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珺;刘芳;陈蕾;张劲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 女 39岁 医师因右眼眶上内方有一逐渐增大的肿块已4年,要求手术治疗,于2002年10月6日入院.自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眼内侧眉弓处有一米粒大小肿块,时有时无,偶伴上眼睑沉重感.否认外伤史.当时来我科就诊,触诊时未扪及肿块,考虑为副鼻窦粘液性囊肿或皮下粉瘤合并感染?行右眼眶正侧位X片,鼻窦水平及冠状位CT、局部B超检查,均未示异常,嘱患者定期复诊.2年后,患者感肿块逐渐增大,发现长时间头低位或用力时肿块出现,平卧位时肿块消失.取头后仰位时,可将肿块向后报压至消失.
作者:朱月莹;闻祥根;王家祥;王丽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62例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内斜视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3~38岁,发病年龄<1岁者28例,平均发病年龄2.57岁.3岁前发病占69.35%,5岁前发病占85.4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7例,非调节性内斜视55例.
作者:薛华;王艳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迟发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2~9.6%[1],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本人临床上所碰到的3例报告如下.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51岁.原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原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两次者2例,一次者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1月~12年.就诊时视力光感不确切者1例,手动者2例.均有患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角膜混浊、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等症状.来院后做结膜囊涂片及细菌培养,1例表面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绿色链球菌.玻璃体培养,2例为阴性,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谢维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作者:游志鹏;姜德咏;李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EC耳脑胶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科、骨科手术中[1~4],用于眼科手术少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9月~2003年4月采用EC耳脑胶固定外侧开眶手术中眶外壁骨瓣、眶缘骨折片和爆裂性眶壁骨折复位手术中羟基磷灰石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养忠;朱豫;周丽君;李志刚;白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益气解毒方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复发性HSK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1组38例和对照2组34例,分别口服益气解毒方、银翘散和维生素,同时联合无环鸟苷眼水点眼治疗30天后,停用眼水,继续口服药治疗2疗程,并对各组治愈后患者随访2年,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1组23例,对照2组19例.结果治疗组病程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患者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愈后第一次复发平均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迟,治疗后1年内平均复发次数较治疗前年1年内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益气解毒方治疗复发性HSK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减少复发次数,具有较好的抗复发效应,从而降低其致盲率.
作者:亢泽峰;高健生;巢国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脑膜瘤所导致的视野改变,给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40例(80眼)不同部位的脑膜瘤进行双眼视野检查(OCTOPUS-101)及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脑膜瘤视野主要改变:鞍结节脑膜瘤12例(30%)为双眼颞侧偏盲;顶叶脑膜瘤9例(22.5%)为双眼同侧偏盲;额叶脑膜瘤7例(17.5%)为双眼对称性同向偏盲;枕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侧偏盲累及对侧下方象限;颞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向上象限盲;蝶骨嵴脑膜瘤2例(5%)为颞侧视野缩小;嗅沟脑膜瘤1例(2.5%)为中心暗点;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2.5%)视野正常.结论脑膜瘤生长部位、大小不同,侵犯视路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视野改变.
作者:须倩;蔡季平;魏锐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微粒植入前房内对控制糖尿病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作用.方法对60例糖尿病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30例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另30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天、3天、7天房水混浊及纤维蛋白渗出及膜形成情况.结果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微粒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塞米松缓释微粒植入前房控制术后炎症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朱建勋;张林;付杰;郭元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系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与小梁和角膜后壁粘连所造成的青光眼[1].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由糖尿病引起者常发生于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反复出血者,当纤维血管膜侵犯房角到一定程度时,眼压升高,药物无法控制,常规手术治疗疗效差.本文就我科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例(5眼)对其采取的包括全视网膜冷冻,前房穿刺及眼底激光治疗的综合治疗步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蔚;高立新;张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眼结膜乳头状瘤的发病年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4例47眼结膜乳头状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44例(47只眼)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年龄2~72岁,平均18岁,其中2~10岁29例占65.9%.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无一例失访.36例一次手术成功,无复发.复发病例共8例,其中5例复发1次,两例复发2次,一例复发3次.结论眼结膜乳头状瘤易复发.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或电灼是治疗眼结膜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艾思明;吴中耀;庞友鉴;丁小燕;颜建华;杨华胜;陈智聪;毛羽翔;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回顾过去8年间经作者处理的12例在白内障囊外及超声乳化术中所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对治疗结果及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1994年9月至2002年10月,经作者处理的院内外白内障术中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5~86岁,平均65岁.12例病例中,高度近视白内障2眼,独眼青光眼白内障2眼,并发障2眼,青光眼外伤障1眼,常规老年障5眼.3例老年障和1例独眼青光眼白内障为囊外摘除术,8例为超乳手术.10例出血发生于术中,2例确诊于术后2周内.右眼5只,左眼7只.
作者:郝燕生;赵琳;刘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葡萄膜炎继发瞳孔阻滞闭角型青光眼经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的情况.随诊时间2月到4年.结果1)一次激光所有患眼均成功击穿虹膜.虽经术后积极抗炎治疗,12眼(44%)发生虹膜孔关闭.多次激光治疗后,终89%的患眼获得了通畅的激光孔.2)在46次激光治疗中,击射点数为3~376点,激光能量为12~2077mJ.所用激光能量较原发闭角型青光眼高.3)75%的患眼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6只眼(22%)眼压不能控制行滤过手术.4)激光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是激光时虹膜的出血和暂时的眼压升高.5)术前有活动性炎症的患眼,发生激光孔闭合的比例更高.结论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应在积极抗炎的同时,尽早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若激光后虹膜孔反复关闭,应考虑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作者:邹燕红;李静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评价晶状体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4只眼)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前部或全部玻璃体切割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或多种联合手术.结果26例患者(26只眼)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30例患者(88.24%)眼压恢复正常,21例(61.76%)患者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确诊为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尽早手术有利于保存和恢复视功白色.
作者:卿国平;段宣初;蒋幼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王× 男 27岁 因右眼突出伴耳鸣10余天于2002年10月12日入院.否认外伤史及其它疾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及颈、胸、腹、四肢等均正常.右眼视力0.8,左眼1.0.右眼睑启闭自如,颞侧球结膜见一粗大纡曲紫红色血管,角膜、前房、虹膜均正常.瞳孔3×3mm,直、间接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右眼突出度20mm,左眼突出度14mm.眼球外转明显受限,上、下、内转轻度受限.低头试验右眼阳性,听诊器于右眼眶上缘及右额部、耳后可闻及较弱风吹样与脉搏搏动一致的血管杂音.
作者:周琼;裴重刚;高桂平;熊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当前社会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型易与弥漫性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脉络膜下积血等疾病混淆.笔者曾遇一例将老年性黄斑变性误诊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卫;郑振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为结膜和眼眶内常见的一种炎性假瘤,多累及一侧眼眶或结膜,临床上出现类似肿瘤症状.本病对小剂量X线放射治疗有显著疗效.我科收治1例,经放射治疗效果颇佳.
作者:刘光洁;刘光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病因不清,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疾病,通常累及黄斑部,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8年~至今共治疗的CSC47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为1998年10月至今确诊为CSC的患者,根据渗漏点距离黄斑中心凹的位置>200um分为激光治疗组,<200um则为药物治疗组.其中激光组47例,男39例女8例,年龄25~50岁,平均36岁,药物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33岁.所有的患者均经直接检眼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并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前部的检查)眼压的测量、眼底的照相等.
作者:武淑玲;王纬玲;牛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泪道不同冲洗时间及冲洗次数对掺敏锐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泪小(总)管阻塞20只眼(组A)及鼻泪管阻塞40只眼(组B)均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行泪道成形术,术后各分两组,A1、B1组术后连续四天冲洗扩张泊道,第二周开始每周冲洗扩张2次直至术后一个月:A2、B2组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冲洗扩张泪道,第二周开始每周冲洗扩张1次直至术后一个月,对比分析各组疗效.结果泪小(总)管阻塞及鼻泪管阻塞病例术后频繁冲洗组(A1、B1组)与非频繁冲洗扩张组(A2、B2组)相比术后1周内疗效均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一个月时A1、B1组疗效低于A2、B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适当频次冲洗扩张可提高激光泪道成形术治愈率,过度频繁冲洗扩张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愈率.
作者:孔珺;刘芳;陈蕾;张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从2000年2月到2002年4月,观察记录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55例(68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滤过泡疤痕11例,滤过泡渗漏2例,滤过泡感染1例,包裹性囊状滤过泡1眼,巨大薄壁滤过泡1眼.其中7例早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经处理后有5例眼压得以控制,4例晚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仅1例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可维持于正常水平;滤泡渗漏和滤泡感染患者经处理完全治愈;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及巨大薄壁滤过泡也得到控制.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会出现各种滤过泡并发症,早期及时正确处理成功率高,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吴永青;李一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