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彤;周鸿飞
目的 观察中药敷背散以不同时间外敷治疗婴儿肺炎的时间与疗效关系.方法 将90例婴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贴敷10 min组,贴敷15 min组,贴敷20 min组.3组除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0 d之外,均加用中药敷背散贴敷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啰音密集处,并分别采用10 min,15 min,20 min不同的贴敷时间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及皮肤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3组病例临床症状在第3,7,10天时均有明显好转,第10天15 min组,20 min组疗效优于10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in组、20 min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皮肤安全性比较10 min组、15 min两组皮肤阳性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组、15 min组皮肤阳性反应率低于20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3个月至1岁的肺炎患儿使用敷背散贴敷时间应以15 min为疗效佳、皮肤安全性好.
作者:李伟伟;申燕燕;吴要伟;王学翠;冯春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拟厌食合剂治疗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厌食症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厌食合剂口服,对照组予沙棘干乳剂口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食欲、食量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厌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丽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腰椎穿刺的改良方法 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改正中穿刺为侧穿刺,偏离原正中方向约(15±2)°,左手食指、中指摸清髂嵴,向下垂直于脊柱交点为穿刺点,左手拇指摸清计划穿刺点的上一个棘突,即表示右侧3~6 mm处为正中穿刺点,在正中穿刺点的正下方6~8 mm处为穿刺点.避开对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刺伤.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共334例,占96.0%,2次以上为14例,占4.0%,均穿刺成功.结论 侧穿刺能保证准确的进针位置,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对患儿带来的痛苦小.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腹胀、反酸、嗳气等.内镜下显示多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溃疡形态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巨大溃疡少见.经健康教育和内科治疗后患儿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儿童消化性溃疡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
作者:杨春梅;冯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五草五炭汤治疗小儿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给予五草五炭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疗程4~8周,应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情况,以尿常规检查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临床治愈3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2%.结论 五草五炭汤对小儿肾小球性血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邱继春;王艳;罗晶晶;刘美贵;常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穴位刺激配合作业疗法诱发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作业治疗,治疗7、20 d时进行腕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7、20 d时,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扩大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疗法穴位刺激与作业疗法相结合,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作者:谭丽双;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引进并探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BS-R)在中国儿童孤独症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 对104例孤独症儿童进行RBS-R评定,其中40例患儿由家长分别填写RBS-R,30例患儿于2~4周后由同一位家长再次填写RBS-R,以检验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同时对患儿评定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经比较检验RBS-R的效标效度;对RBS-R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结构效度.结果 RBS-R各因子的评定者信度(ICC)在0.73~0.90之间,重测ICC在0.74~0.91之间,各因子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9~0.78;RBS-R与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的相应因子间呈正相关(r=0.31~0.69,P<0.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结构的有效性(χ2/df=2.01、GFI=0.681、NFI=0.596、CFI=0.681、RM SEA=0.063).结论 中文版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的信、效度较好,为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检查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但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李静亚;姜志梅;崔贵霞;郭岚敏;朱俊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达原散为临床儿科疾病常用散剂,用于湿温初起、外感挟湿、邪在气分之症取得良好疗效.通过病案举例分析,对外感邪气兼有积滞内停,郁而化湿酿热;湿温邪阻膜原;病入募原之症,治疗上予以健脾利湿,疏散解肌和和解表里之法使病情缓解.
作者:李宁;张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滥用,西医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特别是对反复发作者疗效欠佳.根据临床观察,此类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若从清热化湿辨治,并酌以利咽散结之品,则疗效颇佳,而后期注重顾护脾胃可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梁敏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治疗提供选择.方法 分析1986-01/2013-03住院的39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血液学及骨髓检查结果 、治疗及疗效,并结合文献分析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果 (1)血常规:全部39例呈现重度以上贫血,其中28例(71.8%)极重度贫血.7例(17.9%)为正细胞性贫血,32例(82.1%)为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均显著减少,25例为0%,其余14例<0.2%,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2)骨髓象:选择性红系增生抑制,18例(46.2%)均在5%以下,21例(53.8%)为0%.(3)血液生化:所有病例的红细胞生成素、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均明显增高.染色体核型检查均为正常.胎儿血红蛋白(HbF)检查29例,15例(51.7%)增高.(4)治疗反应及随访:所有病例初始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至少3个月.Hb上升到≥100 g/L时,开始逐渐减量,维持2~3个月使血红蛋白稳定在90~100 g/L,然后根据Hb水平缓慢减量至停药.随访34例(87.2%),随访时间6~34个月.18例治疗3个月,Hb上升到110 g/L;4例不规则治疗13个月,Hb维持在60~70 g/L,12例激素治疗无效后予环孢素A,4例有效;8例依赖间断输血.结论 早发性重度(出生6个月内)贫血是DBA的早期确认线索;临床特征、血象及骨髓象确诊DBA;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效果良好,但部分停药复发,需要小剂量维持,激素治疗无效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作者:郝良纯;霍彦;辛琪;徐刚;赵继顺;顾敏;王弘;王欢;迟昨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瘀消白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慢性肾炎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补肾活瘀消白汤,每日1剂,水煎约400 mL,早中晚分3次服用;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完全缓解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23/25).对照组组临床完全缓解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14/2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瘀消白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满意.
作者:赵晋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母婴规范诊治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疑似患儿防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梅毒孕妇所产在本科接受诊疗随访的先天性梅毒疑似患儿25例分为观察组(孕妇规范治疗组)19例与对照组(未规范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儿生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转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RPR均出现阴转,但观察组患儿转阴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治疗梅毒孕妇,所产疑似先天性梅毒患儿RPR阴转快,预后良好.
作者:许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探索IKD的诊断.方法 分析13例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13例IKD病例中,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有:发热13例(100%),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69.2%),球结膜充血7例(53.8%),四肢末端变化7例(53.8%),口腔黏膜病变6例(46.2%),多形性皮疹3例(23.1%).上述6项表现中,有4项者8例(61.5%).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管壁毛燥6例(46.2%),冠状动脉扩张4例(30.8%),正常3例(23.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11例(84.6%),血红蛋白降低9例(69.2%),血小板升高10例(76.9%).血生化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10例(76.9%),血沉升高12例(92.3%).11例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0例在用后24 h内热退,1例在用前已退热.12例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抗凝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但出院后随诊情况均不详.结论 IKD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对于发热时间长、具有川崎病2项以上主要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病例则应高度警惕.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辨证分析、采纳.
作者:熊寿贵;宋玫;周传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质量1 000~1 499 g)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 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PICC置管55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置管55例,根据患儿日龄、体质量,每日从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液,在共同输注静脉营养液期间(6~18 d),观察两组患儿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PICC置管的患儿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45.67±4.34)g,比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6.01±5.89)g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不良刺激,促进体质量的增长,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维玉;杨苏萍;李柳青;杨红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167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55例)、玉屏风组(56例)及中西医结合组(56例),对照组在急性感染期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非急性感染期不予任何用药;玉屏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玉屏风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匹多莫德、葡萄糖酸锌口服.均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玉屏风组、中西医结合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62.50%(35/56),明显高于玉屏风组37.50%(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及葡萄糖酸锌,可显著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再感染次数,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闵兆晗;徐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中药外敷治疗儿童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产生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因接受大环内酯类静脉用药治疗或使用静脉留置针而致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中药外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 cm的皮肤上;对照组28例使用33%硫酸镁湿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 cm的皮肤上;3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100%(34/34),对照组有效率为96%(27/28));观察组治愈率为65%(22/34)优于对照组29%(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硫酸镁湿敷,且操作简单、安全、便利,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75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1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5%盐水,观察2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10%盐水,观察临床效果.3组雾化疗程5~7 d,出院7~10 d随访(包括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喘憋、喘鸣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缩短病情治疗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印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支原体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总疗程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5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X线阳性表现等方面,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3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出现呕吐、腹痛等胃肠反应,给予输液前口服蒙脱石散后消失.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加快控制发热及咳嗽症状,改善肺部体征.
作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王烈教授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疗效卓著,尤其在哮喘各期运用动物药经验独特,在发作期重视应用地龙、僵蚕、全蝎等药物以祛风通络,止哮平喘;稳定期应用煅牡蛎、海螵蛸、鱼鳔等固肾抑痰;各期适当应用动物药可提高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作者:李香玉;王永吉;王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贫血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分析36例重度贫血的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 胎-母输血1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胎-胎输血综合征4例,新生儿出血症3例,胎儿-胎盘输血2例,前置胎盘1例,脐带出血2例,帽状腱膜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巨大头颅血肿1例,胎盘早剥5例.其中1例发生频繁心跳、呼吸骤停,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抢救18 h后家长放弃治疗,余病例均抢救成功.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结论 新生儿重度贫血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作者:文江舸;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