;苏华;韦宝伟;马军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考察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组方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引起各环节(生产、复配使用、贮存)对药品稳定性的重视.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科室的10份TPN液处方,包括外科、内科系统,在本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净化环境下,按TPN液标准操作规程配制后,在常温下,采用外观观察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考察TPN液在0,4,8,12,16,20,24,30 h各时间点外观、pH、微粒的变化,并进行无菌考察.结果:10份TPN液在各时间点,外观未见明显变化,10组TPN液的pH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组TPN液的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配伍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不同组TPN液的微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建议TPN液在净化环境下配置,其pH在5~6范围内稳定性好,TPN配制后不溶性微粒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多,需引起临床注意并及早输注,以保证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汤晟凌;梁晓美;谢雅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K-Ras蛋白是细胞膜表面的小G蛋白,能将胞外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转导到细胞内,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存、分化和增殖.当K-Ras的基因发生突变时,持续活化的K-Ras导致下游信号的过度激活,进而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和抗肿瘤药物的耐药.各类型肿瘤中存在K-Ras突变的比例超过20%,在胰腺癌中高达61%.用药方案和肿瘤类型的不同,K-Ras基因突变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药效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系统综述了在各类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与细胞毒类化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为K-Ras突变的肿瘤患者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邵腾飞;郑媛婷;李涛;蔡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测定氧氟沙星中对映体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cm×50 μmn,41 cm),在30 mmol·L-1的NaH2PO4缓冲溶液中加入(CM-β-CD)手性选择剂,调节不同的pH,分离电压为30 kV,得到优化的分离条件,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对氧氟沙星对映体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采用该方法对3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pH 4.0,30 mmol·L-1的NaH2PO4缓冲溶液,1.0% CM-β-CD,分离电压为30 kV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和右氧氟沙星线性范围为0.025 ~0.200 mg·ml1(r=0.999 3和0.999 2),左氧氟沙星和右氧氟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7.8%,RSD分别为2.0和2.7%(n=9).结论:羧甲基-β-环糊精对氧氟沙星有很高的对映体选择性,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在不需要左、右氧氟沙星单纯对照品情况下,用于左氧氟沙星和右氧氟沙星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快捷.
作者:滕怀凤;佟晓波;李尚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由57.0%降至26.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1%提高至93.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42.3%提高至97.5%、疗程合理率由26.5%提高至95.0%、综合评判合理病案率由58.4%提高到87.6%.结论:积极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的各项要求,能有效地解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加强抗菌药管理、制定和落实配套制度,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等措施,才能够使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作者:朱艳荣;姜琳;楚建杰;卫国;赵先;郭超;杨志福;陈晓莉;文爱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小儿四维葡钙片和颗粒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 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加入0.05%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梯度洗脱,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分别在0.530~6.356 μg(r=1.000 0)、0.043 0 ~0.516 4 μg(r=1.000 0)、0.019 4 ~0.232 8 μg(r=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片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RSD =0.15%,n=9)、99.43%(RSD=0.45%,n=9)、99.14%(RSD =0.49%,n=9);颗粒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为99.56%(RSD =0.14%,n=9)、99.14%(RSD=0.45%,n=9)、99.13%(RSD=0.42%,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四维葡钙片和颗粒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焕宇;邓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苹果原花青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选用3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13、DM130和ADS-17对苹果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pH、样品流速、乙醇浓度、乙醇流速为考察因素,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标准.结果:D113树脂分离效果较好,吸附率达到68.1%,吸附量为5.91 mg·g-1树脂.佳工艺是pH为7的原花青素粗提液以0.8 ml·main-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以0.8 ml·main-1的流速进行解吸.结论:D113大孔极性树脂适用于吸附分离苹果原花青素.
作者:李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使用对预防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感染及费用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配对临床对照研究,纳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择期LC术病例364例,其中未使用抗菌药组(A组)9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组(B组)按性别、年龄(±5岁)、民族、入院评估和出院诊断与A组3∶1配对,共27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平均住院费和平均西药费分别较B组下降586元和451元(P<0.01),两组治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使用与否对预防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感染无影响,且不使用抗菌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
作者:李朝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评价某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院的203例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纳入DUR分析的抗菌药有35种,其中1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1,17种药物DUI=1,6种药物DUI>1;DUE结果显示,99.0%的患者进行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复查的比例分别为79.7%,42.0%,52.4%,60.7%和68.4%.DDDs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莫西沙星、头孢唑肟和氟康唑.结论:该院CAP患者抗菌药使用仍须加强用药过程监测.联合应用DUR和DUE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CAP患者的用药情况.
作者:施静;张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中三种有关物质的拉曼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三种目标物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分析.方法: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三种物质的常规拉曼光谱与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考察,并参照头孢拉定有关物质与主成分实际比例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头孢拉定的有关物质.结果:三种物质均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表现出跟常规拉曼光谱相对应的特征峰信息,酸碱度对于三种物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检测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体系偏酸性的条件下可实现头孢氨苄与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同时检出,偏碱性的奈件下光谱表现为头孢氨苄的特征峰;而双氢苯甘氨酸在两种pH条件下的光谱特征性都不明显.结论:头孢拉定有关物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体现出一定的指纹性特征,可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头孢拉定有关物质进行初步鉴别.
作者:范蕾;张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中的钠、钙含量.方法:微波消解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以钪作为内标物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钠、钙含量.结果:钠和钙浓度分别在0.2~4.0 μg·ml-1(r =0.999 7)和0.1~0.4 μg·ml-1(r =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RSD=1.23%,n=9)和102.1%(RSD=0.83%,n=9).该方法与《中国药典》法定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迅速准确,操作性强,可以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中钠、钙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赵晓冬;佟晓波;傅蓉;李彦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P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TACE术,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70 mg,po,ti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CD8+降低,CD3+、CD4+及CD4+/CD8+升高(P<0.05),且对照组改变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明显减轻TACE所致PLC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和纤维化,提高疗效.
作者:陈汉广;王良盟;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蒲公英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250 mm × 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4%磷酸(52∶4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浓度分别在1.68~16.80 μg·ml-1(r =0.999 7),1.52~ 15.20 μg·ml-1 (r=0.999 8)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98.46%,RSD分别为2.49%和2.89%.结论:本方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同时测定蒲公英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
作者:赵惠茹;郭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65岁,身高166 cm,体质量62 kg,因“右锁骨骨折术后1年,欲取内固定”于2013年8月3入院,入院诊断:右侧锁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既往有痛风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检:T 37℃,P 80次/min,R 16次/min,BP 120/75 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ALT 19.1 U·L-1,AST 17.0 U·L-1,肌酐(CRE) 60 μmol· L-1,尿酸(URIC) 287.4 μmol·L-1,HBsAb(+),WBC 6.11×109· L-1,N 69.1%,Plt 166×109·L-1.
作者:祁峰;张婷;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坎格列净是一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药,抑制葡萄糖的肾重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尿排泄.美国FDA于2013年3月批准其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坎格列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降低患者体质量和收缩压,且低血糖风险较小.不良反应是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作者:安富荣;崔岚;王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调血祛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调血祛斑胶囊中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地黄中的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调血祛斑胶囊中的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梓醇进样量在0.767~4.60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3%(RSD=2.23%,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军栋;李玲;张立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矿物药是中国传统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存在着来源不清、质量不一、真伪混杂、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本文针对矿物药的现状,对在矿物药研究中的各种鉴别技术进行综述,为今后矿物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者:袁明洋;陈科力;黄必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25例R-CHOP方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药学服务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等方面,介绍药学服务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充分评估治疗的获益及潜在风险,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论:临床药师对化疗全过程的用药监护,为患者提供完善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戎佩佩;宋金春;吴玥;李萌;彭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双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双丹胶囊中丹酚酸B成分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64∶36);检测波长274 nm.结果:TLC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丹皮酚在26.2~131.0μg·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0.8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毕琳琳;缪珊;李穆琼;杨倩;李骅;党碧艳;王四旺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