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护士长早晚查房的重要性

汪芹

关键词:护士长, 早晚查房, 质量控制
摘要:根据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我院护理质控增加了护士长早晚查房新举措.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并发动脉栓塞的护理1例

    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5%[1],但并发动脉栓塞极其罕见.我科于2002年9月收治了1例红细胞增多症并发左侧股动脉栓塞的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艳玲;许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QC小组在急诊手术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999年,成立手术室护理员和临床主任成立急诊手术质量管理小组以来,我们就如何控制感染率、提高开放伤口的一期愈合率问题运用PDCA管理循环,明显提高了伤口一期愈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安培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透析病人弹力止血带的应用

    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结束后,动脉-静脉穿刺处需压迫止血,因透析病人动脉-静脉穿刺针(16号)比普通静脉输液头皮针(7号)针头大得多,拔针后易发生出血.在患者透析结束拔针后,以前我院都用医用橡皮膏(布胶布)压迫止血,从2002年1月开始,我们采用弹力止血带压迫止血(每位病人专人专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以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1].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 1992年12月~2002年11月为1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霞;祝慧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约束带的改进与应用

    脑外科患者常有躁动、谵妄等精神症状,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来约束四肢,如约束时间长时,约束带常被搓成绳状,越拉越紧,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尼龙粘扣清洗不方便,且使用时间久,黏性就会减弱,约束带易滑脱.我们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自制衬垫式约束带,经临床应用观察5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玲;任宏镭;纪玉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中恶性高热抢救成功的护理1例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临床上罕见的以麻醉药为促发因素的致命性综合征[1].该病病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欧美白人发病率高,在亚洲及黄种人中发病率极低.特效药丹曲洛林问世之前,本病死亡率为79%~91%[2].近年来国内对MH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尚无护理方面成功配合抢救的探讨[1,3~5].我科成功地抢救了1例麻醉中吸入异氟醚后恶性高热患者,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现将其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艳平;王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是评价和判断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主要方法[1].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我院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网络医院,出入院患儿比较多,为确切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和新生儿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于2002年8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了1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科护士长早晚查房的重要性

    根据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我院护理质控增加了护士长早晚查房新举措.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简易人造肛门袋的制作与应用

    低位直肠癌病人行Miles手术后,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造肛门,给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加强直肠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固然重要,选择合适的人造肛门袋,以保护好造口周围的皮肤更不容忽视.2002年6月~2003年2月,我科以自制的人造肛门袋代替传统的肛门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岸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可调式洗头车的制作与应用

    自2002年9月以来,我们根据脊柱生理特点,设计了一种可调式洗头车,不但适用于颈椎骨折和术后病人,也适用于一般病人,而且病人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向世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11例

    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率7.9%[2],对此类病人若不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9月~2002年11月我院共发生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0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肠绞窄表现转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叶敏;章慧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分离头皮针的静脉推注法

    从2001年3月起,我们改进了静脉推注法,消除了因分离头皮针,微量空气进入头皮针栓而不易排除,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血管,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进入机体内的药物既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又减少了污染环节,操作简便,现将临床实践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狄成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痛风病人的护理52例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血清尿酸过度或代谢异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疾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科对52例痛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玲;陈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

    健康教育是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多数内科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人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预后.然而,由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评价也基本局限在知识传递层面,缺乏效果评价[2].上述原因使健康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我院设计了健康教育评估、实施、检查量化评价记录单,于2002年7~12月对内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进行量化评价,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芬;张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时有L-ASP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就L-ASP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芳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胰岛素疗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遍,2002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对83例糖尿病患者因使用胰岛素疗法而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耘;王秀芳;储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完善急诊病人交接的探讨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执行与外单位及本院其他科室交接急诊病人,如与急救中心交接病人、与手术室交接病人、与各专科交接病人等.我科通过对交接过程与交接手续的管理,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缩短了交接时间,争取了抢救时机,避免了各室(科)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具体的交接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红;苗京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及相关因素研究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内瘘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基本上是弹力绷带加纱布块(或钮扣等不同材料)和透明胶带加纸块压迫止血方法.继往的护理研究中,对于2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优缺点评说不一[1, 2].为了使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准确的止血方法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2种压迫止血方法在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群;刘惠兰;雷青;张华;王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卧位对开塞露使用效果的影响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尤其针对非器质性便秘的患者.开塞露是一种常用的通便药物,它用甘油或山梨醇制成,可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排便的目的.然而有时使用开塞露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经我们反复临床实践,认为开塞露的使用效果与患者的卧位有密切的关系.2002~2003年,我们将73例非器质性病变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卧位使用开塞露,进行了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静;孙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1/4躯体严重毁损濒死病人的急救护理2例

    近年来,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占急诊总人数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超1/4躯体毁损严重多发伤病人伤情重,失血量大,死亡率高[1].我院成功救治了2例超1/4躯体严重毁损特重多发伤濒死病人,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桂莉;金建娟;沈峰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