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昉萌;骆杰伟;伊春锦
目的探讨炮制改变苦杏仁功效及归经的体内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炮制苦杏仁与常规工艺苦杏仁相比较,观察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炮制苦杏仁较传统加工工艺,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效果显著,尤其是止咳平喘和润肠通便作用明显.
作者:杨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制三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及别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三黄膏持续外敷,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临床分析.方法:将60例肾内科住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这些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做成抗菌药物应用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主要集中在预防性和治疗性两大块.6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性用药,占28.3%,43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性用药,占71.7%.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占88.5%,不合理用药比例占11.5%.结论:肾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作者:莫顺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口服及单纯西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比单纯西药灌肠疗效更好.
作者:杨建春;赵丽华;徐鸿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论述手足癣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阐述方药组成及用法.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和典型病案,说明该验方对治疗手足癣的特点及疗效.
作者:汪智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时代已经成熟运用于临床,近代中医学家也有很多传承与创新.梅全喜、何庭华主编的<中药熏蒸疗法>,对于外治法的理论渊源、药物选择、组方配伍规律、不同病种临床应用方法、外治医疗器械的创新等作了系统论述,资料翔实,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作者:曹东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5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25例给予中西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心绞痛患者单纯给予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给予中西医药物联合运动疗法后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和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比单纯给药治疗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虫类中药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86例,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予以抗炎、解痉平喘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同时用虫类中药液,对照组则用西药(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虫类中药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福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应用曲美他嗪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曲美他嗪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常规治疗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曲美他嗪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7.6%,且曲美他嗪组治疗后LVEF、SV也较治疗前以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显著提高.结论:曲美他嗪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发面发挥了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心肌保护作用,临床上他们比单纯的基础药物治疗更进一步改善了心功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支向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不合理用药者185例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总结儿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儿科合理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基层儿科普遍存在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185例不合理用药中抗生素不合理运用占51.4%,止泻药占24.3%,止咳药占13.0%,生物制剂占8.1%,解热镇痛药占3.2%;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部位中,皮肤及附件占55.2%,注射部位占7.0%,呼吸系统占12.4%,消化系统占16.8%,中枢神经系统占8.6%.结论:进一步加强儿科合理用药教育,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林郁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为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CSEA镇痛产妇6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5μg舒芬太尼,30min后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0.08%盐酸罗哌卡因与0.45μg/mL舒芬太尼100mL,持续剂量5mL/h,PCA剂量5mL,锁定时间15min),对照组为同期自然分娩的60例,对比两组产妇疼痛程度(VAS评分)、下肢肌力、产程、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失血量及产妇生命体征,观察无痛分娩组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肌力、产程进展、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失血量及产妇生命体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出现5例瘙痒.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丽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山竹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其果实的外果皮是泰国、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医药,被当地人广泛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白血病、败血症等疾病.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抗炎及抗过敏的功效,日益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其提取物在国外已被产业化并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现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山竹外果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雨;胡明月;王丽;李中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非洛地平可以让全身动脉血管扩张,也是肾动脉血管扩张剂,适用于预防高血压,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它可以作为利尿剂,并可以结合β-阻滞剂.总结了非洛地平的合成实验,合成滤波器佳参数的正交实验设计,并评估这些产品合成的主要途径.
作者:宋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胆结石是指囊、肝内胆管以及胆总管等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逐渐变化,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本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热点.分析中医临床治疗胆结石的几种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邱明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探讨子宫疤痕切口妊娠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方法.回归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6例均有剖宫产史,3例行5-Fu化疗保守治疗成功,1例行MTX化疗后因出血改开腹病灶剔除术,1例行MTX化疗后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1例停经后因发现子宫肌瘤行剔除术.子宫疤痕切口妊娠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对有剖宫产史患者要结合妇检及辅检,以早期诊断,强调患者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永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随机划分,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5例中,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45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均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琬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针对医疗中出现的逐利行为,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透过医疗逐利行为,剖析了中医药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加强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思路.
作者:黄妮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术在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对25例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矫正.结果:25例患者游离皮瓣均理想成活,切口I期愈合,术后早期皮瓣稍肿胀,术后4个月,肿胀基本消失,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后无1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结论:游离皮瓣修复术操作简单、疗效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仙煌;林秋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天灸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天灸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化疗,天灸组采用常规化疗加天灸疗法.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天灸组的阴转率为82.5%,对照组为75.0%.经6个月治疗后,天灸组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5.0%,天灸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5.0%.结论:天灸联合化疗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具有增效且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CT检查对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塞27例,脑出血13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给予进一步检查,分析CT检查在诊断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结果:CT在诊断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CT对脑梗死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作为对脑卒中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黎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