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22例新生儿住院病例疾病分类与预后

覃绿梅

关键词:新生儿, 围生期因素, 治愈率, 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与新生儿晚期的新生儿,其发病、转归、死亡特点,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对722例新生儿分两组,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早期540例(74.8%),其中治愈336例(62.2%),好转166例(30.7%),未愈25例(4.6%),死亡13例(2.4%).新生儿晚期182例(25.2%),其中治愈130例(71.4%),好转42例(23.1%),未愈10例(5.5%).提示发病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死亡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而治愈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低,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胎儿的保健,及时抢救围生新生儿的疾病,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骨炎症性肌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诊断

    肌纤维母细胞瘤又称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浆细胞肉芽肿,炎症假瘤,炎性纤维肉瘤等.全身均可发生,常见于肺部,胃肠道、腹腔、纵隔、肝、脾、膀胱和乳腺均可发生.原发于骨胳少见,文献中仅见3例报道[1,2].

    作者:梁荣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测定45例常规治疗组和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病人治疗4、8周后sICAM-1、TNF-α以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上述三个因子水平治疗4、8周后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水平降低与TNF-α水平降低呈相关性(p<0.05),但sICAM-1和TNF-α水平降低与TC降低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作者:周庆;黄波;杨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3年广州市幼儿园儿童体格和性征发育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幼儿的生长和性征的发育.方法对3所幼儿园1811例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性征发育的检查.结果男、女童身高、体重较1995年全国九市城区正常男女童的平均水平稍高.检出肥胖儿61例(检出率3.4%),5岁半起肥胖儿童检出率增高.女孩性早熟发生率为1.4%,男孩未出现.结论儿童肥胖应尽早介入预防治疗.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仍适用.

    作者:卢惠珍;刘丽;周志红;李秀珍;黄俊菁;黄成姣;李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A1298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直肠癌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对56例直肠癌和143例正常对照组MTHFR A1298C基因型作比较.结果在正常对照中, MTHFR A1298C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5%、24.5%和7.0%,而在直肠癌病人中分别为67.9%、23.2%和8.9%,两者无差异.结论 MTHFR A1298C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何铭均;罗劲根;柳息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吸入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干预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13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用雾化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B组:使用贮雾罐和面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不接受表面激素的吸入治疗.观察期为1年,在第4、12、24、48周随访,记录观察期间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哮喘急性发作时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明显降低了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有更多的无症状天数;显著减少了口服激素和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的需求,减少了哮喘的急性发作.而A组在观察期的第4、12周的治疗效果比B组更明显(p<0.05),两组在观察期的第24、48周的治疗指标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哮喘,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使哮喘得到长期的稳定,而使用雾化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婴幼儿哮喘的首选吸入方式,吸入技术更易掌握,可以更好地减轻哮喘症状,更早地达到长期稳定.

    作者:陈德晖;杨翠珍;肖雪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酶联免疫法(ELISA)在检测肝纤维化指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在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IV)、层粘蛋白(LN)中的应用.方法利用ELISA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检测116例慢性肝炎组、215例正常组和36例肝硬化组的血清HA、PCⅢ、CIV、LN,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ELISA法准确、简便和安全,可代替RIA法.

    作者:黄龙;郑定容;杨庆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的产科相关因素. 方法分析了12473例活产婴儿中26例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往往发生于肩难产时,且随着新生儿体重增加,其发生率也增加.结论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愈后良好,但发生后负面影响大,应加以预防.

    作者:刘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TCD、MRA对儿童脑血管烟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儿童烟雾病的特征表现并与核磁共振(MRA)对照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由MRA确诊为烟雾病患儿的TCD检查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6例患者TCD获得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征性,TCD所测出的病变血管与MRA证实的病变部位基本符合. TCD与MRA对照分析结果:①MRA显示血管狭窄,TCD均见相应动脉血流速度增快;②MRA显示血管严重狭窄,TCD显示该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频谱降低或无血流信号;③椎动脉系统因其与颈内动脉系统由后交通动脉相连,当颈内动脉系统出现狭窄闭塞,椎动脉系统血流代偿性增快,也为TCD所证实.结论 TCD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进行追踪观察.对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思达;宁书尧;王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对于小肾病病理分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对小儿肾病病理分型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对16例小儿肾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实质穿刺抽出肾组织送检作组织学诊断.结果本组16例均全部抽出肾组织穿刺成功率达100%,光镜达到组织学诊断14例(14/16),占87.5%.其中急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炎迁延型3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重度)8例,肝炎性肾炎1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组织学诊断不成功2例.16例均无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小儿肾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术是获得病理分型的唯一佳手段,也是介入性超声的又一新技术的发展,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帼英;叶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进展

    分析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阅读与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内容、方式、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还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碧萍;邹丽华;罗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膈疝18例分析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膈疝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外伤性膈疝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腹部挤压伤6例;单纯性胸部挤压伤2例;复合性损伤10例.以胃脾疝入左胸腔多见(12例);肝脏疝入右胸腔6例.伤后全部病例即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腹痛、腹膜刺激征,胸部X线、膈肌B超异常改变等表现.全组治愈.结论胸腹部挤压伤有上述典型表现,提示膈肌破裂、膈疝.胃管造影、X线及B超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早手术治疗,有利康复.

    作者:冯永庆;张运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工食管植入术后影像学检查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人工食管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只植入胸段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的实验动物模型术后所进行X线平片和食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 X线平片清晰显示胸内植入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植入的位置原位固定>9个月3只;2~3月内脱管3只;>3个月内脱管4只;管体全部滑至胃内.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显示重度新生食管狭窄3只;轻度新生食管狭窄4只,同期介入安放食管支架2只.全组仅见1只发生吻合口细小瘘,无发现其它胸内并发症.结论①X线检查是进行人工食管动物实验研究简单且实用的检查方法.②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检查方法可为已建立植入人工食管的猪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的观察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

    作者:黄健民;陈德基;梁建辉;郑兆斌;俞晓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目的评价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 的病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甲旁亢患者和25例正常人进行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并与B超、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例原发甲旁亢患者(其中甲状旁腺瘤49例、异位甲状旁腺6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甲状旁腺癌2例)应用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法、B 超、CT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8.3%、71.4%、83.3%;特异性分别为100%,80.2%,88.5%.结论 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对机能亢进的甲状旁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患者术前定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李艳;李伏燕;吴立兵;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有氧及无氧训练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长跑有氧、无氧训练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LD、Na、K、Cl、Ca、P、Mg、Fe、Cu、BUN、Cr、UA 及Glu等生化指标.结果①两组训练后LD、Na、Cl、P、BUN、Cr、U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均p<0.01,尤其Cr水平运动后升幅均大于80%);Cu水平极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35%,p<0.01).②有氧组训练后Mg水平显著下降(p<0.05),无氧组则微升高.③无氧组训练后K水平呈下降(该组14人中,12人下降,两人微升,p=0.06;有氧组则微升);Ca、Fe及Glu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有氧组均微升).结论血浆Cr水平对于运动训练强度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控肾脏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作者:徐玉莲;李闻捷;惠小阳;张建荣;李国强;孙鸿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及其进展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不断出现的新材料,例如定制型假体、可延长假体等,以及不断采用的新技术,例如瘤骨灭活方法、血管重建技术、骨移植技术等,突破了以往手术的一些禁忌范围,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保肢治疗的疗效也有不少人质疑,应在适应症选择上慎重.

    作者:陈东峰;白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45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多种因素.结果 145例中75例输血组,其感染19例(25.3%);未输血的70例中,感染3例(4.29%)(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而增大(p<0.01).结论围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感染,故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麻醉、手术治疗及手术后恢复顺利的情况下,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者应采取成分输血,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李国鹏;吴俊峰;梁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肌纤维母细胞瘤SPECT显像一例

    患者女43岁,左小腿肿胀、渐进性疼痛加重半年,疼痛与活动无明显关系.骨科检查:左小腿上段可触及3.0cm×2.0cm肿块,有压痛,不活动,与局部皮肤无粘连,基底界限不清,局部有色素沉着,余无阳性体征.SPECT骨三相显像检查.

    作者:邓怀福;陈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博罗县近5年传染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发病主要情况,为博罗县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近5年来博罗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法定的乙类和丙类,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死亡病例主要是狂犬病.提示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呼吸道、血液及性病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游良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有效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9例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89例肿瘤中,位于颈段30例(33.9 %);胸段38例(42.7%);腰段13例(14 .6%);骶段8例(8.9%);肿瘤为髓外、硬膜下66例(74.2%),髓内肿瘤23例(25.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73例(82%),次全切除9例(10%),7例(7.9%)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加椎管减压术.术后出院时85.3%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得到缓解的多.有10.4%的病例术后症状与术前无变化.另有4.3%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则是其关键的诊治手段.

    作者:陈葆;何俊德;杨韶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左胫骨近端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

    患者,女性,43岁左小腿痛性肿物6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上段疼痛,可触及1小包块,红肿压痛,生长缓慢、逐渐增大. 2个月前局部肿胀疼痛加剧. 10年前因输卵管结核曾作手术. 血RBC 4.07×1012/L;WBC 5.5×109/L;ESR 23mm/h;血碱性磷酸酶:47μ/L谷草转氨酶:20μ/L,谷丙转氨酶12μ/L;尿本周蛋白阴性.

    作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