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戴强;郑航;周治军;徐康

关键词:膀胱肿瘤, 组织病理, 癌细胞阳性率,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相对适应证,为临床规范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住院ReTURBt患者85例,根据其首次电切肿瘤组织肿瘤大小、个数以及病理分级、分期来比较行ReTURBt后组织阳性率.结果 首发肿瘤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组,其ReTURBt标本癌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或Ta期组.而首发肿瘤的个数及大小与二次电切标本癌细胞阳性率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对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的膀胱癌,无论其肿瘤大小及数量如何,均应行ReTURBt.若多发肿瘤与单个肿瘤直径>3 cm这两项危险因素中仅存一项,且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分期为T1或分级为高级别),则无需ReTURBt.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的同时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BNP浓度.

    作者:甘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目的 监测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为感控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复方新诺明活性较好,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利福平活性较好.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没有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没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株.A、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50%左右,但B群对喹诺酮类敏感性比较好.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具有高度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阿米卡星具有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出现泛耐药菌株.结论 多重耐药菌的增加,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作者:刘佳霖;张梦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基线临床检测指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性脑病影响因素.结果 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肝性脑病患者278例(33.5%),其中男244例(29.4%),女34例(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胆固醇浓度、血钠浓度、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在合并肝性脑病和未合并肝性脑病的两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HBV-DNA水平、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对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大、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甲胎蛋白浓度降低、HBV-DNA水平高、白细胞绝对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

    作者:刘宝荣;周锐;杨世达;甘巧蓉;黄水文;潘晨;林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ATP检测干预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荧光技术(ATP)检测干预,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选择我院烧伤诊疗中心首义院区医务人员40人(试验组),光谷院区10人(对照组)为试验对象,对洗手前、后手部清洁度进行ATP检测并现场反馈作为干预措施,对试验组医务人员干预5次,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自身及其与对照组的手卫生依从率及ATP检测值差异.结果 基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洗手前、后ATP值及手卫生依从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经ATP检测干预,第1~5次干预后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干预3次后,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趋于稳定.试验组洗手后AT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70±4.9)RLU vs(123±25.8)RLU,P=0.003].结论 应用ATP检测干预医务人员洗手可提高医务人员手部清洁程度及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席毛毛;唐朴勤;谢国璀;付洁;胡官峰;陈晓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证候 与相关检测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症候与相关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2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A组(肺气虚证)、B组(肺脾气虚证)、C组(肺肾气虚证)、D组(肺脾肾气虚证)、E组(痰瘀阻肺证)、F组(痰湿蕴肺证).均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积分.结果 A组、C组、D组、F组患者FVC、FEV1均高于B组(P<0.05);且A组FEV1高于F组(P<0.05);A组、C组、D组FEV1/FVC均高于B组(P<0.05);B组、E组、F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P<0.05);A组、C组、D组、F组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E组(P<0.05).结论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证候相关检测指标也会出现相应改变,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郭利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Barrett食管( 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化或无肠化. 美国、英国和中国指南对BE的定义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肠化是否必需. 美国胃肠病学会2011年更新指南强调任何可能进展成食管腺癌( EAC )的取代食管远端正常鳞状上皮的柱状上皮化生都被视为Barrett食管[1]. 英国胃肠病学会2014年更新指南:食管下段胃食管连接处上方出现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化生取代,且长度≥1 cm,活检提示柱状上皮,该定义中肠化不是诊断Barrett食管的必需条件[2]. 我国新指南定义Barrett食管为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伴或不伴肠化生[3].

    作者:胡柳丹;时昭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nRH激动剂对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 卵泡计数及AMH、FSH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GnRH激动剂对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卵泡计数、促卵泡激素(FSH)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化疗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GnRH激动剂,化疗结束后12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个月,观察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实施化疗基础上加用GnRH激动剂有利于减少因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绕行急诊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入院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绕行急诊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建立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21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立后通过绕行急诊救治的161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系统对STEMI患者可以明显缩短D-to-B时间,尽早实施心肌再灌注.

    作者:潘三改;李开涛;田云朋;刘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24)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92).记录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程、心功能分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国产Classic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国产Classic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腹腔充气时(T3)、及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气腹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手术结束后套囊血迹、咽喉痛、声嘶、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2和T4比较,喉罩组MAP及HR明显低于插管组(P<0.05);两组气腹后即刻及气腹后30 min PPEAK均升高,分别与同组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气腹后30 min 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套囊血迹、声嘶及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高于插管组(P<0.05).结论 相对于气管插管而言,国产Classic喉罩可安全用于手术时间3h以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正压通气.

    作者:冯超男;高玉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肝囊肿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聚桂醇和无水乙醇作硬化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效果显著,以聚桂醇为硬化剂对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有一定帮助.

    作者:曹斌;胡菲菲;肖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妇科 开腹手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开腹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择期拟行开腹手术的6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腋中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比较两组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48h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和对照组(15.00%)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术后48 h PCA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妇科开腹手术能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毛卫霞;王庆东;邓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 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例.检测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和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分娩结局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控制孕妇血糖,减少孕妇、围生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银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明原因晕厥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例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60 岁,阵发性心悸、心慌5 ~6年,和活动关系密切,有反复晕厥病史7~8次,近3年发作1次,清醒后有大汗. 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63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下肢健康的住院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CFV(股总静脉)、PTV(胫周围静脉近段)、SFV(股浅静脉)及MGV(内侧腓肠静脉)内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V、POV(腘静脉)、CFV的CDF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爽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r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接受PFNA(PFNA组,31例)和DHS(DHS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9~18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佳,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活动度优.

    作者:崔金雷;宋文超;周志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6年4月前入院的42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将2016年4月后入院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和CO、LVESV和LVEF及LVEDV等超声心电图测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作者:池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 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心功能变化(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永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相对适应证,为临床规范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住院ReTURBt患者85例,根据其首次电切肿瘤组织肿瘤大小、个数以及病理分级、分期来比较行ReTURBt后组织阳性率.结果 首发肿瘤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组,其ReTURBt标本癌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或Ta期组.而首发肿瘤的个数及大小与二次电切标本癌细胞阳性率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对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的膀胱癌,无论其肿瘤大小及数量如何,均应行ReTURBt.若多发肿瘤与单个肿瘤直径>3 cm这两项危险因素中仅存一项,且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分期为T1或分级为高级别),则无需ReTURBt.

    作者:戴强;郑航;周治军;徐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和食管黏膜组织损伤,患者可出现食管症状(如典型的烧心和反流)和食管外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哮喘、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GERD分为3类:糜烂性食管炎(EE),也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胃和十二指肠的反流物导致食管粘膜的损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ERD) ,即存在反流相关不适症状,但并无食管粘膜破损;Barrett食管( BE) ,即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临床上以NERD多见,约占60%. 但在全球并不一致,其中北美为18.1%~27.8%、欧洲为8.8%~25.9%、东亚为2.5%~7.8%、中亚8.7%~33.1%、南美约23.0%[1] ,我国GERD发病率约为3 .1%[ 2 ].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BMI、吸烟、饮酒、精神因素等[ 3 ].

    作者:田力;杨振誉;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