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荣;周锐;杨世达;甘巧蓉;黄水文;潘晨;林春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正确掌握其诊断及治疗,将是提高该病治愈率、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的保证,下面就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进行笔谈.
作者:唐凯;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对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武汉大学医学部通过多种方案实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实践,包括促进课程改革、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营造良好科研学术氛围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本文通过调查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改革实践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旨在探析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中科研教育创新改革实践的具体情况,根据教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作者:周芙玲;刘盼;吴羽旻;陈志桥;雷红;叶燕青;何莉;王晓芹;许岚;罗宁;谭御心;谢炜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下肢健康的住院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CFV(股总静脉)、PTV(胫周围静脉近段)、SFV(股浅静脉)及MGV(内侧腓肠静脉)内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V、POV(腘静脉)、CFV的CDF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爽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正畸釉质粘接剂抗菌性与粘接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36颗去除牙周组织的完整无龋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1%、2%、3%、4%和5%浓度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加入到正畸釉质粘接剂中,另设空白对照组,测定6组研究对象的粘接拉伸强度及抗菌性.结果6组间:拉伸强度差异不显著(F=1.032,P=0.173);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27,P=0.029);乳酸生产量差异具有显著性(F=9.637,P=0.001);加入TiO2的5组菌落计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F=6.073,P=0.041).结论 2%载银纳米TiO2对正畸釉质粘接剂具有明显的抗菌性,而对粘接拉伸强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婷婷;孟存芳;赵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 esophagus ,NE)是一种以食管动力异常-症状性高动力性食管蠕动(高波幅食管蠕动收缩并伴有收缩时限的延长)为主要特点的疾患,为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 早在1977年Brand和他的同事首次报告了在一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有41%的病人伴有高波幅食管蠕动收缩, 1979 年Benjamin等再次确认了这些临床观察并和Castell 为描述这种疾病而建议将其命名为NE.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50岁以后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作者:李英男;吴本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60 岁,阵发性心悸、心慌5 ~6年,和活动关系密切,有反复晕厥病史7~8次,近3年发作1次,清醒后有大汗. 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对其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检染色法与常规细胞涂片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法在病理鉴别和诊断中的使用价值.结果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法阳性率(92.5%)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法阳性率(60.0%)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胸腔积液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法.
作者:樊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基线临床检测指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性脑病影响因素.结果 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肝性脑病患者278例(33.5%),其中男244例(29.4%),女34例(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胆固醇浓度、血钠浓度、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在合并肝性脑病和未合并肝性脑病的两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HBV-DNA水平、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对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大、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甲胎蛋白浓度降低、HBV-DNA水平高、白细胞绝对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
作者:刘宝荣;周锐;杨世达;甘巧蓉;黄水文;潘晨;林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6例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低频脉冲电治疗+运动训练)和对照组(运动训练)各83例.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1(T1)、3(T2)、6个月(T3)时的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总体发育商(FMQ、GMQ、TMQ)的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别比较FMQ、GMQ、TMQ评分: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运动能力.
作者:高莉娟;赵娜;徐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r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接受PFNA(PFNA组,31例)和DHS(DHS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9~18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佳,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活动度优.
作者:崔金雷;宋文超;周志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肝囊肿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聚桂醇和无水乙醇作硬化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效果显著,以聚桂醇为硬化剂对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有一定帮助.
作者:曹斌;胡菲菲;肖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的同时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BNP浓度.
作者:甘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症候与相关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2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A组(肺气虚证)、B组(肺脾气虚证)、C组(肺肾气虚证)、D组(肺脾肾气虚证)、E组(痰瘀阻肺证)、F组(痰湿蕴肺证).均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积分.结果 A组、C组、D组、F组患者FVC、FEV1均高于B组(P<0.05);且A组FEV1高于F组(P<0.05);A组、C组、D组FEV1/FVC均高于B组(P<0.05);B组、E组、F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P<0.05);A组、C组、D组、F组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E组(P<0.05).结论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证候相关检测指标也会出现相应改变,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郭利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心脏监护室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监护室住院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管道护理改进措施,n=40)与对照组(常规管道护理措施,n=40).对比两组管道安全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管道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交接班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交接班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监护室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中,实施管道护理改进措施的效果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血肿增加组44例,血肿未增加组7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LMR与血肿体积增加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肿增加组入院时GCS评分和LMR明显低于血肿未增加组,而入院时血压、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以及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高于血肿增加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OR=1.06,95%CI为1.03~1.10)、LMR(OR=0.68,95%CI为0.50~0.93)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有相关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LMR水平是血肿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申启;汪玲;李承明;钱运春;詹砚;刘帅;李昌洪;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例.检测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和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分娩结局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控制孕妇血糖,减少孕妇、围生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银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术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2016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为95.6%(86/90),护理满意率为94.4%(85/90);对照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为74.4%(67/90),护理满意率为80.0%(72/90).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手术室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津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相对适应证,为临床规范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住院ReTURBt患者85例,根据其首次电切肿瘤组织肿瘤大小、个数以及病理分级、分期来比较行ReTURBt后组织阳性率.结果 首发肿瘤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组,其ReTURBt标本癌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或Ta期组.而首发肿瘤的个数及大小与二次电切标本癌细胞阳性率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对分级为高级别或分期为T1期的膀胱癌,无论其肿瘤大小及数量如何,均应行ReTURBt.若多发肿瘤与单个肿瘤直径>3 cm这两项危险因素中仅存一项,且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分期为T1或分级为高级别),则无需ReTURBt.
作者:戴强;郑航;周治军;徐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Barrett食管( 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化或无肠化. 美国、英国和中国指南对BE的定义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肠化是否必需. 美国胃肠病学会2011年更新指南强调任何可能进展成食管腺癌( EAC )的取代食管远端正常鳞状上皮的柱状上皮化生都被视为Barrett食管[1]. 英国胃肠病学会2014年更新指南:食管下段胃食管连接处上方出现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化生取代,且长度≥1 cm,活检提示柱状上皮,该定义中肠化不是诊断Barrett食管的必需条件[2]. 我国新指南定义Barrett食管为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伴或不伴肠化生[3].
作者:胡柳丹;时昭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8例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2例,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膀胱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等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安全性高、创伤小,其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影响到患者的盆底功能,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郑淑婕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