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郑定容;杨庆珣
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220例、单纯行扁桃体摘除术29例、单纯腺样体刮除术44例.结果有7例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后局部水肿,气管导管拔出后呼吸道不通畅,经置入口咽通气道,静注地塞米松及吸氧后好转.3例轻度喉痉挛,经吸氧和注入地塞米松后好转.2例因术后术野出血重新麻醉后止血,其余均经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OSAS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后苏醒早,麻醉并发症少、安全.
作者:倪锦;张国强;邝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与新生儿晚期的新生儿,其发病、转归、死亡特点,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对722例新生儿分两组,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早期540例(74.8%),其中治愈336例(62.2%),好转166例(30.7%),未愈25例(4.6%),死亡13例(2.4%).新生儿晚期182例(25.2%),其中治愈130例(71.4%),好转42例(23.1%),未愈10例(5.5%).提示发病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死亡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而治愈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低,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胎儿的保健,及时抢救围生新生儿的疾病,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覃绿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环节、时段、人群及防范对策.方法对69例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护理差错是药物治疗失误(79.7%),发生的直接原因多见于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52例(75.4%),未遵守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15例(21.7%),发生的环节多见于过医嘱环节20例(29.0%)、治疗环节20例(42.0%),发生时段多见于中夜班独立当班时、常规工作时(28.9%),工作繁忙时、节假日(21.7%),发生人群多见于低年资护士(59.1%)、护师(31.8%).结论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健全制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是预防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作者:熊桂华;刘桂卿;邓惠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肺癌患者、53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25和CA153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单项敏感性CEA为44.3%,CA125为48.4%,CA153为34.8%,联合检测时阳性率为74.5%.结论三项指标均对肺癌具有诊断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高俊;廖伟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13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用雾化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B组:使用贮雾罐和面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不接受表面激素的吸入治疗.观察期为1年,在第4、12、24、48周随访,记录观察期间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哮喘急性发作时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明显降低了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有更多的无症状天数;显著减少了口服激素和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的需求,减少了哮喘的急性发作.而A组在观察期的第4、12周的治疗效果比B组更明显(p<0.05),两组在观察期的第24、48周的治疗指标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哮喘,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使哮喘得到长期的稳定,而使用雾化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婴幼儿哮喘的首选吸入方式,吸入技术更易掌握,可以更好地减轻哮喘症状,更早地达到长期稳定.
作者:陈德晖;杨翠珍;肖雪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下咽颈段食管癌、复发性喉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食道剥脱、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晚期的下咽癌、食道上段癌和复发性喉癌共22例的疗效,其中下咽癌6例、复发性喉癌8例、颈段食管癌8例.6例行根治性颈廓清术,1例行功能性颈清术,1例同期进行右上肺转移癌切除术.21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除1例在术后45d死于广泛性脑梗死外,余21例术后随访1~8年,其中随访1年,全部存活;随访2年,存活20例;随访3年,存活15例;满5年随访的12例中,7例存活,2例失访.术后并发咽漏2例.结论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和复发性喉癌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健新;何建行;张明;陈劲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支气管等动脉出血所致的28例大咯血介入手术的配合护理作了报道.文中着重对手术的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作了总结.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长跑有氧、无氧训练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LD、TB、DB、TP、ALB、G、A/G、ALT、AKP、AST、TBA及GGT等12项生化指标.结果①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TB及DB均极显著升高(升幅均大于13%,p<0.01),尤其无氧组训练后TB升幅达22.6%.②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TP、ALB及G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蛋白水平升幅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分别为:14.6%,8.1%;12.4%,7.2%;18.3%,9.5%);运动后A/G呈下降趋势(无氧组p<0.05).③对肝功能相关酶类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ALT、AKP及AST活性均显著增高(除ALT在有氧组p<0.05,其余均为p<0.01);运动后酶活性升幅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分别为:18.2%,8.3%;14.4%,7.7%;21.4%,17.6%);运动后GGT活性亦呈增高趋势(无氧组p<0.05).④有氧及无氧训练对于总胆汁酸的影响,有升、有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有氧或无氧训练均可影响机体免疫力,并使肝脏代谢增强、多种肝功能相关酶活性增高;无氧训练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强度大于有氧训练.
作者:张建荣;李闻捷;惠小阳;张军;徐玉莲;李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报道从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65株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14种抗生素作体外敏感性试验,并同时进行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测定.根据结果显示MRSA85%(55/65)产β-内酰胺酶51%(33/65),其耐药谱为:青霉素、氨苄青、氧哌嗪、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分布于95%~80%,环丙氟、西力欣、庆大、复达欣先锋必分布于79%~60%.亚胺硫、丁胺、先锋V分布于59%~40%.所有产β-内酰胺酶的MRSA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显示青霉素、环内氟、西力欣、庆大、氨苄青、氧哌嗪、复达欣、先锋必、先锋V、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均大于80%,亚胺硫、丁胺也大于60%.建议对医院内严重感染且经多种抗生素效果欠佳的患者,除应进行常规体外敏感试验,还应该进行其它生物试验,例如β-内酰胺酶测定、耐甲氧西林测定等,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发病主要情况,为博罗县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近5年来博罗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法定的乙类和丙类,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死亡病例主要是狂犬病.提示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呼吸道、血液及性病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游良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对孕妇尿系列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尿肌酐(Cr)测定用碱性苦味酸法,尿mALB和β2-MG测定用免疫透射比浊法,NAG测定用氯硝基酚速率法.结果正常妊娠中、晚期尿mALB、NAG及β2-MG排出量较正常无妊娠妇女显著增加(p<0.05,p<0.01),异常率达20~40%.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尿系列微量蛋白排出量有显著改变.
作者:黄灼宏;刘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5~6岁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雾化吸入过程中予持续护理干预所产生的效果.结果予持续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持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哮喘儿童雾化吸入的效果.
作者:刘力行;郑菊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概述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是近年来被命名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程度不同的慢性炎细胞及粘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因其发病率低,组织发生不明,病理组织学变化多样,既往文献报告有各种命名,包括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黄色瘤、粘液样错构瘤、淋巴样构瘤、假肉瘤、炎症性纤维肉瘤等[1,2].
作者:蒋宁一;张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美克尔憩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成人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46例美克尔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19例(41%),急性憩室炎12例(28%),肠梗阻9例(20%),慢性腹痛4例(10%),无临床症状2例(5%).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憩室切除加小肠部分切除29例,憩室切除加小肠楔形切除11例.腹腔镜辅助下包括美克尔憩室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6例.病理检查表明21例(46%)美克尔憩室内有异位胃组织,2例(4%)有异位胰腺组织,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10年,临床症状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美克尔憩室常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或粘连性肠梗阻;无论有无临床症状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腹腔镜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美克尔氏憩室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方法.
作者:温文鸿;巴明臣;卿三华;闻英;李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45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多种因素.结果 145例中75例输血组,其感染19例(25.3%);未输血的70例中,感染3例(4.29%)(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而增大(p<0.01).结论围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感染,故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麻醉、手术治疗及手术后恢复顺利的情况下,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者应采取成分输血,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李国鹏;吴俊峰;梁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3岁左小腿痛性肿物6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上段疼痛,可触及1小包块,红肿压痛,生长缓慢、逐渐增大. 2个月前局部肿胀疼痛加剧. 10年前因输卵管结核曾作手术. 血RBC 4.07×1012/L;WBC 5.5×109/L;ESR 23mm/h;血碱性磷酸酶:47μ/L谷草转氨酶:20μ/L,谷丙转氨酶12μ/L;尿本周蛋白阴性.
作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有效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9例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89例肿瘤中,位于颈段30例(33.9 %);胸段38例(42.7%);腰段13例(14 .6%);骶段8例(8.9%);肿瘤为髓外、硬膜下66例(74.2%),髓内肿瘤23例(25.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73例(82%),次全切除9例(10%),7例(7.9%)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加椎管减压术.术后出院时85.3%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得到缓解的多.有10.4%的病例术后症状与术前无变化.另有4.3%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则是其关键的诊治手段.
作者:陈葆;何俊德;杨韶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对小儿肾病病理分型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对16例小儿肾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实质穿刺抽出肾组织送检作组织学诊断.结果本组16例均全部抽出肾组织穿刺成功率达100%,光镜达到组织学诊断14例(14/16),占87.5%.其中急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炎迁延型3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重度)8例,肝炎性肾炎1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组织学诊断不成功2例.16例均无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小儿肾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术是获得病理分型的唯一佳手段,也是介入性超声的又一新技术的发展,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帼英;叶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阅读与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内容、方式、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还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碧萍;邹丽华;罗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被动运动在肺心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对肺心病A、B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被动摇摆运动,在运动前、后及停机5min后记录3组SaO2及P的改变.结果 3组测试者运动后均有全身放松及头脑清醒感,健康组运动前、后及停机5min后SaO2及P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肺心病A、B两组运动后SaO2上升.A组P下降(p<0.01);B组P下降(p<0.05).运动后和停机5min后比较SaO2及P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被动运动在肺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志卫;秦茵茵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