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

魏明华;章鸣;张慧珠;卢兰琴;池爱红

关键词:妊娠晚期, 梅毒患者, 妊娠合并梅毒, 先天性梅毒, 重点监护, 医务人员, 妊娠结局, 护理体会, 高危妊娠, 诊断率, 新生儿, 围产儿, 发生率, 发病率, 增长, 早产, 危害, 死亡, 死胎, 流产
摘要: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人数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1].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2]、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死亡,是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护对象.为了提高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率,改善妊娠结局,进一步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须引起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7例妊娠晚期合并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电刀头防护套的制作

    为了减少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我科制作了一次性电刀头防护套,应用12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窦静薇;张敬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阶段式健康教育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鼻窦手术是鼻科学领域相对较新的手术方式,是一项微创手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该手术包括手术本身以及术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定期复查清理.为了使患者能清楚知道整个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及出院后复查清理的重要性,保证手术效果.2003年1月~2004年4月,我科对103例鼻窦炎内镜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式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现将健康教育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水群;何援春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分子水平上模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可选择性地清除肝衰竭时与白蛋白结合的毒性代谢产物和水溶性毒素[1],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有显著疗效[2].尽管MARS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2003年7~12月,我科对35例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MARS治疗共80次,总结发现有30次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37.5%),现将新型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李丹;鲁礼琼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护理的方法[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2003年1月~2004年4月,我们应用循证护理为19例糖尿病足患者解决护理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充分发挥护理部在护理冲突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管理者虽然每日都在维系、处理、化解着各种冲突,但对组织冲突如何进行管理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在发挥组织的绩效作用上效果甚微.因此,做好冲突的有效管理,是护理管理者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滕秀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台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简介及护理见闻

    应台湾耕莘护专的邀请,笔者于2004年4月与我院学术交流团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现将医院概况及护理见闻介绍如下.

    作者:相敏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护理24例

    肾上腺手术一直被认为是较困难、风险较大的手术,传统的肾上腺开放手术因切口部位较高,易损伤胸膜,有时因为肾上腺过高过深或切口部位偏低,手术显露不好,寻找肾上腺困难.腹腔镜手术则可借助显示器将手术视野放大,手术操作反而清晰、直观.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具有损伤小、切口美观、病人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2003年3月~2004年4月,我科采用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24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宗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特点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症候群称为肝源性糖尿病,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终发展为糖尿病[1].肝病与糖尿病并存时相互影响,严重影响预后,肝源性糖尿病需兼顾肝病及糖尿病2个方面.我们通过对2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保肝、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给予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邢丽群;李俊秋;邓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高压氧治疗陪舱护工的培训与管理

    以往多数高压氧舱使用单位未设专业陪舱护工,更无规范的陪舱护工管理措施,不但影响了高压氧治疗效果,也给高压氧治疗带来了安全隐患.为此,我科建立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素质的陪舱护工队伍,规范了高压氧治疗陪舱工作,经过1年多的运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曾燕苗;虞容豪;刘时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妊娠晚期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人数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1].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2]、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死亡,是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护对象.为了提高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率,改善妊娠结局,进一步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须引起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7例妊娠晚期合并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明华;章鸣;张慧珠;卢兰琴;池爱红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四肢主干动脉伤的护理87例

    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单纯行血管吻合术,术后伤肢易发生缺血性肌挛缩、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而行血管吻合及缺血肢体切开减压的病例,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如缺血时间较长,易发生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1997年7月~2003年3月,我科对87例四肢血管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精心护理,配合医生及时手术,降低了伤残率及死亡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国蓉;刘红艳;夏咏梅;陈敏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护理学科的深入发展,心理护理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从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1998年制定的144个护理诊断[1]中有61个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而其他护理诊断中绝大部分是既属于生理问题,同时又属于心理问题.故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成分,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存在许多问题.

    作者:刘群;王桂茹;庄岚;潘鸿雁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糖尿病可引起许多眼部损害造成视力残疾,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变化为特征,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糖尿病黄斑水肿、难以吸收的玻璃体积血和纤维血管性增殖所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DR致盲的三大原因.李立新[1]对216例糖尿病患者盲目原因结果表明,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达57%,占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位.有数据表明,每90min就有一个病人因糖尿病致盲[2],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DR的护理情况,以期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卢素芬;吴素虹;叶雪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1例新生儿胃穿孔的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胃穿孔是由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胃壁肌薄弱或缺损所致,发生前无明显前驱症状,死亡率甚高[1].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做好此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2003年11月,我科收治了1例胃穿孔患儿,由于发现及时,护理得当,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洁;叶天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96例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有效及首选药物,IFN治疗发生的血象改变和精神抑郁的不良反应,是IFN减少剂量和停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IFN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这类不良反应,早期发现及时防治,以减少药物减量和停药率,提高抗病毒疗效.2000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使用IFNa-2b治疗CHB病人共96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治疗前后查病毒学指标,有效率达72%,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康建荣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96例

    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老年期骨质疏松症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也逐渐上升,成为老年期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如果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保守治疗,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且长期卧床又易产生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目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一般主张行手术治疗.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了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护理,不仅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了因卧床而产生的并发症,而且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1例巨大咽旁颈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内动脉瘤按其生长部位分为颈段、岩段和颅内,颅内颈内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颅外颈内动脉瘤却很少见[1].由于其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所以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病情危重、多变,情绪波动大,因此需要细致、多方面的护理.2004年2月,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真性巨大咽旁颈内动脉瘤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慧;何翠林;吴彩芹;孔德敏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反应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寻求减轻化疗副作用引起的躯体反应症状,提高患者舒适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6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分别在化疗第2个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调查.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比对照组情绪及躯体反应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干预能减轻化疗反应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Auerbach神经节数量减少或萎缩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异常松弛、食管体蠕动减弱所引发的疾患.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吞咽困难、未消化食物的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和体重下降等[1],目前该病治疗尚缺少理想方法.2001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17例,采用内镜下小气囊扩张与下食管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毒素(BT)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显著疗效.有关该疾病的护理文献较少,为了探讨更好的护理方法,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的影响

    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我们对2002年5月~2003年9月在我院导管病房的9例患者27次治疗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雪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