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囊虫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

王德生;王晔

关键词:脑囊虫病, 神经, 猪带绦虫, 中间宿主, 囊尾蚴, 寄生, 肌肉
摘要:1 概述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 )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传递所致,人、猪为中间宿主,囊尾蚴(cysticerci)寄生在人或猪的肌肉中,数月后生长至成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0-01~2004-10将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无症状性脑梗死.

    作者:廖美艳;肖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危重疾病致多发神经病危象5例

    临床资料: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7~65岁.意识情况:昏迷3例,嗜睡2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均经头CT或 MRI及脑脊液证实.合并症:单纯肺部感染1例.肺部感染、肾脏功能衰竭2例.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2例.5例均做气管切开,长期鼻饲.其中不能脱离呼吸机者1例.发现多发神经症危象(CIP)时间:分别为治疗原发病的第3~4周.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健侧或四肢肌力下降2~3级,肌张力减低,明显的肌萎缩,腱反射消失.5例患者肌电图检查:肌肉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小,大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出现自发颤动:纤颤电波及广泛分布的正锐波.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0.75~1.25 U/L.

    作者:潘妍婷;李春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近年来,国内隐球菌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并开始出现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报道.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起病多为亚急性和慢性,首发症状均为非特异性的发热、头痛、头晕、呕吐等,误诊率一直很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诊治是隐脑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两性霉素B的问世,隐脑的治愈率达到60%~70%,氟胞嘧啶等口服抗真菌药物问世,药物联合治疗缩短了治疗疗程.本文将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爱华;胡学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卒中单元:离临床还有多远?

    急性脑卒中以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经济支出高,日益成为严重的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球每年卒中死亡440万,占全球死亡9%.生存病人数目占全球人口1%,其中>50%有不同程度残疾.美国卒中相关支出每年300~409亿美元,我国每年也有数百亿人民币.

    作者:李绍英;刘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已经从研究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使磁共振诊断深入到生化代谢水平.MRS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原理进行活体化学成分(或代谢产物)的无创测量技术.

    作者:高旭光;李坤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专业试题及题解

    1 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A.外周感受区与皮质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是由于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途径共同完成的C.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是重要的结构D.有多级神经元参与传递(答案:C、D)

    作者:张志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及血浆内分泌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的联合应用对心肌梗死后不同心脏功能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2-02~2003-05解放军总医院对103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其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正常组: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之内(50%~70%);心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是否达到统计学意义,并比较两组间在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药前后心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达到统计学意义.两组不同心功能的患者之间在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心脏功能的改善以及心室重构的逆转方面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左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并且对心脏功能不全患者更加明显.

    作者:王文丰;杨庭树;冯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第25卷第6期重点栏目预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癌73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为加强肺癌发病规律的认识,本文就我院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例733例作以总结,探讨肺癌患者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为临床肺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顾国忠;徐学峰;孙平军;孙启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检测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测定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探讨NO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一沙;董有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囊虫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

    1 概述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 )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传递所致,人、猪为中间宿主,囊尾蚴(cysticerci)寄生在人或猪的肌肉中,数月后生长至成熟.

    作者:王德生;王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第5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生长抑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脑血管系分布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参与脑循环的调节,近年来神经肽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06~2004-08我们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生长抑素(ss)质量浓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探讨ss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徐建然;陆备军;胡于健;周嘉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1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2001~2004年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THD)13例.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0~39岁2例,40~49岁5例,50岁以上6例.

    作者:谢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头痛程度剧烈而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紧张程度及竞争性大大增加,头痛的发病率有着明显增多.其中尤其是偏头痛对于人类的影响为重要,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的研究进展论述如下.

    作者:龙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核型异常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常核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近期疗效.方法 R显带法进行核型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含111例核型异常和69例核型正常ANLL患者.结果异常核型组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组(44.14%对65.22%;P<0.01).非t(8;21)核型异常组的ANLL患者CR率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组(28.57%对65.22%;P<0.005).结论伴复杂核型异常的ANLL疗效较差.

    作者:孟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苏合丸相关的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999-12~2004-0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随访的199例住院或门诊中15例冠心苏合丸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人的服药特征、首发表现、肾活检病理与转归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发病时均表现为慢性肾衰竭,均为按常规剂量长期持续用药后发病,多数以消化道症状、尿检异常、轻中度贫血为首发表现,病理表现相似于关木通所致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结论长期应用冠心苏合丸可以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可能与其所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青木香有关.临床应警戒冠心苏合丸的临床应用,为了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应考虑在药品市场上禁用青木香.

    作者:李晓玫;赵建荣;苏涛;杨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哮喘家系50例染色体特异性基因扫描研究

    哮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其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表现为气道的高反应性.目前哮喘的遗传基因还不清楚.为了寻找哮喘的相关基因新位点,我们应用微卫星技术,对哮喘家系的第15、16号染色体进行了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组扫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振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6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NIPPV治疗,30例病情好转, 6例改有创通气或死亡 ,有效率达83.3%;对比过去5年中4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常规治疗下有效26例(61.9%),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IPPV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利;霍敏琴;杨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苯胺蓝-副品红染色检测尿中管型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本文共选自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2-03~2004-06住院病人100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 13~71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30例;糖尿病肾病(DN)10例;狼疮肾炎(LN)10例;急性肾炎(AGN)20例;急性肾盂肾炎(APN)30例.以上病人均符合<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和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狼疮肾炎等均经临床、免疫学检查确诊,部分病人肾活检证实.

    作者:姚树志;李立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