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不良修复体的拆除临床体会

黄桂港;赵豪

关键词:不良修复体, 及时拆除, 择期拆除, 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不良修复体的及时拆除和择期拆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之间收录的66例口腔不良修复体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给予及时拆除治疗,而B组给予择期拆除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9%,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和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且治疗耐受力均较好.结论:在口腔不良修复体拆除治疗中,采取及时拆除的效果优于释期拆除的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动画模拟技术在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技术应用于血液病教学课件中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动画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可发展前景.

    作者:王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剑桥大学免疫学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优秀大学之一,英免疫学教学有英独特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结合对剑桥大学免疫学教学的考察,分析他们的教学优点,对我们的免疫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陈广洁;李伟毅;葛海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卡托普利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平肝潜阳汤”.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血脂、全血粘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降压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5% (P <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的总有效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41.1%,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更好,且血压稳定,能明显改善眩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对于血脂、全血粘度也可显著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洪启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课程标准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课程标准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级、2010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将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诊断学教学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学生实践考核成绩及对“能否激发学习能动性”、“能否提高动手能力”、“能否加强分析问题能力”、“是否容易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评价,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课程标准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红莲;崔东涛;张福华;徐宛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建构主义理论下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闫建国;周亚莉;付升旗;方方;刘恒兴;王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在职申请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开展在职申请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加快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反思我国目前在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勇;罗殿中;黄天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390名学生考试作弊主要方式、特点和预防策略

    分析10年来390名学生作弊情况,总结学生作弊方式、特点,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学生作弊的措施,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作者:孙爱玲;刘玉;宋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本科学生7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和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果: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结论: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运用于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丽;仝春兰;张彬彬;魏其珍;李明丽;孟志新;王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教师在药理PBL教学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通过药理学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章节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活动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角色的正确建立是能否成功实施PBL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过程按照以下具体步骤进行:(1)案例的编写和问题设计;(2)查找资料,获得信息;(3)分享收获,解决问题;(4)明确分工,准备展示收获;(5)学生代表汇报,老师小结.PBL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是积极参与者、促进者、向导、教练从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俭;刘娓;熊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归因及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归因方式问卷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6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医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高于西医院校大学生,但其自我效能和归因总分低于西医院校学生.(2)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在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都高于中值,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均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的程度,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均可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

    作者:李玲;沈翠珍;沈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格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与思考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2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评价和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技能、课堂满意度和自主学习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技能,适合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

    作者:张勤;张室玲;文刚;刘尚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免疫学中的应用与探析

    基于免疫学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探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条件和策略,为体验式教学更好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罗晓庆;官杰;孙济宇;吴艳敏;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军校教员下基层部队调研的收获和启示

    在全军院校掀起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院校如何培养出更能适应第一任职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员队伍的转型,为教员创造更多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的机会.通过深入基层部队的调研建立院校与部队的联系渠道,积极探索院校和部队共育人才的有效机制,为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韩威;吴志东;张璐;靳洋;张永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老年护理学教学设计

    作者:程敏;范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加强护理监护,总结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呼吸内科115例重症患者中痊愈80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情况非常特殊,正确的护理措施与抢救方法非常重要,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菊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CP)结合PBL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临床本科实习生分为路径组和传统组,路径组采用CP结合PBL教学法,传统组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法,出科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能力测评显示路径组实习生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实习生对CP结合PBL教学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传统实习带教组(P<0.05).结论:CP结合PBL教学有利于实习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临床思维,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CP结合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郑正荣;沈其蓉;许双塔;叶凯;许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病理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目的:探讨构建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方法:用2009级五年制1-4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样老师授课的2008级五年制1-4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的应用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考试成绩.结论:用数字化组织切片和三维立体成像标本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实验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丽梅;唐娜;邱雪杉;王恩华;沙宪政;孙宝志;闻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病理教学模式注重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回归,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个性得以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尤其是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作者:唐群;雷久士;张熙;吴华;张秋雁;朱伟;易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异质分组对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实现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法,分析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教学对实现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6周教学后,实验组同学健美操技能水平、团队凝聚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异质分组教学促进了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提供方法参考.

    作者:周辉;吴绪敏;娄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

    目的: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方法:结合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关心的课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从先进理论、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学研渗透与交互.结果: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即先进理论知识先学后研、病理技能学研并进、创新能力先研后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结论:在医学研究生病理教学中构建的“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实践能力.

    作者:陈莉;王桂兰;叶蕴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