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

董雪竹;龚海平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 高凝状态, 治疗, 诊断, 血栓, 疗效, 患者
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由于存在高凝状态,故易发生血栓.我们于2003~2004年曾遇2例,由于诊断、治疗及时得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治疗中肘关节积液1例

    患者男性,7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因咳嗽、胸闷、心慌,发热半个月于2001-04-23收住院.入院查体: 38℃, 112/min, 26/min,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不振,面色灰暗,唇舌及甲床轻度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气管居中,颈锁区淋巴结不肿大,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散在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率快,心律规整,2>A2,腹平软,肝肋缘下1.5cm,剑突下4.0cm,边钝,质稍硬,轻微压痛,肝静脉回流征(+),腹水征(-),双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轻度杵状指,四肢关节无肿胀,屈伸活动均正常.

    作者:丁万敬;韩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的HSV-1抗体水平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同时观测纤维蛋白原(Fg)、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P-选择素(GMP140)变化.结果 AMI组HSV-1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P<0.05),HSV-1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1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OR4.266,P=0.019;OR3.321,P=0.032).AMI组中HSV-1(+)组Fg、TXB2、GMP140高于,而6-Keto-PGF1a低于HSV-1(-)组(P均<0.05);并且IgG与TXB2、GMP140呈正相关,与6-Keto-PGF1a呈负相关,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HSV-1感染与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TXB2、6-Keto-PGF1a及GMP140也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大男;李金生;何作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检测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测定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探讨NO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一沙;董有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0-01~2004-10将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无症状性脑梗死.

    作者:廖美艳;肖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重症诊治第5讲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头痛、呕吐、颈强、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的一组疾病,急性期CT表现为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改变.

    作者:王耀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癌73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为加强肺癌发病规律的认识,本文就我院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例733例作以总结,探讨肺癌患者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为临床肺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顾国忠;徐学峰;孙平军;孙启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危重疾病致多发神经病危象5例

    临床资料: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7~65岁.意识情况:昏迷3例,嗜睡2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均经头CT或 MRI及脑脊液证实.合并症:单纯肺部感染1例.肺部感染、肾脏功能衰竭2例.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2例.5例均做气管切开,长期鼻饲.其中不能脱离呼吸机者1例.发现多发神经症危象(CIP)时间:分别为治疗原发病的第3~4周.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健侧或四肢肌力下降2~3级,肌张力减低,明显的肌萎缩,腱反射消失.5例患者肌电图检查:肌肉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小,大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出现自发颤动:纤颤电波及广泛分布的正锐波.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0.75~1.25 U/L.

    作者:潘妍婷;李春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1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2001~2004年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THD)13例.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0~39岁2例,40~49岁5例,50岁以上6例.

    作者:谢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及血浆内分泌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的联合应用对心肌梗死后不同心脏功能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2-02~2003-05解放军总医院对103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其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正常组: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之内(50%~70%);心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是否达到统计学意义,并比较两组间在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药前后心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达到统计学意义.两组不同心功能的患者之间在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心脏功能的改善以及心室重构的逆转方面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左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并且对心脏功能不全患者更加明显.

    作者:王文丰;杨庭树;冯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由于存在高凝状态,故易发生血栓.我们于2003~2004年曾遇2例,由于诊断、治疗及时得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董雪竹;龚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多年来,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随着溶栓技术的改进以及溶栓药物的发展,超早期溶栓已经成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而这一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超早期内发现并挽救缺血半暗带,故常规的CT和MRI检查已不能满足目前临床的要求.磁共振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完全不同,它并非单纯地对人体组织进行观察,而是主动地激发组织使之产生信号,通过使用不同的激发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信号,这样即大大地丰富了组织的信号对比度,扩展了应用领域.常规序列检查( T1、T2、质子密度影像)对脑卒中发病初几个小时内的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仅不足50%的患者可有异常发现.

    作者:董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近年来,国内隐球菌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并开始出现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报道.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起病多为亚急性和慢性,首发症状均为非特异性的发热、头痛、头晕、呕吐等,误诊率一直很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诊治是隐脑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两性霉素B的问世,隐脑的治愈率达到60%~70%,氟胞嘧啶等口服抗真菌药物问世,药物联合治疗缩短了治疗疗程.本文将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爱华;胡学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医患双向调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疾病特征制定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以下简称QOL)调查表.方法 2002-03~2004-12对沈阳军区总医院等3家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612例晚期肿瘤患者及其经治医生同时发放调查表,对患者QOL进行双向测评.结果收回完整的调查表458套,通过相关性分析医患双方对疾病评价的吻合程度越高,接受治疗后患者QOL改善的比例越高,反之则较低.结论在QOL测评中加入医生问卷可使晚期肿瘤患者的QOL测评更加客观和完善.

    作者:谢晓冬;郑振东;刘永叶;高雅苓;孙素华;刘大为;宋敏;张冠中;单学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囊虫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

    1 概述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 )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传递所致,人、猪为中间宿主,囊尾蚴(cysticerci)寄生在人或猪的肌肉中,数月后生长至成熟.

    作者:王德生;王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临床用药体会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将2001-03~2003-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29例)、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艹卓)(35例).结果毛花甙C、艾司洛尔和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6%、83%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4.3±21.0)min、(10.0±3.9)min和(10.0±3.9)min.结论艾司洛尔、毛花甙C及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作者:康连鸣;宋有城;冯天捷;张文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哮喘家系50例染色体特异性基因扫描研究

    哮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其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表现为气道的高反应性.目前哮喘的遗传基因还不清楚.为了寻找哮喘的相关基因新位点,我们应用微卫星技术,对哮喘家系的第15、16号染色体进行了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组扫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振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病院2001~2003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冬鸣;张丽艳;王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发热 咯血 血尿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农民,未婚.因间断咳嗽,咯血3个月,加重2 d于2002-11-25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丝,伴发热,体温高达38℃,次日晨可降至正常.无喘憋,无皮疹、肌肉酸痛,无尿急、尿频、尿痛,在院外对症及正规抗感染治疗无效.2个月前做胸部CT(02-09-29)示:双肺弥漫性肺泡性疾病,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并在本院行纤支镜肺活检示: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伴较多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积.2 d前症状加重,复查胸片及胸部CT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乏力明显,体重下降约2 kg.既往无肝炎、结核史,未去过疫区,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朱玲;李祥廷;伊修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生长抑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脑血管系分布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参与脑循环的调节,近年来神经肽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06~2004-08我们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生长抑素(ss)质量浓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探讨ss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徐建然;陆备军;胡于健;周嘉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8例误诊分析

    临床资料:2002-04~2004-06丹东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0~60岁.入院前病程2~6个月.本组患者均无发热,均以头痛起病.发病前无头痛病史.双颞部疼痛3例,头顶头痛及后枕部疼痛2例,全头部疼痛3例,早期头痛较轻,且呈间断性,口服正天丸或头痛片等药能缓解,病情发展至后期头痛转为持续性,至入院前1~2周病情加重,甚至出现视力模糊,抽搐、意识障碍.

    作者:姜瑞华;毕玉清;姜瑞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