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C法测定藿香祛暑软胶囊中2组分含量

谷俊峰;乐辉;高艳梅

关键词:藿香祛暑软胶囊, GC法, 百秋李醇, 丁香酚,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藿香祛暑软胶囊中百秋李醇、丁香酚2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P-WAX52CB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50℃,再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30℃;载气为氮气,恒压方式,压力为25 Pai;检测器FID.结果:百秋李醇在0.031~0.154 μg(r =0.996 6)、丁香酚在0.075 ~0.374 μg(r =0.999 7)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百秋李醇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1.12%)、丁香酚平均回收率98.95%(RSD =0.5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HPLC-ELSD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蒸发光检测器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方法,固定相为Agilent TC(2)-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醋酸(68∶32),流速1.0 ml·min-1,拄温:30℃;ELSD检测雾化温度45℃,气体流速为1.6 L·min-1.结果:酸枣仁皂苷A的线性范围为22.5~360.0 μg· min-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06%(n=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枣仁安神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何新荣;刘萍;孙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茵杖舒胆颗粒与合剂中4种大黄蒽醌的含量

    目的:建立茵杖舒胆颗粒剂与合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 XBP-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C.结果:4种大黄蒽醌均呈良好的线性(r=0.999 9~1.000 0),茵杖舒胆颗粒的平均回收率为96.5%~100.3%(RSD =2.18%~3.07%);茵杖舒胆合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7.1% ~ 100.3%(RSD=1.69%~3.00%).结论:通过对茵杖舒胆颗粒和合剂各6批的含量测定,证明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安富荣;石燕红;崔岚;王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托吡酯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观察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高达7.0‰,活动性癫痫的患病率达4.6‰[1].癫痫患者经传统抗癫痫药(AED)正规治疗,约有70%~80%的患者发作可获控制,重享健康人生,但仍有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成为难治性癫痫(IE)[2].为探索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基础上加用托吡酯片治疗难治性癫痫,以开放性自身对照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志;黄圣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荆花胃康胶丸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对老年胃溃疡(G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8例老年G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po,b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160 mg,po,tid.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服抗菌药.8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中TNF-α、IL-8、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组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治愈率分别为34.1%和15.9%,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22.7%;对照组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治愈率分别为18.2%和9.1%,总有效率分别为63.6%和18.2%.两组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keto-PGF1α和EGF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明显降低攻击因子TNF-α、IL-8含量,升高防御因子6-keto-PGF1α、EGF含量,可用于老年胃溃疡的治疗.

    作者:俞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脉冲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选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复方丹参(CD)脉冲控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采用干包衣控释法制备CD脉冲控释片,应用HPLC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HPMC用量或黏度增大,释药时滞延长;稀释剂用量增大,释药时滞缩短;在包衣处方组成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包衣层用量增加,释药对滞延长.结论:CD脉冲控释片能实现体外定时脉冲释药,并可通过调整处方实现不同时滞的控释效果.

    作者:李素娟;林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西他赛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中凝胶法及原则进行试验.结果:多西他赛注射液稀释160倍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多西他赛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可用鲎试验法,此法灵敏可靠,方便经济.

    作者:陈祥峰;朱琼;周丽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吗替麦考酚酯片的处方工艺

    目的:研制吗替麦考酚酯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以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描述溶出度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溶出度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的关系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三次多项式是描述指标与因素之间关系的佳模型,相关系数为0.991 6,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选的佳条件:微晶纤维素用量29.27 g,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10.68 g.佳处方溶出度的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为:-7.47%.结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优化处方制备的片剂崩散迅速,溶出完全,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侯悦翰;林华庆;余楚钦;刘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院2009年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中,抗菌药引起的ADR为多见,占42.7%,其次为抗肿瘤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7.9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孙山;樊新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菲尼酮片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菲尼酮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XC第二法,以900 ml水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1,经30 min取样,在311 nm.波长处检测.结果:吡菲尼酮在7.56~22.68 μg·m1-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7,n=5),平均回收率98.43%(n =6),主药溶出90%以上.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检测其质量.

    作者:刘和凤;高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0年相关文献,对有关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始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40~79岁的患者(87.02%),并以男性为主(70.23%),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0 min内(26.72%),不良反应主要有全身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值得注意的是其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晓勇;刘瑜新;杨磊;张永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GC法测定藿香祛暑软胶囊中2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藿香祛暑软胶囊中百秋李醇、丁香酚2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P-WAX52CB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50℃,再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30℃;载气为氮气,恒压方式,压力为25 Pai;检测器FID.结果:百秋李醇在0.031~0.154 μg(r =0.996 6)、丁香酚在0.075 ~0.374 μg(r =0.999 7)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百秋李醇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1.12%)、丁香酚平均回收率98.95%(RSD =0.5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

    作者:谷俊峰;乐辉;高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辅酶Q10注射液的结晶问题初探

    常温下静滴辅酶Q10(规格:250 ml注射液,西南药业生产,批号:09120003)的过程中,发现在输液器滤膜上出现黄色结晶,甚至造成输液管堵塞,避光输液仍有发生.该药品说明书中表述:“本品可能出现雾状结晶,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在沸水中加热10~15 min,取出放至常温澄清,即可使用.”照此方法加热处理,并送药检室检测微粒,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后才顺利滴注.此现象在我院十分普遍,逐报告医院药事委员会.为防止医疗纠纷,作出了停止使用并退货的决定.

    作者:刘明祥;刘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利咽喷喉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利咽喷喉液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分离,以甲醇-水-三乙胺(50∶50∶0.25,磷酸调节pH 2.5)进行洗脱,在277 nm处检测.结果:黄芩苷在10.06 ~80.48 μg·m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9%(RSD=0.74%,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利咽喷喉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赵彩霞;戴卫红;张彬;李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盐酸坦索罗辛口腔崩解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坦索罗辛口腔崩解片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0.2 mol·L-1磷酸溶液(5∶7∶7),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坦索罗辛在2.523~15.138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蓓蓓;卢建宏;肖佳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对肾移植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药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496例使用环孢素(CsA组)和他克莫司(FK506组)的肾移植患者,分析其血糖变化和PTDM发病情况,并比较PTDM患者(PTDM组)和非PT-DM患者(对照组)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剂量、血浓度差异.结果:CsA组和FK506组PTDM发病率分别为23.0%(69/300)和28.9%(2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但FK506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CsA组(P<0.05).PTDM组患者术后第1,3,6,12,24个月的环孢素剂量和术后第1,3,6个月的环孢素血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他克莫司剂量和血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服用大剂量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是导致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余爱荣;辛华雯;吴笑春;李罄;李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荷胆胶囊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荷胆胶囊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lltech Alltima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3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5∶ 30)(用磷酸调节pH至4.4);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牛磺熊去氧胆酸在4.1~1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46%,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有效,可用于荷胆胶囊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兰鸿;杨务彬;李元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颠胃酸口服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颠胃酸口服液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0.01 mol·L-1庚烷基磺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pH为3.3)-乙腈-无水乙醇(66∶28∶6),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硫酸阿托品在4.0~60.0 μg·m1-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1.344 1C+0.269 9(r =0.999 7),回收率为98.3%,RSD=1.48%(n =6).结论:所建方法便捷、重复性好,适用于颠胃酸口服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

    作者:常明泉;黄良永;郝新才;陈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硫普罗宁注射液引起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

    目的:研究硫普罗宁注射液静脉给药对豚鼠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方法:对硫普罗宁原料、注射液、敷料进行豚鼠的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结果:硫普罗宁原料、注射液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均产生阳性反应.结论:硫普罗宁注射液对豚鼠有致敏作用.

    作者:李昇刚;朱爱民;扆雪涛;王露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建立全方位、全程化临床药师工作及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的:探索全方位、全程化临床药师培养工作模式.方法:总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3年的培训工作.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培训过程中要明确教学先育人的思想,注重实践为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带教药师清晰的思路和持续扎实的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结论:带教药师应在临床药师心态培养、学习能力、沟通技巧、药学技能及工作思路等方面给学员以帮助,为临床和患者提供药学专业差异性服务.

    作者:齐晓涟;王育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非索非那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格列吡嗪为内标,血样经甲醇沉淀法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3.5 μm),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70∶ 30)为流动相,流速0.20 ml·min-1;质谱选择性检测非索非那定和内标格列吡嗪离子对分别为m/z 502.1 →466.2,446.0→321.1.20名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低、中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非索非那定的线性范围为1.0 ~ 600.0 ng· ml-1(r=0.997 6,n=5),定量下限为1.0 ng·ml-1,提取回收率>87.6%,日内和日间RSD≤8.5%.非索非那定的t1/2为(9.29~ 11.14)h,MRT为(7.95 ~8.24)h;多剂量给药后Css.max为(206.89±123.23)ng·ml-1,AUCss为(1122.98±646.60)ng·h·ml-1,DF为(1.81±0.36).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非索非那定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蓉;周建成;谭洁;程俊霖;胡云芳;杨昆;樊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