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陆权

关键词:急性中耳炎, 小儿呼吸道感染, 肺炎链球菌性, 发病率, otitis media, 治疗和预防, 感染性疾病, 语言发育, 听力减退, 普通感冒, 美国, 国外文献, 儿童, 儿科医生, 五官科, 认知力, 抗生素, 中国, 诊断, 障碍
摘要: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多为小儿普通感冒后继发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国外文献报道AOM发病率较高且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使用抗生素指征强的疾病.Faden等[1]估计80%美国儿童生后第1年内至少患过1次AOM,而20%小儿则可经历3~5次;20世纪90年代因中耳炎就诊的小儿在美国高达2000万例次,其中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占700万.我国通常将本病归入五官科范畴,因此儿科医生对其认识模糊,甚至认为中国儿童AOM发病率低,不足重视.但AOM引起的听力减退、语言发育和认知力的障碍等已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AOM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唤起儿科同道的重视.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Fontan术后42例超声心动图随访分析

    改良Fontan手术是纠治各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临床效果较好.为评价该手术的效果,我们对42例改良Fontan术后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文文;张玉奇;孙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治疗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定义[1]是肺动脉收缩压(PASP)超过4.00kPa或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过2.67kPa.它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近年来,对小儿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已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随着对PH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PH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也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新的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杜军保;范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与存在问题

    心导管术过去主要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断,而现在已成为许多患者的一种治疗途径.介入性治疗先心病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如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主动脉缩窄(COA)等;另一类为利用各种栓子堵闭不应有的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由于导管介入性治疗先心病所用材料及工艺不断研究与完善,使其目前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不失为很有前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科已开展上述几种先心病的导管介入性治疗,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就其目前治疗进展与存在问题作如下阐述.

    作者:金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

    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复杂畸形较年长儿多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急诊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汪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脏病.目前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婴儿中患先心病者有10~15万.一些患严重和复杂心血管畸形的婴儿如在生后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常在生后数天或数月内就夭折.尽管近几十年来对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先心病的预后已有较大改观,但本病仍然是威胁我国小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儿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对先心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张乾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血病治疗中地塞米松致继发性青光眼1例

    患儿男,6岁,因面色苍白、双下肢瘀斑1周于1998年10月入院.体检:体温37.8℃,精神状态可,贫血貌明显,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颈软,心肺查体正常,肝脾无明显肿大,神经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血红蛋白66g/L,白细胞3.9×109/L,血小板53×109/L,原淋+幼淋>0.20.

    作者:刘洪玉;石世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段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各种病种的病理解剖复杂程度差异很大,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均伴有多种心血管畸形,诊断命名及分类易引起混淆.1936年发表的Abott对1000个畸形心脏分类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分类的里程碑.以后陆续发表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病例及尸解资料的分类及命名大多针对个别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作者:陈树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交流内容简介

    第23届世界儿科大会已经闭幕了,下面就会议中有关小儿内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交流的内容作一小结.

    作者:沈叙庄;陈慧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皮肾盂穿刺造影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16例分析

    我科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与放射科、泌尿外科合作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顺行性造影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16例,其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佳;秦卫红;范庆忠;田孝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圆锥动脉干畸形超声形态学诊断进展

    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是与圆锥动脉干胚胎发育异常相关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及永存动脉干等,约占青紫型先心病的70%,近半数可死于婴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对CTD病变心脏的结构形态和活动状况做实时展示,能为CTD的早期诊治提供较可靠依据.现就超声心动图进展及其在CTD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陈国珍;孙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病31例分析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与结核病(TB)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回顾分析自1990年1月至2001年4月收治的31例NS和TB同时存在的患儿,并对其相关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同期收治694例NS患儿中有31例(占4.47%)合并TB;其中17例合并肺结核的患儿中仅有4例(23.5%)患儿有结核中毒症状;②二者同时存在时,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NS的缓解率(79.8%),高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25.0%)(P<0.01),且前者结核感染向活动性结核的转化率低于后者(分别为0和75.0%,P<0.01),部分病例单纯应用后者NS甚至不能缓解;③二者同时存在时NS的病理类型多样,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结论①NS与TB并存时应同时抗结核治疗,即使是结核感染也应预防性应用抗结核药物.②TB可能诱发NS,且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多见.

    作者:易著文;马祖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二讲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和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是日益受到重视的两种较为严重的与输血有关的副反应,现分述如下.

    作者:周密;廖清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用途负压旋切活检针在儿童肌活检中的应用

    我们使用了多用途负压旋切活检针(Rota-cut针)对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肌肉活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廖宁;梁秀安;经承学;兰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多为小儿普通感冒后继发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国外文献报道AOM发病率较高且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使用抗生素指征强的疾病.Faden等[1]估计80%美国儿童生后第1年内至少患过1次AOM,而20%小儿则可经历3~5次;20世纪90年代因中耳炎就诊的小儿在美国高达2000万例次,其中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占700万.我国通常将本病归入五官科范畴,因此儿科医生对其认识模糊,甚至认为中国儿童AOM发病率低,不足重视.但AOM引起的听力减退、语言发育和认知力的障碍等已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AOM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唤起儿科同道的重视.

    作者:陆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组:选择2000年9~11月在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经病史、体征、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先心病患儿2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4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VSD合并ASD 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例,法洛四联症5例,肺动脉狭窄(PS)2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2.5±1.2)岁.

    作者:范瑾;杜军保;唐朝枢;陈霞;曹军;吴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滴雷尼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15例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1998年11月至2000年5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15例.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15例患儿均排除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通过呕吐物碱变性试验(Apt试验)排除咽血综合征;通过检查鼻咽、口腔有无活动性出血灶,排除假性消化道出血;检查全身皮肤粘膜、脐部及血常规等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全身性血液疾病.15例患儿中男9例,女6例;足月儿10例,早产儿5例;产道分娩7例,剖宫产8例;发病日龄:~24h 5例,~48h 8例,~72h 1例,产后第5d发病1例.

    作者:涂林修;王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4例报告

    我院于1997年11月至2001年4月共诊治川崎病(KD)患儿86例,均符合日本KD研究会的诊断标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发疹性疾病.其中4例属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非敏感型KD,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李成荣;黄惠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104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104例GE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期和婴幼儿发病较多,<3岁者占75.0%(78/104).临床表现除有呕吐、溢乳等反流症状外,80.8%具呼吸道症状表现.部分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91例监测24h食管pH,89例异常,检出率97.8%.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均大于立位时.2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23例,诊断阳性率82.1%.10例食管内镜检查3例有食管炎,其中1例食管溃疡伴Barrett食管.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24h食管pH监测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反流,还可以了解反流程度;食管X线检查仍可作为小儿GER常用的诊断方法;内镜检查和食管粘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增加食管炎的检出率.

    作者:陈洁;黄晓磊;周雪莲;江米足;欧弼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有可能对各种先心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根治,其中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在诊断先心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之中以超声心动图具有代表性,而新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技术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2讲 与精神发育迟滞有关的几种常见先天遗传病

    精神发育迟滞(MR)的病因甚多,出生前、产时和出生后影响脑发育的各种病理因素,均可能导致MR.可谓既有生物医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文化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MR的原因不明.现将与MR有关的几种常见先天遗传病介绍如下.

    作者: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