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应玉雯;王春燕;余渊;黄琦;张又枝
目的 探讨大径小于3cm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及对贴壁型与非贴壁型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1例周围型肺腺癌共计163个肺结节的术前HRCT表现,163个病灶中有贴壁型肺腺癌89个和非贴壁型肺腺癌74个,贴壁型肺腺癌包括原位腺癌(AIS)38个、微浸润腺癌(MIA) 17个、贴壁型为主的浸润性肺腺癌34个.结果 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异常血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在贴壁型与非贴壁型肺腺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贴壁型肺腺癌在CT上多表现为磨玻璃结节,非贴壁型肺腺癌则表现为实性结节居多;结节的大径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HRCT上发现磨玻璃结节,不伴有分叶征、毛刺征、异常血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大径较小时,应考虑贴壁型肺腺癌可能,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黎佳维;伍建林;李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选择性探查法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术中喉上神经保护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喉上神经未探查组(未探查组)310例,喉上神经选择性探查组(探查组)382例,比较两组术后喉上神经损伤几率.结果 未探查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概率为7.1%,探查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概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上神经选择性探查法可明显降低喉上神经的损伤几率.
作者:肖细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狂犬病疫苗“2-1-1”免疫程序联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30例因动物咬伤引起的暴露后Ⅱ、Ⅲ级损伤患者.其中对照组(110例)接受传统狂犬疫苗“5针法”免疫程序联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120例)接受狂犬病疫苗“2-1-1”免疫程序联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种7d抗狂犬病抗体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接种14d两组患者抗狂犬病抗体均转为阳性,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Ⅱ、Ⅲ级暴露患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00%、94.29%,观察组分别为97.50%、90.00%,两组Ⅱ、Ⅲ级暴露患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2-1-1”免疫程序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预防狂犬病效果较佳,可在短时内提高抗狂犬病抗体数量,阻止病毒扩散,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叶伟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脑血流参数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与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颈总动脉血流量(Qmean)、动态阻力(DR)、特性阻抗(Zcv)、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mean较治疗前上升,NSE、NGF、DR和Zc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脑血流参数以及血清神经功能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徐效标;刘胜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开展剖宫产的产妇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0例,单号)与观察组(30例,双号),对照组产妇术后常规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h、6h、12h、24h、48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VAS评分:术后2h比较两组数据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按压时间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间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应用能够提高产妇苏醒期生活质量,改善产妇舒适度,减轻产妇切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日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与临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SIS 310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 vs29.41%)(P均<0.05).结论 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体积分数在社区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确诊为儿童哮喘的社区患儿93例为哮喘组,以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社区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的患儿进行FeNO测定,肺功能检测以及询问病史和常规体检,观察FeNO在社区哮喘儿童中的改变、影响因素及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患儿FeNO的水平(21.2±2.3)ppb明显高于对照组(12.1±1.8) ppb(P <0.05).哮喘未控制儿童FeNO (28.9±2.3) ppb显著高于哮喘控制儿童(16.2±2.1)ppb (P<0.05).吸入糖皮质激素1个月或3个月与没有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儿童之间FeN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正常儿童或是哮喘儿童中,FeNO与肺功能各参数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在社区哮喘儿童中进行FeNO水平的检测有利于提高症状不典型哮喘的诊断率,进一步改善哮喘儿童的预后.
作者:杨梦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1,男,33岁,农民,因“毒蜂蛰伤右手无名指半小时”来我院.右手红肿疼痛、头昏、头疼、感觉心慌、气促、怕冷.查体:T 36.3℃、R20次/min P 83次/min、BP 89/45mmHg,右手红肿、无名指可见两个黑点伤口.患者2,男,53岁,农民,因“毒蜂蛰伤头面部及双上肢、腹部半小时”来我院.被毒蜂蛰伤处红肿疼痛.查体:T36.1℃、R20次/min、P 72次/min、BP 120/70mmHg,头部和双上肢可见几处黑点伤口.经过早期伤口毒刺的拔出、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和药粉糊的外敷、抗过敏、预防感染、护肝护胃和精心护理,两位患者治疗两天完全康复出院.
作者:王文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桂籽中环烯醚萜苷的提取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以特女贞苷、女贞苷G13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籽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特女贞苷、女贞苷G13在24.72μg/mL~494.41 μg/mL、24.50μg/mL~49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4.6045X-21.392,R2=0.9996;Y=3.9901X-10.508,R2 =0.9992.桂籽正丁酵萃取部位中特女贞苷和女贞苷G13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9.20%、39.88%,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特女贞苷、女贞苷G13进一步富集,含量分别为82.56%、87.94%.结论 桂籽环烯醚萜苷的提取方法简单方便,提取率较高,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桂籽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东阳;张雨晨;刁婷婷;吕伟;张志君;闵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不同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胰肠不同吻合术经验,推广疗效佳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 收集本院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34例,端侧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31例.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分析比较.结果 端端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17.11±5.47) rain;端侧组吻合时间平均为(20.89±4.79) 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和端侧组在胰管直径与胰管残端长径的比较中,差异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适合广大医师根据术中情况及自己对术式的熟练程度选择应用.
作者:郭飞宇;胡本顺;熊书名;朱茂群;高森;李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PNS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肾损伤标志物、糖皮质激素受体、白蛋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肾损伤标志物、白蛋白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均<0.05);联合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用药方案治疗老年PNS效果确切,对其肾功能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及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胃癌常规护理及心理引导干预,联合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归因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GSES)、希望水平(H-HI)、归因方式(ASQ)、生活质量(QLQ-ST022)变化,分析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GSES、HHI、ASQ正性事件评分及终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QLQ-ST022、ASQ负性事件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可提升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并改观其归因方式,有利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孟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联合用药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14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口服帕罗西汀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6周,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对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冯永秋;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方法 搜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资料数据,结合上级质控部门的专项检查反馈的结果,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年的各项质控数据分析,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疗器械、物品的收发下送问题;消毒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管腔类器械干燥与消毒问题;无菌物品的检查与编号问题;无菌物品的破损问题;器械的清洗问题;器械的管理丢失问题等.其中,以器械清洗的问题占据大比例.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体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比例.医院要从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质量的控制和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加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规范、标准和科学.
作者:郑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脓毒症患儿的生存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特点,基于临床常规资料建立病死风险指数(H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HI及其关联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脓毒症患儿10d、20d、30d和100d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6.4%、84.2%、81.0%和77.1%,病死的高风险区间是发病后6~24d.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年龄、氧合指数(PaO2/FiO2)、血小板计数(PLT)、机械通气时间、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是否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否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与患儿的生存相关联(P<0.05),其中年龄、PaO2/FiO2、PCIS、是否脓毒性休克、MODS及受累器官数是预测病死的独立参数.HI值预测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51 (95% C1:0.797~0.905),大干年龄(0.722)、MODS(0.709)、PCIS (0.645)、脓毒性休克(0.643)和PaO2/FiO2(0.623)5个单一关联指标的AUC(P <0.05).以佳医学决定水平为切割点,各指标预测病死的敏感性分别为0.911、0.732、0.607、0.607、0.518和0.429,特异性分别为0.665、0.618、0.734、0.682、0.769和0.746,一致率分别为72.49%、64.63%、70.31%、66.38%、70.74%和66.81%.结论 病后6~24d是脓毒症患儿病死的高危期,年龄、PaO2/FiO2、PCIS、并发脓毒性休克和MODS是预测预后的独立指标,以此建立的量化HI具有较单一指标更佳的预后评估效能.
作者:郭瑞娜;贾玉涛;张一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应用叶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高Hcy血症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叶酸,n=55)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55),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评分、超敏CRP水平,随访一年统计两组不良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段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周后MMSE得分分别为(27.12±6.25)分和(23.01±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48周后两组超敏CRP水平分别为(4.13±1.02) mg/L和(4.21±1.04)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随访一年,两组不良预后事件(死亡、脑梗死复发、脑出血、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叶酸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但对超敏CRP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叶酸不能改善血中炎性指标水平相关.
作者:严澎;魏立平;李文波;李元辉;阮春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手术患者视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过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于脑卒中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PICK1(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1)是一个从线虫到人体都高度保守的膜周蛋白.PICK1在人体的很多器官中都有表达,在脑和睾丸的表达多,在肺中的表达量少.本文就关于PICK1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目的是探究中枢神经与PICK1相关性,从而成为研究药物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陈娟;蔡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频神经与肌肉刺激仪对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70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低频神经与肌肉刺激仪进行镇痛,对照组采取呼吸减痛法进行镇痛.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布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神经与肌肉刺激仪能够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了各产程的时间,减少产后的出血量,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应用.
作者:张子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我院初产妇孕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探讨焦虑抑郁状态对分娩结局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建册产检的250例初产妇(8 ~13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且在分娩后随访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并发症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焦虑和抑郁程度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焦虑和抑郁的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初产妇孕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给予孕妇相应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作者:曹宇;王红;周紫琼;于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