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称;彭琦琳;彭惠文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5年6月某院4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发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4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7例,肋间血管损伤10例,手术时间(147±21)min;研究组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手术时间(125±18)min。两组对比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对照组胸腔积液积气患者为1例。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漏诊,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祁彦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方法:具体介绍品管圈的含义、内容、实施基础和操作步骤,分析其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通过总结福建省4家“三甲”医院4个品管圈试点的进行来分析其所获得的成果。结果: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方法使得管理水平和质量获得显著提升,与未采取品管圈方法前,差异显著,其中各组综合差错发生次数分别由22.6、179.00、16.15、45.50降低到9.25、56.00、5.44、22.00,进步率均在50%以上,且4组 P 值分别为0.01、0.01、0.02、0.01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药剂科日常工作过程中,采用品管圈应用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医疗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工作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德胜;钟秋明;钟星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通过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瘘知识的掌握状况。结果:观察组内瘘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为(19.35±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16.52±3.01)分,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1%,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肖刚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 HE4联合 CA125在卵巢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某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卵巢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的血清 HE4和 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对比观察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血清 HE4和 CA125的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E4水平明显与对照组与健康组的 HE4水平有差异,观察组患者的 CA125水平明显与对照组与健康组的CA125水平有差异。血清 HE4水平与 CA125水平随着患者病理分期的增高而增高,HE4水平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CA125水平。结论:血清 HE4联合 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同时血清 HE4与 CA125能很好的反映病情发展趋势,可以作为有效的卵巢肿瘤诊断指标。
作者:何树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常熟地区农村急诊救治情况,为农村急救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规范化急诊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走访常熟地区31所一级卫生院、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及培训等方式。结果:常熟地区31所乡镇卫生院中仅1所未设置急诊科,31所卫生院均配备了吸引器、氧气装置和抢救车,大部分卫生院配备24h 急诊人员;CPR 和除颤掌握程度考核均80分以上,但对常见危急重疾病的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结论:需引导高职高专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急救设备及药物配备都有待完善。加大对急诊科建设的资金投入,减少急救卫生资源的不平衡。
作者:叶宏伟;汪易岚;吴晓东;汤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ICU 复用性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的应用现状。方法:将54套 ICU 病房回收的呼吸管路随机平均分为 A 组(清洗消毒机)、B 组(手工清洗加含氯制剂浸泡),将54例 ICU 患者随机分为 C 组(A 组呼吸管及配件)、D 组(B 组呼吸管及配件)。结果:A 组 ATP、细菌培养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97.2%,明显高于 B 组的97.2%、96.3%,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C 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 D 组(P <0.05)。结论:提升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江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复发性卵巢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毒副作用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安全、有效。
作者:张启红;李丹;谢小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预防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寒颤影响,探讨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减轻寒颤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某院已行386例的研究对象是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71例和观察组2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的早期措施进行干预。结果:386例产妇中,有171例出现寒颤,总发生率为44.30%,其中观察组81例占47.37%,对照组90例占52.63%,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刘俊芳;陈玲;何艳;周烈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足月孕妇200例,分为实验组(n =100)和对照组(n =100)。对照组足月妊娠羊水正常,实验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比较两组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羊水过少致剖宫产率上升,并影响围生儿预后。
作者:陆含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颇为重要,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难点,需加强管理,在此从重视度、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5方面分析了其难点所在,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吴芝芝;柯大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特点及假体选择。方法: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实验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 t 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时应充分考虑到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型假体更能满足即刻稳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需要。
作者:游文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围术期血压、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经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术前有效睡眠率、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2.5%、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率增加率、术前血压增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5%以及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洪思友;黄桂华;陈小雪;金娟;林军;陈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后痊愈;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出血2例,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7~10d 肺动脉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随访6~18m,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应重视术前准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作者:林明;朱洪玉;彭晓鹏;蓝少明;柯略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消炎、止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5%,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鸿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3±5.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4.4±6.9)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满意度为95.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2.6±6.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5.5±7.4)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0%,满意度为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对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健兴;白正艳;谭宇;申慧慧;邵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在大班教学中构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选取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大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临床1~5班192人和临床6~11班212人,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和多维互动教学组,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由 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多维互动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0.58±10.42)高于传统教学组(75.46±11.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学生对多维互动教学法评价很好,认为该法可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提高大班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毋亚男;来丽娜;张晓一;郭春花;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某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50例。A 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 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 组患者的 TBIL、ALB、ALT含量及 PTA 与 B 组患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8周、16周、32周时,A 组患者的 HBV-DNA 转阴率与 B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
作者:苗祥宇;徐丽;侯瑞军;张翠红;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中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胸部放疗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放疗后给予复方西药治疗,治疗组放疗后给予中药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干预疗效。结果:治疗组放疗期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 P <0.05;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93.02%,治疗组为79.07%,两组对比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 RTOG 分级结果显示,Ⅱ级及以上发生率对照组为67.44%,治疗组为37.21%,两组对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方在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上均有一定的成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消化不良患者的作用。方法: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消化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消化功能评分(0.6±0.4)分,生活质量评分(89.6±2.7)分,满意度95.0%;对照组消化功能评分(1.5±0.5)分,生活质量评分(75.5±2.6)分,满意度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智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bility of daily life,ADL)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及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给予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神经功能,增强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王萍;汪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