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

冯丽琪;江瑜茵;李小薇;吴红惠

关键词:红臀, 护理,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摘要:新生儿红臀也称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如有细菌感染可产生脓疱,损害往往与覆盖部位一致.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病房护理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红臀的主要原因系湿尿布和粪便的刺激,或与更换尿布不及时等有关.但根据临床观察,红臀的发生还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为了解新生儿红臀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我们对2001年8月~2002年8月390例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取得了客观数据,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时有L-ASP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就L-ASP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芳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改进与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

    1 静脉输液交叉固定针头法不可取当病人烦躁不安或不慎针头滑出血管外时,我们必须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如果胶布交叉固定针头,交叉粘贴在针柄上的胶布不易揭开,如果针头在病人血管内时就揭开交叉的胶布,针头易刺激血管壁,病人感到疼痛;如果先使胶布离开病人的皮肤,拔出针头后再揭开交叉的胶布,针头抖动,针头上的药液或血渍溅在工作人员的手上,造成护理人员的手被污染,不利于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也易造成针头污染,所以交叉胶布固定针头不可取.可把针头刺入静脉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拿一无菌棉球盖在针眼上,用一胶布横着固定棉球,再用一胶布横着固定针柄,后把针头的硅胶管部分弯曲盘好,再用胶布横着固定,共用3条胶布就可把针头固定牢,这样拔针时既好揭,又不污染操作人员的手.

    作者:王玉梅;张秀萍;王爱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口腔、肛周护理降低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率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化疗病人由于用药和疾病本身因素,可使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尤其口腔和肛周是易感部位,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1].2000年5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共147例,分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在病人未出现感染症状前即给予有效的口腔和肛周护理,大大降低了感染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春荣;秦晶;吴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完善急诊病人交接的探讨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执行与外单位及本院其他科室交接急诊病人,如与急救中心交接病人、与手术室交接病人、与各专科交接病人等.我科通过对交接过程与交接手续的管理,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缩短了交接时间,争取了抢救时机,避免了各室(科)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具体的交接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红;苗京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产科见闻

    现将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介绍如下.1 产房管理的特点产房共有35位助产士,分为7个小组,每组均有1位护士长带班,运用成组护理模式.护士长必须具备妇科、产科的护理技能及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轮转制.在晚间妇产科各病区有突发事件时,其作为该晚部门主管,负责协调、调动全科护士.根据产房急诊较多的特点,每半年进行1次急诊病人的抢救演习.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肺复苏时头、颈部急救托的制作与应用

    2002年4月~2003年6月,我院制作的头、颈部急救托应用于临床,在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使用中效果满意,抢救及手术时保护了头、颈部皮肤完整不受损害,患者感觉舒适、安全;同时快速达到理想的插管所需体位,利于抢救.临床使用80例无1例插管失败,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翀奕;王新婷;刘健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击伤皮瓣移植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

    由于临床上没有专门为电击伤皮瓣移植后使用的专用引流装置,一般使用替代胃肠减压器(皮瓣下安置橡胶管接胃肠减压器)对皮瓣下的创面渗出液进行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引流效果差,容易造成局部感染和逆行感染,增加病人的痛苦;且需频繁更换敷料,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临床2年多,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蜀娟;张玲;贾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手术穿刺内放疗效果良好,但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康复十分重要.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121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瞳孔半导体激光温热疗法治疗眼底视网膜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温热疗法(TTT)是一种重要的眼局部治疗方法,它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或间接检眼镜上的相应透镜,将激光经透明的眼屈光间质,聚焦于视网膜或脉络膜病灶上,把热量以亚光凝固的水平传递给组织,引起细胞的损伤以至坏死来杀伤肿瘤或新生血管[1].对我科2002年6月~2003年7月23例患者使用TTT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童素莲;马莉;方素珍;吴伟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学基础课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吴阶平院士两次口试的方法论启示

    吴阶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不但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对如何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有其独到的见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院士趣闻录>中,刊载了吴院士的<两次口试的回忆>[1]一文,读后发人深思,特别是吴老关于实践、思考、知识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改进护理学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护基)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具有若干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作者:杨瑞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科护士长早晚查房的重要性

    根据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我院护理质控增加了护士长早晚查房新举措.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道纱布卷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治疗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常用宫颈癌根治术,这是一种大型而复杂的手术,范围包括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就是术中除了要切除子宫、双侧附件、输卵管、阴道上段3~4 cm,子宫周围各韧带及尽可能多的宫颈旁组织外,还要切除宫旁各淋巴结.而子宫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两侧有输卵管,极易损伤周围脏器.为了使手术中视野清晰,保证手术圆满成功,我科自行制作了阴道纱条卷,采用术前经阴道塞入纱布卷托起宫颈后再实施手术的方法,经过50例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文霞;杨腊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

    新生儿红臀也称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如有细菌感染可产生脓疱,损害往往与覆盖部位一致.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病房护理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红臀的主要原因系湿尿布和粪便的刺激,或与更换尿布不及时等有关.但根据临床观察,红臀的发生还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为了解新生儿红臀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我们对2001年8月~2002年8月390例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取得了客观数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琪;江瑜茵;李小薇;吴红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吻合子宫术的手术配合1例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阴道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必须开腹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腹部遗留较大的手术疤痕,而电视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为弥补不足提供了可能[1].2003年7月21日,我院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吻合子宫+宫颈部位造口术1例,手术获得成功.先天性无阴道几乎合并无子宫或仅有痕迹子宫[2],但这名患者情况罕见,子宫有功能.手术既保留了年轻患者的子宫,并有生育的希望,又不需长期配带阴道模型,有利于保护患者健康的心理[3],随访至今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福;穆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透析病人弹力止血带的应用

    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结束后,动脉-静脉穿刺处需压迫止血,因透析病人动脉-静脉穿刺针(16号)比普通静脉输液头皮针(7号)针头大得多,拔针后易发生出血.在患者透析结束拔针后,以前我院都用医用橡皮膏(布胶布)压迫止血,从2002年1月开始,我们采用弹力止血带压迫止血(每位病人专人专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以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1].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 1992年12月~2002年11月为1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霞;祝慧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11例

    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率7.9%[2],对此类病人若不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9月~2002年11月我院共发生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0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肠绞窄表现转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叶敏;章慧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痛风病人的护理52例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血清尿酸过度或代谢异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疾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科对52例痛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玲;陈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分离头皮针的静脉推注法

    从2001年3月起,我们改进了静脉推注法,消除了因分离头皮针,微量空气进入头皮针栓而不易排除,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血管,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进入机体内的药物既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又减少了污染环节,操作简便,现将临床实践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狄成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卧位对开塞露使用效果的影响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尤其针对非器质性便秘的患者.开塞露是一种常用的通便药物,它用甘油或山梨醇制成,可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排便的目的.然而有时使用开塞露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经我们反复临床实践,认为开塞露的使用效果与患者的卧位有密切的关系.2002~2003年,我们将73例非器质性病变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卧位使用开塞露,进行了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静;孙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