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钢板用于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杜伦

关键词:锁定钢板, 青少年,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2015年10月于某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患者使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使用常规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时间.结果:经过对患者1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总恢复率为100%(62/62),平均治愈时间(17.3±2.6)周;对照组患者总恢复率69.6%(32/46),平均恢复时间(22.6±3.1)周.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具有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法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法应用于骨科创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某院骨科收治的4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17/2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3%,5/24)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9/2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AO锁骨钩钢板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克氏针固定法,有助于患侧功能改善,并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专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量表中烦躁不安、行为障碍、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月娉;戴萍;林华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临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研究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52例,采用冰冻切片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石蜡切片结果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影响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和因素.结果:冰冻切片对乳腺癌的总确诊率为90.38%,同时,当送检组织的肿瘤大小为2.5cm及以上时,确诊率为97.22%.结论:冰冻切片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在采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取材和送检的水平,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时欣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膈肌训练在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膈肌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PS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常规护理辅以膈肌功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0d后选用肺功能检查评定患者呼吸功能、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以及M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于治疗30d后,干预组患者FEVl、VC、MVV及FVC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MVV的提升幅度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30d后,患者FMA及MBI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肌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范强;吴巧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来某院诊治的AECOPD并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BiPA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分析对比两组的生理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BiPAP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PAP治疗组的PO 2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O 2相当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iPAP无创呼吸机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玉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2~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调查及区域性差异分析

    目的:调查惠州市12~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了解12~18岁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青少年尿酸升高与地域性饮食习惯差异的关系.方法:对惠州市10446名12~18岁健康青少年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男性青少年人群血尿酸平均为407.1μmol/L,高尿酸血症44.6%;女性青少年人群血尿酸平均水平289.2μmol/L,高尿酸血症23.6%;(2)惠州市12~18岁的青少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呈现沿海片区高于内地片区的趋势;(3)18名青少年血尿酸平均水平从健康指导前的516umol/L降低到1年后的383umol/L,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1)惠州市12~18岁的青少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呈现高流行;(2)惠州市青少年血尿酸水平沿海片区升高趋势明显;(3)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循证医学干预初步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余进胜;张丽科;陈旭华;钟继生;黄玉霞;王永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某院在2015~2016年间收治的8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包括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居住环境及乳房护理等方面的干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显示观察组产后泌乳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作者:杨丽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按照双盲均分原则将9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患者PSQI得分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PSQI得分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

    作者:李永凤;陶秀林;陈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干预策略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策略的制定.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0例列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结果,分析实施干预后的满意度.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跟手术时间、切口方法、高频电刀温度等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针对不良原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提升产妇的满意度,改善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沙芝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细化优质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 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精细化优质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某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此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72h的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家属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负性情绪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实施精细化优质护理,可有效促使患者的血压恢复,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缓解其负性情绪.

    作者:邓桂洪;冯奕斌;苏敏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阿托伐他汀合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心电图变化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9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曲美他嗪)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心电图显示心功能情况及血脂和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方面:观察组LVEDD、LVESD、LVPW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LVS、LVEF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方面: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9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结合治疗冠心病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蔡德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某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临床护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认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雅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已康复出院的患者病案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案管理旧模式对病案进行管理;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150例出院康复患者病案作为观察组,采用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对病案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案的归档时间、病案借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病案首次录入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有助于促进医患间关系更好的发展.

    作者:肖锦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提高助产士岗前培训效果的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岗前培训对助产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某院实习和新上岗的20名助产士,通过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岗前培训教学方法,强化培训助产士.结果:助产士经岗前培训后,理论知识评分(91.78±2.32)分、操作技能评分(90.32±2.87)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取得母婴保健资格证书19名,合格率95.00%,14名助产士成为科室技术骨干.结论:经岗前强化培训教学后,提高了新助产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高尚的道德品德及创新意识,使其达到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所需的要求,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田玉清;臧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用于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2015年10月于某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患者使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使用常规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时间.结果:经过对患者1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总恢复率为100%(62/62),平均治愈时间(17.3±2.6)周;对照组患者总恢复率69.6%(32/46),平均恢复时间(22.6±3.1)周.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具有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杜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频率电刺激膈肌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刺激膈肌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40V组、60V组及100V组.(1)3组患者病情缓解1周后,停止所有治疗包括氧疗,采用膈肌起博器治疗,每组均30min/次,2次/日,14d为1个疗程;(2)采用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清晨空腹采血4ml送检,红细胞滤过指数(FI)采用核孔滤膜法,采血后即刻测定FI和37℃温孵化24h后测定FI指标;(3)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Fisher's LSD法(α=0.05).结果:(1)40V组及60V组:治疗后血清SOD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滤过指数(FI)有显著性下降(P<0.01);(2)100V组治疗前后相近(P>0.05);(3)血清SOD活力及红细胞滤过指数(FI)治疗前3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40V组及60V组明显高于100V组.结论:100V组结果表明较大频率脉冲幅度刺激膈肌神经,不能增强膈肌运动,亦不能提高血浆SOD浓度,反而会加重膈肌疲劳和呼吸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低频及超低频电刺激方法对恢复膈肌疲劳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很重要.

    作者:毛艳;王倩;张辉;杜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联合集束化护理在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质量中的 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联合基束化护理在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某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案分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联合基束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主动咨询、情绪稳定以及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联合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冬梅;陈泳仪;钟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

    目的:总结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并施行肾部分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48h发生肾损伤的患者划为肾损伤组,将术后48h未发生肾损伤的患者划为非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术中液体负平衡、手术时间、术后尿量、Cys-C(胱抑素C)、BUN(血清尿素氮)、尿 β2 MG(β2微球蛋白)、尿MALB(微量白蛋白)的差异.结果:肾损伤组液体负平衡量(512.5±6.8)ml、术后6h尿量(56.2±0.6)ml/h、MALB(152.2±2.6)mg/L明显低于非肾损伤组,而Cys-C(1.4±0.2)mg/L明显高于非肾损伤组,组间差异具体以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 Cys-C水平对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高于液体负平衡量预测价值及术后6h平均尿量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后Cys-C水平急剧升高是灵敏的肾损伤早期监测指标,可推广使用.

    作者:赵立新;胡树培;黄庆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将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手段,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率为(68.50±5.41)次/min、呼吸频率为(16.10±2.31)次/min、收缩压为(126.10±8.03)mmHg、舒张压为(74.80±6.32)mmHg,均比对照组心率(75.50±6.20)次/min、呼吸频率(18.40±2.60)次/min、收缩压(133.60±7.68)mmHg、舒张压(81.60±6.08)mmHg等术后指标均明显偏低,每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使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获得了患者对护理疗效较高的评价;并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值得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邹莲华;王韶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家庭预防和保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家庭预防与保健应用于小儿哮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62例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81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家庭预防与保健的81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气道功能指标、再次住院率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项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次住院率2.46%(2/81)低于对照组12.35%(10/81),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治疗中,家庭预防与保健的应用,对患儿通气功能的改善以及哮喘发作次数的控制,可起到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