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等监测值的影响

胡培英;陈国强;梅梦寒

关键词:血压, 脉搏, 血常规, 体位,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坐、卧姿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监测值的影响.方法 组织89位志愿者经自身配对设计,对坐、卧两种姿态同一部位的血压、脉搏、血常规等8项指标进行监测,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体位8项监测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从卧姿到坐姿,血压、脉搏、血常规测定,除收缩压和WBC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体位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等测量结果均有影响,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和血液采集时,需保持同一体位,以减少误差.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并对出现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43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 手术疗效优38例,良4例,差1例.疗效差的1例术后疼痛剧烈、肩关节外展小于90°.其余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患肩主观感受良好,X线表现无异常.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安全、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正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更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余可和;陈临炜;陈华;水小龙;王松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优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微创穿刺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52例均一次穿刺成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拔除穿刺针前复查头颅CT示48例血肿基本清除,4例血肿腔残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所有病例无继发性脑损伤、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发生.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安全简单,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高雄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后抑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疗效.方法 将167例发病后12小时内入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金湘玲;傅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6例ASCUS阴道镜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薄液基细胞技术(TCT)结果中,性质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06例TCT结果为ASCUS进行阴道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 106例患者中炎症62例,湿疣样变16例,湿疣样变伴宫颈上皮肉瘤样变Ⅰ级(CIN Ⅰ)6例,CNI20例,CINⅡ5例,CINⅢ1例,宫颈癌2例.30~39岁患者宫颈湿疣样变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阴道脱落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范围广,临床必需严密随访.

    作者:景闻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BV DNA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 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作者:黄贵;沈丹红;朱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1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18株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13.07%.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包括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耐药率仅为24.58%,其次是美罗培南与头孢吡肟,分别为44.83%与45.56%.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动态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性.

    作者:黄兰芳;邓克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体小静脉移植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小静脉移植修复小动脉和小静脉缺损在断指再植中的成活率.方法 24例(33个断指)中应用外径0.7~1.2mm的小静脉移植修复39条指动脉和9条指背静脉缺损.结果 成活31指(成活率93.94%).结论 在断指再植中应用自体小静脉修复小动脉、静脉缺损损伤小,成活率高.

    作者:周水利;何小忠;夏利新;杨陆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中,蝶窦炎症19例,囊肿12例,真菌病7例,蝶窦鳞状细胞癌1例.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蝶窦前壁开窗通畅,窦腔各壁光滑,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头痛是孤立性蝶窦疾病的常见症状,另有血性涕、眼部症状及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CT及MRI为其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海同;骆云珍;徐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目的 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作者:夏晓青;崔敏娴;唐亚萍;柴鸣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如结果低于线性范围,则用己糖激酶法复查)和测糖干片对12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结果 128例患儿中发生低血糖33例(占25.6%),正常95例(占74.2%).结论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应及时对住院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监测.

    作者:吴小娅;彭乃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在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吸氧、抗感染、支持及对症等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32℃~35℃)治疗4~6天,根据降温效果决定是否加用冰袋,对照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伤后1天、3天、7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结果 治疗组颅脑损伤后3天、7天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预后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郑曦;余本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体位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等监测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坐、卧姿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监测值的影响.方法 组织89位志愿者经自身配对设计,对坐、卧两种姿态同一部位的血压、脉搏、血常规等8项指标进行监测,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体位8项监测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从卧姿到坐姿,血压、脉搏、血常规测定,除收缩压和WBC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体位对血压、脉搏、血常规等测量结果均有影响,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和血液采集时,需保持同一体位,以减少误差.

    作者:胡培英;陈国强;梅梦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全麻下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组)和麻醉前导尿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1).结论 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增加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升高.留置导尿宜在麻醉前进行.

    作者:王志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19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2例加行自体植皮术.结果 全组术后恢复良好,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1.5年,无皮肤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且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

    作者:徐金夫;杨志新;周天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式切口缝合法在妇产科腹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切口缝合法在妇产科腹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400例行常规皮内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改良组450例采用改良式缝皮法缝合皮肤,皮下脂肪不作缝合但严密止血.结果 改良组与对照组在关腹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1级疼痛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皮肤缝合法简单、省时、切口愈合好.

    作者:应光红;徐建华;陈士民;侯克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NA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和免疫荧光仪检测癌胚抗原(CEA).结果 良性腹水组DI(DNA指数)为1.023±0.073,恶性腹水组为1.254±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腹水组CEA为(8.200±3.970)ng/ml,恶性腹水组CEA为(13.658±8.7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C曲线显示:DI的诊断分界点为1.096,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9.6%.CEA的诊断分界点为11.6,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86.7%.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鉴别诊断良恶性腹水优于免疫荧光仪检测CE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伟训;金珍成;蔡萌芽;郑荣浩;陈先配;聂茂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普通临时起搏导管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普通临时起搏导管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简便、快捷、安全的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方法 选择118例不同原因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的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静脉途径阶段:共34例,根据穿刺静脉途径不同分为(1)右颈内静脉组12例;(2)右锁骨下静脉组11例;(3)左锁骨下静脉组11例.第二阶段:不同置管方法阶段:共84例,经右颈内静脉患者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1)非固定方向组22例;(2)固定方向组62例.分阶段比较各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置管次数、导管一次性到位率及脱位率.结果 第一阶段各组起搏阈值相似(P>0.05),经右颈内静脉组置管次数明显少于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组(P<0.01),其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略短于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组(P>0.05);第二阶段经右颈内静脉固定方向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置管次数、导管一次性到位率明显优于非固定方向组(均P<0.01),且导管脱位率低(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普通临时起搏导管经右颈内静脉固定方向置管法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安全、简便、快捷,可明显提高导管一次性到位率,缩短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减少置管次数及导管脱位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姜文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大咯血指每小时出血量超过200 ml,或24小时出血量大于600 ml,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病情危重者可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

    作者:戚静波;孟如芬;陈林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系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植物石菖蒲的根状茎,性味辛苦温,入心胃二经,具有化痰开窍、化湿和胃、醒神益智、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等功效.

    作者:陈乐真;屠凌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产低体重儿凝血功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凝血功能的特点及监测意义.方法 对45例早产低体重儿和45例足月儿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g)检测.结果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低体重儿PT、 APTT 延长,Fg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早产低体重儿出生后处于低凝血因子状态,有出血倾向,应及早监测凝血指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纠正凝血障碍.

    作者:邹小杰;徐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