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与其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刘志军;谭千保

关键词:自我概念, 养育方式, 同伴关系, 高中生
摘要:目的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的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WJZ心理测验中的自我概念量表(SCT),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以同伴提名形式的社会测量法对258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中生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其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对大部分的自我概念因子有显著预测力.结论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部分因子与同伴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与其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目的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的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WJZ心理测验中的自我概念量表(SCT),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以同伴提名形式的社会测量法对258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中生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其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对大部分的自我概念因子有显著预测力.结论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部分因子与同伴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志军;谭千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文献法、相关分析法对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选择、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低自我效能感是引发焦虑、抑郁、沮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结论应增强自我效能信念中的积极因素,预防、减少低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作者:陈秀丽;冯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边防部队489名战士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部官兵的吸烟状况及吸烟心理.方法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某部489名官兵.结果本次调查战士的吸烟率为52.15%,而战士年龄越大、级别越高,吸烟率也越高,吸烟人数随着战士服役时间的延长则逐步增加.结论部队战士的吸烟率较高,应采取相应的控烟措施,降低战士的吸烟率,使更多的战士远离香烟.

    作者:李万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与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方法采用SCL-90对2017名民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进行测试,并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大不如普通高校大学生,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此外,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 ,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作者:张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脑血管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ACV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入院时和研究结束时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 64例ACVD病人出现焦虑和抑郁者分别为43.75%和40.63%;心理护理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减少,t检验,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ACVD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何风叶;郭华;冯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SLE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67例SLE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的SLE患者心理影响因素量表.结果 SLE患者与中国常模比较,SCL-90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及各种因子均高于中国常模.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7种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敌对、偏执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LE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提示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心理治疗,为患者求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亚萍;荣良群;龚爱平;王克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元江县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1名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评定,同时与全国常模对照,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照.结果乡村中小学教师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比常模高.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和其它因子分高于中学教师外,总分、总均分和其余各因子分与中学教师比较无差异.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其它等.结论乡村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小学教师较中学教师严重.

    作者:杨顺英;火焰山;宗元生;沐志强;郭美芬;康红英;李春林;杨吉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了解师范学院教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制定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3名教职工进行了心理测验.结果师院教职工除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余均低,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男教工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女教工,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观察40岁以上教职工躯体化问题较多.结论师范学院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须注意对40岁以上中年人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刘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伴或不伴慢性胃炎的抑郁症患者抗抑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慢性胃炎的抑郁症病人在抗抑郁疗效上的区别.方法住院抑郁症病人治疗前经胃镜检查,分为研究组(伴有慢性胃炎)和对照组(未见胃粘膜改变),在抗抑郁治疗前后分别作SCL-90和HAMD评定,结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抗抑郁治疗前后有关抑郁程度的评定如HAMD、SCL-90中的抑郁因子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治疗后的SCL-90的躯体化和焦虑因子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伴慢性胃炎的抑郁症病人经抗抑郁治疗后与不伴慢性胃炎者的抑郁程度的改变较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较易遗留躯体化和焦虑等问题.

    作者:钱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渐进性放松、腹式呼吸训练消除焦虑,提高高考成绩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渐进性放松和腹式呼吸训练在消除考生焦虑,提高高考成绩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高考前在鹿泉一中两个毕业班中进行的.在进行渐进性放松和腹式呼吸训练的同时测量被试的焦虑状况及心率变化,并将考生的高考名次与平时4次期中考成绩的平均名次进行比较.结果坚持渐进性放松和呼吸训练的学生,高考成绩比平时成绩的平均名次前进了12.74名,而对照组考生的成绩后退了3.58名,二者差异显著,P<0.05;另外,受训练者的焦虑水平和心率也有所下降.

    作者:赵荣霞;李惠英;闫克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的思考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咨询中有关时间设置的内容,研究时间设置及相关现象所具有的心理意义.方法利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对时间设置及其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时间设置主要涉及时长、期长、频率等内容,时间对于来访者常意味着爱和关注,时间设置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感和现实感,是观察与理解来访者心理的重要线索之一.结论稳定和清晰的时间设置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有助于观察和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时间设置的重要性给以足够的关注.

    作者:李英;王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Spielberger状态-特征焦虑量表、Eysenck个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倾向自陈量表,对陕西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状态焦虑水平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差异尤为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个性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具有情绪不稳定和情绪稳定性居中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居多.结论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极为显著.

    作者:张兰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氟西汀、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氟西汀、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 .方法将符合CCMD-Ⅱ-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氟西汀、帕罗西汀和万拉法新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3组显效率并分别评定在该量表的4个因子分上3组的显效率.结果以HAMD评定,3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 AMD的4个因子中,在迟滞性抑郁因子上,氟西汀与帕罗西汀、万拉法新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激越性抑郁和躯体化症状2个因子上,氟西汀与帕罗西汀、万拉法新治疗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万拉法新与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治疗迟滞性抑郁 ,氟西汀的疗效优于帕罗西汀和万拉法新;治疗激越性抑郁和躯体化症状,帕罗西汀和万拉法新的疗效优于氟西汀.

    作者:王倩;周正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兵小组心理干预随访性研究

    目的了解小组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远期效果.方法 1年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经过集体及小组心理干预的64名有心理问题的新兵进行复查.结果 1年后A组有效率为77.42%.B组有效率为39.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B组除恐怖外)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项因子分明显下降(P<0.01).A组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项因子分与B组(除焦虑外)相比较下降明显(P<0.05或0.01).结论小组心理干预不仅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新兵的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常见心理问题,并且具有远期疗效.可推广试用.

    作者:马晓军;卢山;刘刚;陈胜洪;姬雪松;洪炜;董轩;于振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及应用概述

    目的为认识和应用心理学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介绍了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有焦虑动物模型、抑郁动物模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吗啡成瘾及戒断模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及社会应激动物模型等.结果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制作和使用方法.结论应用实验动物模型将会使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肖蓉;张小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乙型肝炎病人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SDS、SAS及EPQ等多种量表对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测试,并与健康人加以对照.结果乙型肝炎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并有人格缺陷,常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对付生活事件.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对乙型肝炎病人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提示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龚;房茂胜;魏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患者SCL-90的测评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不仅躯体有疾患,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将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作者:史晓辉;胡航;许芝荣;王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应付方式,寻求合理的心理卫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来自疼痛门诊的35例慢性疼痛患者与37名健康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疼痛患者的SCL-90及CS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给予积极的医学干预措施.

    作者:张丽梅;姚坚;彭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学生对SARS的认识及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SARS流行时期对SARS预防知识及表现的了解程度及态度.方法采用SARS调查表对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某医学院校1695名在校学生和其中441名学生进行了SARS与SAS调查分析.结果男女生SARS总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1),SAS评分男女无差异(P=0.369).①对SARS的症状和诊断了解的748人(44.13%);②对SARS传播途径了解的891人(52.57%);③认为医学实习生应该站在抗击SARS第一线和医务人员一起工作的483人(28.94%);④认为医务工作者战斗在抗击SARS第一线首先保护自己的324人(19.18%);⑤对SARS 感到恐慌和紧张的244人(14.40%);⑥感觉SARS影响自己睡眠、饮食和正常生活、学习的2 48人(14.63%);⑦认为在抗击SARS斗争中应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602人(35.52%); ⑧对战胜SARS有信心的1349人(79.59%);⑨面对SARS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1388人(81.8 9%);10认为良好情绪肯定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1370人(80.83%).结论 近50%的学生对SARS的症状、诊断、传播途径是了解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正常的,但不 能乐观,有必要进行系统健康教育.

    作者:李建明;李丽娜;尹素凤;张树峰;张郢;李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理暗示在外伤性聋听力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纯音测听时应用心理暗示,配合声导抗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听力损失程度的评估.方法对外伤性聋进行客观声导抗测试和主观纯音测试.如果两者不符,根据客观听力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以取得真实的纯音听阈.结果 582例外伤后称听力下降病例中,358例第1次纯音测听与声导抗结果一致,伪聋和夸大性聋198例,后经纯音测听时的心理暗示才与声导抗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心理暗示对外伤性聋进行听力检测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立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