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芦荟制剂润肠通便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中建;阎小伟

关键词:芦荟制剂, 润肠通便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芦荟制剂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动物实验观察芦荟制剂不同剂量(1000mg/kg、333mg/kg、167mg/kg)对小鼠便秘模型的通便效果.结果芦荟制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6小时排便量.结论芦荟制剂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芦荟制剂润肠通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芦荟制剂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动物实验观察芦荟制剂不同剂量(1000mg/kg、333mg/kg、167mg/kg)对小鼠便秘模型的通便效果.结果芦荟制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6小时排便量.结论芦荟制剂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作者:张中建;阎小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移位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8例不同类型移位髋臼骨折按不同人路分别用加压螺钉、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股骨髁上骨牵引3~6周,去牵引后床上关节功能锻炼1周,然后扶拐下地逐步负重行走.结果38例X线片复查,34例达解剖复位,4例达满意复位.所有病例随访1~5年,评定关节功能(d'Aubigner 6分法)和X线片表现(Epstein标准)优良32例,3例表示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变形致密增生.1例复合伤髋关节功能差.2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恢复差.结论髋臼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尽可能使骨折移位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牵引有助于关节囊的修复及减轻髋臼或股骨头压力,减少股骨头坏死.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内外粘连,促进关节软骨愈合及关节内磨造塑形.

    作者:林平;陈中;曹扬;吴恙;邢进峰;倪东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肝病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常伴有门脉高压的表现,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脾大等.本文旨在分析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程度与门静脉直径(MPV)、脾静脉直径(SPV)、脾短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华;章和琴;沈月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川崎病(KD)的发病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而近年有增多的趋势,年龄已超出婴幼儿.由于典型症状发生的时间往往超过10天,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而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ⅣIG)控制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佳时间需在发病10天之内,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尤其对不典型的KD(即6条标准不达到5条的患者)意义更大.现将我院收集的KD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寻找临床依据.

    作者:沈一曼;周馥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皮穿刺肺活检48例分析

    纤支镜检查对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腔内型)的敏感性达92%~96%,但对肺部周围性病灶敏感性仅为25%~78%[1].尽管可通过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弥补不足,但仍有较多的周围性病变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吕晓东;刘加良;陈圣光;施云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残胃贲门癌的诊治(附21例报告)

    目的研究残胃贲门癌发病规律及探讨外科术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6年至2001年残胃贲门癌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残胃贲门癌21例,18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BillrothⅡ式术后16例,Billroth Ⅰ式2例.本组21例残胃贲门癌中,1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残胃贲门部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拒绝手术1例.1例术中见腹腔广泛转移行活检术.1例行空肠造瘘术.全组无近期死亡,18例残胃贲门癌切除病人术后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均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患者应终身定期随访,以期较早发现残胃贲门癌.绝大多数残胃贲门癌需行残胃及吻合口全部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作者:郑亮承;董光同;孙成超;谢德耀;蒋成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与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病人88例(96眼),随机分为A组41例(42跟),B组47例(54眼).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后A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B组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情况,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术后12个月胬肉复发率A组(11.9%)明显低于B组(22.22%,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许慧文;范大军;雷文生;王少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特征性的CT征象与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就囊性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囊壁强化与否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全部24例囊性或囊实性肿瘤中,除1例术后复发见部分囊壁强化外,23例囊壁均无强化.结论后颅凹壁结节强化显著而无囊壁强化的囊性占位,是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实体性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CT诊断较困难,家族史或并发内脏发育缺陷或红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作者:王文林;陈伟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阑尾周围脓肿216例治疗体会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致.除具备阑尾炎的特征外,可出现压痛性包块、全身感染性中毒、肠梗阻等症状.常规采取保守治疗或穿刺引流,待症状改善后行二期手术(一般在3个月左右).

    作者:许士田;郭志晨;潘英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回肠末端肠壁增厚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对诊断伤寒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由于伤寒菌株的变异、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人群免疫力的提高,增加了早期诊断伤寒的困难性.我院1994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伤寒病人180例,在人院前、后作B超腹部回盲部探查,其中回盲部肠壁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3mm,及其周围淋巴结肿大156例,占86%.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伟林;朱秀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尿酸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高尿酸血症常合并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2],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而血尿酸与脑梗塞(CI)的关系,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不多,也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与CI的关系.

    作者:厉永伟;李锋;卢益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简化选迷切加半胃切除加毕Ⅰ式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简化迷切+毕Ⅰ式吻合(RSV+H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2000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RSV+HG100例(62.5%),常规胃大部分切除+毕Ⅰ式吻合(SG)60例(37.5%).随访7年,比较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及Visick分级.结果RSV+HG组在倾倒综合征、溃疡复发率与SG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V+HG组返流性胃炎、营养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和2%,SG组分别为30%和2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96%的RSV+HG组病人Visick分级达到1~2级,其中70%为1级.而SG组术式病人Visickl级为43%,与RSV+H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SV+HG可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是一种治疗DU的简单有效,合理可行的理想术式.

    作者:林乃弓;封光华;贾忠;杨祺俊;夏金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进行环甲膜穿刺局部麻醉及护理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环甲膜穿刺局部麻醉,常有钢质针头划破气管粘膜的顾忌,近年来,我院改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环甲膜穿刺局部麻醉,效果颇佳.

    作者:柳伟明;周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吻合器法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随着对中低位直肠癌的病理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中低位直肠癌的肛门保留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临床上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已逐步推广应用,高技术的吻合器问世使保肛手术变得更易.笔者从1996年8月~2002年1月采用一次性双吻合器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58例,结果非常满意.

    作者:毛大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13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玮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T管引流为肝胆外科专业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特别对胆管切开后胆漏的预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T管拔除后的胆漏也并不少见,本文收集我院1986年1月~2001年12月拔T管后胆漏26例对其产生原因及防治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信富;童波;孟利伟;唐黎明;徐关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9例分析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而钻孔引流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满意,但也存在少数病人术后发生急性颅内血肿须再次手术.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0年12月期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病CSDH共212例,其中9例术后发急性颅内血肿,现分析如下.

    作者:阮立新;吴道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氨甲蝶呤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异位妊娠是导致孕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非手术方法(即药物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获得了成功.

    作者:何彩莲;包飞飞;孙爱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体颅骨外板移植修复外伤性颅骨缺损

    我院自1991年起应用自体颅骨外板游离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全部男性,年龄6~41岁,均为脑外伤经开颅探查、去骨瓣减压术后遗留的颅骨缺损,部位为前额部和眶额部.缺损大面积6cm×9cm,小为3cm×3.5cm.

    作者:陈华庆;徐靖宏;徐坚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是病毒DNA多聚酶活性的抑制剂,也是病毒DNA合成的终止剂.本文通过肝纤维化血清4项变化,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丁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