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成;丁虹;吴世义;童静;尹登科;袁娴芬
目的: 评价雷公藤内酯醇抗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SD大鼠体内肿瘤接种两种衡量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检测指标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台盼蓝染色,DAPI染色,DNA ladder;SD大鼠体内接种肿瘤指标检测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在用药后活细胞大幅减少,体内接种肿瘤细胞在用药后,肿瘤块体积较小且增长缓慢,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却大幅增长.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和体内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
作者:吴世成;丁虹;吴世义;童静;尹登科;袁娴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自/旁分泌肽类激素在高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血管紧张素、缓激肽、心钠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参与调控缺氧、炎症、休克和纤维化等基本病理过程[1].
作者:蔡大勇;唐朝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与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186例给予胰激肽原酶 120 u,po, tid,连服30 d为一疗程;365例给予神经妥乐平7.2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qd,连续15 d为一疗程.结果: 胰激肽原酶组总有效率55.9%.神经妥乐平组总有效率63.9%.两组比较,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与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张洪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盐酸林可霉素凝胶剂,用于治疗痤疮.方法: 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盐酸林可霉素凝胶剂.用旋光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该制剂质量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0.81%(RSD=0.73%),临床总有效率达75.0%.结论: 盐酸林可霉素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袁孝蓉;孙黎;王桂珍;殷双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疼痛是癌症常见的症状,晚期癌症患者因疼痛的困扰而渴望得到有效的止痛治疗.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有1000余万人,我国每年新增加癌症患者约180万人,死于癌症的患者约140万人,有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都会出现剧烈疼痛[2].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制头痛宝口服液治疗儿童血管性头痛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血管性头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人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48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头痛宝口服液10 ml tid,3周为一疗程.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43.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2.9%,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该制剂是治疗儿童血管性头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石桂梅;张宪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头痛安片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扭体实验和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 头痛安片降低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减少了扭体反应次数.结论: 头痛安片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
作者:杨远荣;高逢喜;王振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安乃近滴鼻液中安乃近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流动相: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至4.5)(30:70),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安乃近在0.4~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6%.结论: 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兴明;李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选择保和咀嚼片的佳成型处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筛选,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成型的保和咀嚼片进行评分.结果: 本片剂佳成型处方为:原料药与填充剂的用量比例为1∶3,蔗糖∶乳糖∶甘露醇=3∶1∶1,加1‰硬脂酸镁.结论: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理性评价处方和工艺是十分可行的.
作者:李绪翠;周健池;梁计可;林月明;潭洁英;陈健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细胞色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用两个生产厂的鲎试剂对细胞色素C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 细胞色素C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 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热原.
作者:居红枫;汪岱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HPLC同时测定赖氨匹林散中阿司匹林和游离水杨酸的含量,并对其降解产物水杨酸的含量进行控制.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 (20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H3PO4(0.2%)-乙腈(18∶50∶3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 阿司匹林在0.446~2.677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水杨酸在0.22~2.20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好;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
作者:汤小斌;何林;余继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男炎消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样品经处理后,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氨水(6∶3∶1.5∶1.5∶0.3)为展开剂,测定波长λ=365 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RSD=3.15%.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家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氯霉素软膏中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的含量.结果: 氯霉素浓度在5~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0.75%(n=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氯霉素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燕;邹志凌;谢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醋酸地塞米松凝胶剂,考察其质量与体外释放的特征.方法: 以醋酸地塞米松为主药,卡波谱为凝胶基质,制备醋酸地塞米松眼用凝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醋酸地塞米松凝胶剂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99.51%,RSD1.43%.透析实验考察一周,平均释药百分率为68.26%.结论: 该凝胶剂制备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释放时间延长.
作者:杨红;陈艳;陆彬;孙健;何光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双清片是医院制剂,由茵陈、炒栀子、熟大黄、生首乌、泽泻、丹参、生山楂、绞股蓝等十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清肝脂,降血脂,通利血脉作用.适用于脂肪肝,高脂血症.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处方中所含的主要药物大黄、丹参进行鉴别,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松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骨松康胶囊中的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异羟肟酸反应-高氯酸铁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骨松康胶囊及川乌、草乌药材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显色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回收率为97.7%(RSD=2.3%).结论: 采用本法可较好地反映药品脱毒处理的水平,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作者:彭天吉;林天慕;王长海;蒋永培;邹帆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新药肝康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water ODS C18柱,乙腈-1%磷酸溶液(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30 ℃.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15~0.9 μg,平均回收率99.8%,RSD为2.6%.结论: 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控制肝康颗粒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隶书;程东岩;严玉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在采用Kupffer 细胞选择性阻断剂-GdCl3封闭小鼠肝Kupffer 细胞活性后,奥美拉唑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变化,以进一步探讨Kupffer 细胞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给予GdCl3(ip, 20 mg·kg-1),于阻断后6 d, 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的吞噬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CD68在肝脏中的表达;取血清测定ALT活性,尿素氮及肌酐含量,观察Kupffer 细胞阻断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另取同样处理的小鼠,给予奥美拉唑(iv, 10 mg·kg-1),分别于给药后5,15,30 min和1,2,4,6,8,12,24 h眼眶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ip GdCl3后,能明显阻断Kupffer细胞活性,肝、肾功能未见受损.奥美拉唑在小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一房室模型.与正常鼠相比,奥美拉唑在Kupffer细胞活性阻断的小鼠体内的消除受到明显抑制.K,CL分别下降18.7%,2.9%,t1/2延长18%.结论: 阻断Kupffer细胞活性可明显改变奥美拉唑在小鼠体内的代谢与处置, 提示Kupffer细胞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丁虹;袁娴芬;殷善叶;童静;吴世成;尹登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肾康口服液,用于肾炎疾病的治疗.方法: 探讨肾康口服液的处方组成,制订生产工艺,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结论: 该制剂处方组成合理,质量稳定,用于急性肾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腊娥;陈立新;左菊英;刘风琴;喻德雅;田益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 对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对2001~2003年我院发生的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 511例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涉及范围较广品种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多(249例),ADRs以变态反应常见(340例),静脉用药多(491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结论: 抗感染药较高的ADRs发生率与抗感染药的滥用密切相关,应引起对抗感染药滥用的关注.
作者:曾莹;韩召敏;张江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