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王汉良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生物学特性, 淋巴结转, 操作技术, 保肛手术, 专家, 肿瘤, 吻合, 术式, 距离, 国内, 癌灶
摘要:目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肿瘤专家的重视。这不仅因为直肠癌生物学特性较为良好,癌灶下侵的距离较短,淋巴结转 移少见,还由于吻合操作技术的改进,使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技术有了广阔的前景,各种保肛术式也应运而生。我院近5年来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6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泪腺混合瘤并发单侧眼球突出1例

    患者男50岁,因左眼球突出1年加重3月,偶伴头痛,左眼闭合不全,于1999年5月19日就诊。拟诊为左眼眶内占位性病变。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肺腹无异常,神志清楚,头颅无畸形,颈软,无抵抗。眼部检查:左眼闭合时巩膜外露2mm,VOD1.2、OS 1.0,左眼眶外方可触及一包块约2cm×2cm,质中,边界清,无粘连,无压痛,基底部未触及,活动度较差,眼球向外及向外上方活动受限,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球突出度OD16.5mm>()/(101mm)<19mmOS,眼压:ou 5.5/5=2.31kPa,眼底:双眼视乳头边、色、形正常,黄斑区亮点存在。

    作者:费秋香;程世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科类成人教育实验课教学的特征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场所,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开展直观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必修课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实验课与普通高校教育同一专业的实验课有一定的不同,具有如下特征。

    作者:胡娟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313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型调查(摘要)

    应用随机抽检法抽样,采用南京军区医学研究所生产的标准血清(抗A、抗B分型试剂),试管法检查,以汉族正常人群为对照调查住院的313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型。结果表明:①患者中O型血分布频率(36.10%,基因频率0.6008)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型(30.49%,基因频率0.5522),两者比较,P<0.05。②患者中74例(23.46%)家族中有精神病史,其中O型血者38例(12.41%);46例(14.69%)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精神病史,其中O型血者22例(7.03%)。患者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机率O型血显著高于A型(P<0.01)和B型(P<0.01),表明O型患者中可能存在有与血型遗传相关联的某种遗传因子。③在ABO血型中,ⅠA、ⅠB是显性,Ⅰ是隐性,O型血是一对相同的隐性等位基因ⅠⅠ的纯合。因为显性等位基因的特征往往是产生成为有活性的酶的组成部分的多肽链,在隐性纯合子中则不形成有活性的酶。有文献报道O型血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结合本文结果,作者认为在汉族人群中O型血与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ABO血型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参考标志之一。

    作者:周天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双斯氏针轴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双斯氏针交叉轴位固定术对波及距下关节有移位的跟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在跟骨结节、跟腱附着点的内、外侧,分别打入斯氏针各一枚,在“C”臂X 光机监视下复位,当Bohler's角恢复到27~32度后,将斯氏针先后打入穿越骨折线到骨前端近皮质处;术后石膏塑形固定患足于背屈90度位。结果:36例38个跟骨骨折行该术式治疗,经6月~5年随访,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距下关节活动度及X光提示的Bohler's角度评定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2.1%。结论:双斯氏针轴位固定术治疗波及距下关节有移位的跟骨骨折,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符合距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便于推广。

    作者:代成甫;镇万新;杨大志;闫福民;黄向南;李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二种弧菌的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tiple PCR)同时检测二种弧菌基因。方法:对72份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常规培养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PCR法检测。后者在实施中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0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结果:在11份培养阳性标本中经PCR法检测,ctxA基因8份,tdh基因3份,而常规培养为阴性的61份标本,经PCR法检测获得tdh基因5份。结论: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不需要培养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郑曦;肖先清;梅同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46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现将我院1991至1998年住院的老年病人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4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43±4.58岁,70岁以上28例(61.0%)。全部病例皆有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其中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呼衰29例(63.0%),慢阻肺5例(10.9%),肺癌4例(8.7%),糖尿病3例(6.5%),肺结核2例(4.3%),支气管扩张症2例(4.3%),白血病1例(2.2%)。其中危重病人28例(61.0%)。

    作者:李剑军;张秀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5例报告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比较少见,特别在CT问世后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286例,经CT扫描或手术证实迟发性血肿15例,占同期急性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5.2%。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以期引起临床的关注。

    作者:陈登;杨兵;裴永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芎嗪佐治小儿哮喘45例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时明显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其特点是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气道高反应性。为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应用川芎嗪静滴治疗4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应用“引产I号”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引产Ⅰ号”配方  蓖麻油30ml,鲜鸡蛋3个,加食盐少许,搅拌均匀,炒熟后立即食用。

    作者:阎北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红花为菊科植物,其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红花具扩管、降压、降脂、抗凝、抗炎和提高耐氧能力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中风等获得良好疗效[1,2],但红花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红花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药理作用。

    作者:王勇民;明章银;吴基良;蒋建刚;欧阳昌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时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与SOD活性及MDA含量在急性肝损伤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观察大白鼠肝匀浆及血浆中MDA含量,SDH、SOD活性变化。结果:肝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及肝匀浆中SDH活性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加,且SDH活性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与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此三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肝损伤后体内过氧化系统的异常程度,可用做肝病的诊断及愈后观察的一种辅助性指标。

    作者:郑红花;罗德生;罗丽芳;王汉洲;李映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纯性血尿52例病因分析

    小儿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血尿,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约占肾病患儿的20%,发病年龄多为2~12岁,多由幼儿园、学校普查或其他疾病就医查尿而发现。现将临床工作10年来收治的5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惠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肺癌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中晚期肺癌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做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CBAI)加放疗(RT);对照组:40例,只做CBAI。对两组肿瘤直径缩小率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CBAI+RT组肿瘤缩小率及生存期明显优于CBAI组。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和施行CBAI+RT有助于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何家湖;杨德平;郑小宁;曹忠;丁路林;余方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256名健康大学生血清丙二醛的水平

    目前,对自由基的研究揭示出脂质过氧化反应与人类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健康大学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水平,我们测定了256名健康大学生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萍;熊永革;周天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联合抗病毒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体外培养的HepG2中,再加入羟基无环鸟苷(GCV),观察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在感染复数(MOI)小于100或GCV浓度小于400μg/ml范围内,单独应用载体或GCV,对培养细胞的形态与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当两者合并应用时,GCV在6.25μg/ml和MOI在33以下,即可表现出对HepG2细胞的杀伤,且杀伤效应与其浓度存在显著的剂量相关性。将转染了HSV-TK的HepG2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证实了“旁观者效应”的存在。凋亡细胞占可计数细胞的62.6%。结论:HSV-TK/ GCV对肝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HepG2细胞的重要方式。

    作者:沈洪珍;袁学文;何小飞;李方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内镜高频电治疗大肠大息肉18例报告

    我院1990年4月至2000年4月,从内镜检查的2968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387例次(716颗),其中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直径>2.5cm以上较大息肉18例(20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P16和C-erbB-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6和C-erbB-2与肺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存档石腊包埋的肺鳞癌标本进行P16和C-erbB-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P16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在肺鳞癌分别为42.2%和51.1%;P16的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低表达和C-erbB-2高表达可作为肺鳞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邢凌翔;杨炯;陈德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早期诊治结核性脑膜炎42例临床体会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情变化迅速,其治愈率和病死率决定于治疗开始的早晚,因此结脑早期诊治尤为重要。作者就42例结脑的早期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余俊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新概念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

    全子宫切除术为妇科常见手术。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因操作较复杂且对术后性生活有影响,人们一直在探寻新的更佳方式。我院从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对70例有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病人施行了新概念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程小林;黄宏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Turner 综合症1例

    患者女,17岁,学生,因“未来月经”就诊。该女从未有月经来潮,两月前阴道流出少许咖啡色样液体半天。既往体健,无重要系统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智力一般,成绩中等。独生子女,其母诉其孕期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身高148cm,体重40kg。女性外表,头颅五官未见异常,颈后发际较低,蹼颈,盾状胸,乳房未发育,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四肢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幼女型,可见阴道口,肛查盆腔空虚,未触及明显子宫,未触及双侧附件。辅助检查:①彩超示幼稚子宫,大小为1.0cm×1.2cm×1.5cm,未见内膜线,右侧卵巢1.0cm×1.2cm,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卵巢回声;②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5XO/47XXX;③内分泌激素全套示:FSH为49.1MIU/ml(正常为1.3~20MIU/ml),E2<5pg/ml(正常为12~237pg/ml),LH、T、PRL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Turner 综合征。给予激素替代治疗(HRT),天然雌二醇2mg×20d,第11天起加用安宫黄体酮8mg×10d;停药后第三天阴道少量出血,持续三天,用卫生巾半包;月经来后第五天开始第二个周期治疗,连续三个周期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其间有月经来潮,经期3~5天,量少,用卫生巾一包。两个疗程后,长高2cm,乳房稍隆起,外阴发育,阴毛生长。改雌二醇为1mg,安宫黄体酮8mg继行HRT两个疗程,月经规律来潮。复查身高151.5cm,体重45kg,乳房继续发育(但较正常偏小),乳头及乳晕增大,外阴继续发育,可见较多阴毛生长。B超示子宫切面形态正常,大小为2.9cm×2.0cm×2.5cm,肌层回声均匀,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内膜厚0.5cm,居中,左卵巢1.6cm×1.0cm,未见明显卵泡回声,右附件区未见明显回声(系因肠管积气看不清)。

    作者:谈玲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