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目的 总结小儿脐尿管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37例脐尿管疾病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7例患儿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脐尿管囊肿13例,脐尿管瘘7例,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6例,脐尿管闭锁过程中合并感染2例,脐尿管脓肿5例,脐尿管窦3例,脐尿管囊肿合并脐尿管憩室1例.其中超声诊断脐尿管囊肿诊断全部准确,3例脐尿管合并感染未做出明确诊断,1例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误诊为囊性畸胎瘤,脐尿管瘘误诊3例,脐尿管窦误诊1例,其余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 一致.本组病例全部诊断准确率为78.4%.结论 小儿脐尿管疾病具有特征的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海飞;梁晓璐;卢迪;陈英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胃肠安丸对小儿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症状的防治作用及观察胃肠安丸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12例阿奇霉素所致消化道症状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用胃肠安、胃肠安模拟剂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胃肠安丸防治阿奇霉素所致消化道症状的综合疗效消失率,用药3、4、5次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第3、4次用药后两组等级疗效及第4次用药后的消失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计分和各访视点及其改善情况比较,第3、4次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恶心、呕吐第3、4次药后等级疗效及第4次药后消失率,腹痛第2、3、4、5次用药后等级疗效及第3、4、5次用药后消失率,腹泻第3次用药后消失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临床不良事件.结论 胃肠安丸治疗小儿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梅芳;胡思源;李新民;刘虹;张雅凤;闫慧敏;秦艳红;姜之炎;李燕宁;徐田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多动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脑电波的变化.方法 对134例多动型ADHD儿童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2~4次,每次20~25 min,2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训练前后采用Thompson脑电波量化评价系统对儿童进行测试.并将脑电波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对比.结果 多动型患儿训练后脑电波量化指标改变速度α/β>θ波、θ/β>α波,β波改变较SMR波早,α/β训练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θ波、θ/β、β波训练30次有意义,SMR波、α波训练4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动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干预40次后更科学有效.
作者:周东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贫血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分析36例重度贫血的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 胎-母输血1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胎-胎输血综合征4例,新生儿出血症3例,胎儿-胎盘输血2例,前置胎盘1例,脐带出血2例,帽状腱膜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巨大头颅血肿1例,胎盘早剥5例.其中1例发生频繁心跳、呼吸骤停,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抢救18 h后家长放弃治疗,余病例均抢救成功.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结论 新生儿重度贫血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作者:文江舸;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儿科贫血是症状性诊断,需要寻找引起贫血的原发性疾病,通过对儿科贫血诊断思路的整理分析,以期为儿科临床医生提供可行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作者:高晖;刘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1例尿蛋白阳性的紫癜性肾炎患儿按就诊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雷公藤多甙1.5 mg/(kg·d),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甙1.0 mg/(kg·d),两组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治疗半个月及1个月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半个月时,观察组有效率83.87%(25/31),对照组50.00%(1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有效率为100%(31/31),高于对照组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复发.结论 1.5 mg/(kg·d)剂量雷公藤多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紫癜性肾炎效果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曹宁丽;张晓云;许亚红;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腹胀、反酸、嗳气等.内镜下显示多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溃疡形态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巨大溃疡少见.经健康教育和内科治疗后患儿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儿童消化性溃疡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
作者:杨春梅;冯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王烈教授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疗效卓著,尤其在哮喘各期运用动物药经验独特,在发作期重视应用地龙、僵蚕、全蝎等药物以祛风通络,止哮平喘;稳定期应用煅牡蛎、海螵蛸、鱼鳔等固肾抑痰;各期适当应用动物药可提高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作者:李香玉;王永吉;王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75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1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5%盐水,观察2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加入10%盐水,观察临床效果.3组雾化疗程5~7 d,出院7~10 d随访(包括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喘憋、喘鸣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缩短病情治疗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印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连续性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两组患儿均于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院内对家长指导、院外随访、由家长实施家庭护理的连续性护理方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涂飞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16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药物、光疗、换血等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 166例黄疸患儿治愈120例,好转36例,无效10例.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其中感染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疾病痊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詹胜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单用西药治疗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停药后易复发.吾师王雪峰教授根据小儿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属心脾两虚者,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生龙牡、夜交藤、酸枣仁;属肝郁脾虚者,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佛手、郁金、合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小红;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探索IKD的诊断.方法 分析13例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13例IKD病例中,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有:发热13例(100%),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69.2%),球结膜充血7例(53.8%),四肢末端变化7例(53.8%),口腔黏膜病变6例(46.2%),多形性皮疹3例(23.1%).上述6项表现中,有4项者8例(61.5%).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管壁毛燥6例(46.2%),冠状动脉扩张4例(30.8%),正常3例(23.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11例(84.6%),血红蛋白降低9例(69.2%),血小板升高10例(76.9%).血生化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10例(76.9%),血沉升高12例(92.3%).11例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0例在用后24 h内热退,1例在用前已退热.12例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抗凝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但出院后随诊情况均不详.结论 IKD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对于发热时间长、具有川崎病2项以上主要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病例则应高度警惕.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辨证分析、采纳.
作者:熊寿贵;宋玫;周传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腰椎穿刺的改良方法 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改正中穿刺为侧穿刺,偏离原正中方向约(15±2)°,左手食指、中指摸清髂嵴,向下垂直于脊柱交点为穿刺点,左手拇指摸清计划穿刺点的上一个棘突,即表示右侧3~6 mm处为正中穿刺点,在正中穿刺点的正下方6~8 mm处为穿刺点.避开对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刺伤.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共334例,占96.0%,2次以上为14例,占4.0%,均穿刺成功.结论 侧穿刺能保证准确的进针位置,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对患儿带来的痛苦小.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支原体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总疗程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5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X线阳性表现等方面,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3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出现呕吐、腹痛等胃肠反应,给予输液前口服蒙脱石散后消失.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加快控制发热及咳嗽症状,改善肺部体征.
作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瘀消白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慢性肾炎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补肾活瘀消白汤,每日1剂,水煎约400 mL,早中晚分3次服用;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完全缓解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23/25).对照组组临床完全缓解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14/2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瘀消白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满意.
作者:赵晋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中药外敷治疗儿童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产生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因接受大环内酯类静脉用药治疗或使用静脉留置针而致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中药外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 cm的皮肤上;对照组28例使用33%硫酸镁湿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 cm的皮肤上;3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100%(34/34),对照组有效率为96%(27/28));观察组治愈率为65%(22/34)优于对照组29%(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硫酸镁湿敷,且操作简单、安全、便利,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汗证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症状,可影响其生长发育.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浅谈五脏皆可令人汗出,并根据现代生活背景下,强调脾胃病变致小儿汗证更为常见,治疗要因时因地制宜.
作者:李洁;唐静;常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小儿贫血会导致其产生智力、运动、行为的损伤现象,缺铁还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出现反复感染.由于社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较高,防治率较低.对缺铁性贫血进行积极的预防是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提倡铁剂隔日服用,并与捏脊疗法配合,可以促进小儿对铁剂的吸收,不但克服了胃肠道反应,并改善了小儿机体营养状况.
作者:蔡江;吴玉晶;徐荣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宝鸡地区抗链球菌溶血素O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关系,对儿科临床医师诊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经验选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对宝鸡市5家医院儿科2010-08/2011-07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多中心调查时收集到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结果 进行汇总,结合已发表的宝鸡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多中心研究论文的相关摘要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住院儿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率24.9%.6 324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痰细菌培养阳性率29.31%.5家医院共检测6 59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中ASO的含量,阳性率为3.39%.儿童ALRI痰培养G+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显示,溶血性链球菌对儿科常规使用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等杀菌剂高度敏感.结论 多中心、多方法 联合检测结果,对指导本地区儿科临床医师诊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经验选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魏升云;汤淑斌;李文君;李虹;李武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