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芳;张淑美;宋海红;侯明月;刘振忠;雷霞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结合智能训练治疗智力低下幼儿的疗效.方法 90例智力低下幼儿中轻、中、重度智力低下各30例.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对照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3组各30例,每组均有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智能训练;肌肉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 mL肌肉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 mL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按照Gesell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的发育商(DQ).治疗后进行各组有效率比较及各组组间、组内DQ值比较.结果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好于肌肉注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肌肉注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肌肉注射组和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轻、中、重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两两比较后,除对照组中-重度和肌肉注射组轻-中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在治疗智力低下幼儿时,尤其轻中度智力低下的幼儿应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妍;闫薪如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幼儿在成长阶段,各个功能脏器、神经系统逐步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会对许多药物极其敏感.考虑到小儿自身脏器特点,选用合适的解热镇痛药,合适的剂型,正确的剂量;以保证有效性大化,不良反应小化.
作者:陈华;沈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几分为婴幼儿组(0~3岁)50例和年长儿组(~14岁)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婴幼儿组有痰咳嗽、湿啰音、喘鸣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长儿组干咳者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表现为小斑片或扇形浸润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质浸润例数也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长儿组表现为肺段实质浸润例数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门阴影增浓、胸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肺外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临床痊愈33例,好转17例;年长儿组临床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等方面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兰;王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26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及电复律;室性心律失常25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7例,包括5例窦性心动过缓和12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其中2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疗效满意,其中1例房颤药物复律无效,电复律成功;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疗效优于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也有效,其中1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缓慢性心律失常10例患儿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另外2例患儿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左右,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正规治疗;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两种药物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较理想药物,电复律、临时起搏器是有效、简单的急救措施,及时应用,可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王梅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并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措施,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儿童具有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根据其不同发热情况,亦可采用六经辨证治疗.
作者:许华;张雪丽;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艾灸、拔罐三法对小儿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面瘫患儿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20 d为1个疗程,治疗1~5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儿痊愈3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原来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常态.结论 针刺配合艾灸、拔罐法治疗小儿面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英;喻闽凤;曹祖清;舒毅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共84耳;对照组50例,共85耳.两组均给予听力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6个月以上开始配助听器.观察组增加听宫、风池、外关、耳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1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5 d,共治疗3个疗程,并将治疗前后测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8.6%(66/84),高于对照组31.8%(2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几年龄和损伤程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佳,损伤越轻疗效越佳.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可有效治疗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可减轻或避免聋残儿的出现.
作者:胡恕香;李银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1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熏洗组113例,温水浴组103例,中药口服组105例.各组均口服利巴韦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风寒煎剂熏洗、温水浴、口服风寒煎剂饮片.疗程2d,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熏洗组总有效率为97.3%(110/113),温水浴组84.5%(97/103),中药口服组96.2%(101/105),中药熏洗组、中药口服组疗效优于温水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熏洗组与中药口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退热时间,改善伴随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晓燕;武琪琳;张艳梅;刘娟;许晓强;郑宏;韩雪;陈丽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小儿食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口服涤痰化瘀汤治疗;对照组口服保和丸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8.23%(30/34),高于对照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新;庄玲伶;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贴敷辅助治疗,根据不同的年龄设置不同的治疗时间,3~5 d为1个疗程.每日记录两组患儿体温、咳嗽、肺部啰音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学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脑动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香冠心注射液0.5~1 mL/(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57/64)、98.4%(63/64),高于对照组79.7%(51/64)、96.9%(6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万雅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前炭疽在牧区仍曾地方性流行.发达国家由于普遍疫苗接种和广泛动物类医疗工作的施行,动物和人类炭疽病几乎消灭;在发展中国家,本病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全球每年发病数估计为1万~20万,中国近两年的年发病人数为600人次左右.由于炭疽杆菌芽胞抵抗力极强,本病有可能卷土重来,且本病人群普遍易感,应引起重视.本文详细报告1例儿童皮肤炭疽误诊过程、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各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避免再发生误诊.
作者:滕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及脐血ADMA对预测NRDS的意义.方法 以胎龄<35周、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18例NRDS为实验组,其中分2级以上RDS组14例,1级RDS组4例;17例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脐带血,生后7、14 d桡动脉血各2mL,用ELISA法进行ADMA检测.结果 (1)ADMA变化: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脐血ADMA无明显相关关系;(2) ADMA与NRDS的关系:2级以上RDS组脐血中ADMA明显高于1级RD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和14d的ADMA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级以上RDS组脐血ADMA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0.663,P<0.05).结论 脐血ADMA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母亲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指标;脐血ADMA可能是2级以上NRDS的预测因子,脐血ADMA越高,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越长.
作者:黄惠娟;陈玮琪;郑铠军;杨秀芳;陈敬国;叶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研究现状.方法 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00-01-01/2010-12-31,获得国内有关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相关文献;对11年间国内医学期刊正式发表关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涉及肺炎患儿3 791例,文献中涉及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研究的文献共计35篇,其中提及活血化瘀中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治疗小儿肺炎的19篇,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小儿肺炎的7篇,通过抗炎治疗小儿肺炎的6篇,通过抗菌抗感染抑制病原微生物治疗小儿肺炎的4篇,通过调节免疫治疗小儿肺炎的4篇.结论 活血化瘀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菌抗感染抑制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等方面治疗小儿肺炎取得疗效.
作者:卞菊;姜之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仅造成各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性损伤;同时也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尤其对糖代谢的影响及血糖变化对机体的损伤引起广泛关注;糖代谢紊乱与HIE的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血糖越高;且血糖变化也预示其预后,积极调控血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重视HIE的血糖监测及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作者:李相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戴镜、遮盖、精细训练等综合方法对67例(121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正确戴镜,要求家长监督患儿戴镜时间及电话随访跟踪治疗.结果 矫正视力达5.0者108眼(89.2%),矫正视力达4.8~4.9者10眼(8.3%),矫正视力无进步者3眼(2.5%).结论 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加强护理,指导监督戴镜时间及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
作者:马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4 362例儿童血铅含量测定,了解沈阳市儿童血铅水平.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石墨炉法对4 362名0~17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4 362名儿童中血铅<100 μg/L3 886名,血铅轻度中毒476名,无中度中毒以上的儿童,铅中毒率为10.91%.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平均含量与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岁儿童铅中毒率为13.67%,6~10岁6.80%,11~17岁13.07%,0~5岁组铅中毒率与6~10岁组、11~17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6~10岁组与11~17岁组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0~17岁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中毒儿童比例高,防治铅中毒刻不容缓.
作者:廖新;宋亮亮;沈林;李智勇;文江舸;张雪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铁西区2~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以便更好地保护学龄前儿童免受乙肝病毒侵袭.方法 对2011年1 953名入托体检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 2~3岁、~4岁、~5岁、~6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1%、65.4%、51.1%、50.4%.各年龄段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岁组与~5岁组、~6岁组比较,~4岁组与~5岁组、~6岁组比较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2~3岁组与~4岁组比较,~5岁与~6岁组比较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结论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会随着接种疫苗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每年检测-次乙肝表面抗体,当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性以下时,应加强接种疫苗.特别是3~4岁时加强一针比较合理.
作者:李晓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为观察组,同期因腹泻住院,轮状病毒阴性,大便培养阴性的患儿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静脉血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及肝功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需早期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肝脏的药物治疗.
作者:邵金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中谓“若用推拿须下午,推拿切莫在侵晨”,有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推拿疗效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医“天人相应、脏气法时”观念的灵活运用,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遵循自然界、人体固有的时序特点,选取特定的时间点,增强了中医药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推拿疗法与中医时间医学新的结合点,促进时间医学观念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小儿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使得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田志伟;高树彬;李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