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仝春兰;张彬彬;魏其珍;李明丽;孟志新;王超
目的:观察粪弹性蛋白酶-1(FE-1)试验在急性胰腺炎后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0例急性胰腺炎后有腹痛、腹泻的患者根据FE-1水平分为A组(FE-1< 200ug/g)和B组(FE-1≥200ug/g),同时与尿BT-PABA值进行对比.同时选择非胰腺炎后有腹痛腹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E-1值、尿BT-PABA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尿BT-PABA值、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1值与尿BT-PABA值及症状积分的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FE-1试验对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通过实验法,分析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教学对实现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6周教学后,实验组同学健美操技能水平、团队凝聚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异质分组教学促进了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提供方法参考.
作者:周辉;吴绪敏;娄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关系,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t =8.623,P<0.01),回归系数为正.可见,应付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应引导学生采取成熟应付方式,减少自责,从而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作者:蔡青;黄淑芸;范筠娜;苗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医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教育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手段,它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突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性,具有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特点;而QQ群可方便,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弥补了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性不强的缺点.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医学人才,QQ群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是一个重要辅助教学手段.
作者:陈名武;除安岚;潘家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神经病学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涉及相关学科众多,因此神经病学的临床实习效果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分不开.教研室通过素质教育的推进、临床教学的开展、腰椎穿刺的带教、出科考评的改革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五个方面来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示范教学病区建设,并且不断探索,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确保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来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医学生.
作者:傅毅;陈晟;王刚;杜敏;杨宛霖;邓钰蕾;陈生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课程标准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级、2010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将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诊断学教学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学生实践考核成绩及对“能否激发学习能动性”、“能否提高动手能力”、“能否加强分析问题能力”、“是否容易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评价,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课程标准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红莲;崔东涛;张福华;徐宛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制及培养目标做了新的调整,医学检验专业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改革.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应围绕新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及评价方法,积极探索检验医师及检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作者:姚群峰;宁勇;谢圣高;郭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相比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整合、连续、高效、实用等特点,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发展方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例,针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的优点及教学设想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刘渤;欧云生;蒋电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本科学生7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和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果: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结论: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运用于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丽;仝春兰;张彬彬;魏其珍;李明丽;孟志新;王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实现T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佳教学效果,现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问卷调查筛选出的影响TBL教学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因素之间对教学效果分层次的影响关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
作者:孙春莉;邓晓慧;常玉巧;刘恒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急诊医学是一门具有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涉及各科领域的跨专业学科.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建立急诊医学病案库是必要的.正确应用急诊医学病案能提高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急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江华;郑晓文;雷卓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转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在国际医学领域里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然而,在我国的医学院校本科教育过程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脱节严重.为更好培养转化医学型人才,加强本科转化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周伟敏;钟狂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织组胚胎学是一门内容枯燥并且缺乏必要关联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陈腐,以乐教乐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说明: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第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终实现组织胚胎学的乐教乐学.
作者:李红;陈晓蓉;吕正梅;陈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索PBL结合LBL教学法在推拿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08级针灸推拿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PBL结合LBL教学法,另一组采用LBL教学法.结果:PBL结合LBL教学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优于传统的LBL教学组(P<0.01).结论:PBL结合LBL教学法适用于推拿学教学,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董有康;王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加强护理监护,总结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呼吸内科115例重症患者中痊愈80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情况非常特殊,正确的护理措施与抢救方法非常重要,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菊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病理教学模式注重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回归,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个性得以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尤其是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作者:唐群;雷久士;张熙;吴华;张秋雁;朱伟;易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纠纷式”情景模拟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联合应用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方法:将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17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每组85人.试验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对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气氛、组织纪律、知识理解、服务与沟通交流能力、应急能力等7个条目.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及在课前预习、课堂气氛、组织纪律、学习态度、服务与沟通交流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组,教学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作者:董海影;吴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程序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58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常规医嘱随机化处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的平稳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抗体克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救效果,增加患者存活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江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文章主要分析点拨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教学水平.方法:收集本医院80例护生具体资料,并将这8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教学查房模式,观察组采用点拨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结果:在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成绩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点拨教学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与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林素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异丙酚符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三组,A、B、C三组在20ml异丙酚中分别加入20m10.1%、0.2%、0.5%的罗哌卡因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三组麻醉效果.结果:B、C组镇痛优良率均高于A组(P<0.05),B、C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麻醉阻滞时间长于明显长于A组(P<0.05),B、C组麻醉阻滞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运动阻滞程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组(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阻滞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