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宏伟;汪易岚;吴晓东;汤洪
介绍了一种光学输液报警器,其原理是基于透射率的变化,光电转换器将这一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而发生报警。针对红外感应报警器的各个零部件做了技术和原理说明,并分析其市场前景。
作者:江叶;钱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5年6月某院4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发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4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7例,肋间血管损伤10例,手术时间(147±21)min;研究组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手术时间(125±18)min。两组对比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对照组胸腔积液积气患者为1例。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漏诊,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祁彦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围术期血压、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经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术前有效睡眠率、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2.5%、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率增加率、术前血压增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5%以及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洪思友;黄桂华;陈小雪;金娟;林军;陈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考察,探究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n =35),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HAMA 评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1月后,观察组 HAMA 评分(7.59±1.31)分,低于对照组(12.23±1.47)分(P <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3%,高于对照组82.9%(P <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焦虑心理,综合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上述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江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安体舒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5月来某院就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并随访追踪观察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月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期左室内彩色血流传播速度(Vp)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关系线在 X 轴的截距即压力=0时的左室容积(Vop)治疗后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痊愈37例,占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例(54.76%)。结论:安体舒通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盛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统计教学中有关样本方差分布的确定都是通过具有构造性的正交变换来实现的,接受起来有一点难度。通过非中心χ2分布及其性质的引入解决了该问题,并且通过教学实例说明非中心χ2分布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引入不仅可以使一些统计证明简单明确化还可以解决更多的统计问题。
作者:乔舰;范淑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颇为重要,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难点,需加强管理,在此从重视度、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5方面分析了其难点所在,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吴芝芝;柯大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助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统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问、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统计自然分娩率;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和窒息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和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高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加强助产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正常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和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有利于母婴安全和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消化不良患者的作用。方法: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消化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消化功能评分(0.6±0.4)分,生活质量评分(89.6±2.7)分,满意度95.0%;对照组消化功能评分(1.5±0.5)分,生活质量评分(75.5±2.6)分,满意度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智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1月在某院接收的患有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手法与微波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一定对其病情相关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切开引流,可以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何莉雅;宿茂伟;黄国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研究组采用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确切,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任虎;陈文山;魏天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ICU 复用性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的应用现状。方法:将54套 ICU 病房回收的呼吸管路随机平均分为 A 组(清洗消毒机)、B 组(手工清洗加含氯制剂浸泡),将54例 ICU 患者随机分为 C 组(A 组呼吸管及配件)、D 组(B 组呼吸管及配件)。结果:A 组 ATP、细菌培养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97.2%,明显高于 B 组的97.2%、96.3%,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C 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 D 组(P <0.05)。结论:提升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江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 MAP、HR、HR 以及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A 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指标均优于 B、C 两组(P <0.05)。结论:对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实施异丙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可获得显著麻醉效果。
作者:刘绍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两种用药方案在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某院就诊的43例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青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接受奥硝唑+克林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05。结论:对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取奥硝唑+克林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蔡春茂;吴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3±5.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4.4±6.9)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满意度为95.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2.6±6.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5.5±7.4)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0%,满意度为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对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健兴;白正艳;谭宇;申慧慧;邵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夜间谵妄的临床护理及多奈哌齐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阿尔茨海默病伴发夜间谵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护理前、后1周、4周、6周两组患者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 ADL 评分分别均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1周、4周、6周 ADL 评分(30.01±4.88)分、(25.18±3.66)分、(20.08±2.18)分分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 MMSE、MoC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 MMSE(19.13±5.01)分、MoCA(27.68±1.11)分分别均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 <0.05)。结论:AD 伴夜间谵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 ADL 评分显著改善,多奈哌齐对 AD 伴夜间谵妄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谭梅英;稳银容;冯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成人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的方式及临床疗效,为心外科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主动脉缩窄(导管后型)的患者48例。将所选病例按照体外循环选择性动脉灌注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组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无名动脉插管)22例和 B 组中度低温双侧脑保护、下半身不停循环(无名动脉动脉插管、左颈总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26例,观察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肾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围手术期 A 组死亡7例,手术成功率为68.2%;严重脑部并发症死亡4例,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B 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及肾功能有显著差异;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肝功能指标等均有轻微差异。结论:外科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应选择佳的体外循环动脉灌注方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围手术期脑部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减少病死率。
作者:彭晓鹏;朱洪玉;林明;柯略森;黄婷;王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2月之前收治的未开始实施改良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脑卒中患者40例临床病例资料,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开始实施改良后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急救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可有效地缩短脑卒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娟;李宇明;柯茜;王文;杨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两种方式对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对照组(P <0.05);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宫外孕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兰瑞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8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腹腔镜引导下脾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还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文山;任虎;魏天天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