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旭;李道全
顽固性便秘的诊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人们所轻视;但随着其发病率的升高,已引起了愈来愈多的研究者们的关注.
作者:童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于癌症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传统的放化疗存在抗肿瘤能力低,杀伤指数小,副作用大等一系列缺陷,早在一百年前,已有人发现极少数的肿瘤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出现肿瘤暂时消退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并开始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但限于人们认知能力及科技手段的局限,历经数十年,未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才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及病毒和肿瘤相互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这样,肿瘤的病毒治疗便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发展阶段.
作者:罗翔;郑振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急性血吸虫病以高热为主,常伴随其他症状.当急性血吸虫病(肾病型)高热伴随浮肿、蛋白尿时易误诊为急性肾炎,且临床鲜有报道.1998年8月~9月,我院收治32例急性血吸虫病(肾病型),为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红;邓远见;曹林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准确性.方法 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度、散光轴向,以及近、远视和散光度数.结果 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数的符合率近视为93.5%,远视为62.8%,散光为91.9%,散光轴向为93.1%.结论 儿童远视眼主张用散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近视采用小瞳检影法,但对幼儿、智力发育不全、斜视和明显视疲劳者仍用散瞳检影法.
作者:邵旭;李道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肱骨骨折是四肢常见伤之一,以其中段多见.因解剖因素,中段又是骨不连易发部位[1].肱骨近端更是骨肿瘤多发区,肱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和骨折后合并的骨不连均为临床上棘手问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治疗困难.对于肱骨粉碎性骨折合并有桡神经损伤者,如何促进骨愈合并为桡神经提供良好的组织床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198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系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10种显微外科手术以修复上述肱骨病损,经临床应用7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骶前肿瘤并非罕见,因其生长隐匿,初期症状少,需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加之该部位的不适症状患者不愿述说及羞于暴露给医师检查,常使肿瘤生长到较大,症状明显时才来就诊.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作一下讨论.
作者:孟荣贵;郝立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作者收集13例食管、胃手术后发生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芳;贺学宇;李春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异位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少见的疑难急腹症之一,为了提高对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作者对1991年7月~2006年9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诊治经验和教训.
作者:许汉雄;段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3~2006年,作者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骶管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松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是指结肠运行功能缓慢、肠内容物排出延迟导致的便秘,而直肠排出及盆底功能正常.STC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病情顽固,治疗困难,采用内科治疗效果常不满意,部分严重病例需行手术治疗.
作者:钱群;张中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综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6.3%、17.1%,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吴韬;刘斌;杨世昆;郑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1982~2004年宜昌地区宫颈癌发病年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宜昌地区1982~2004年共1 263例宫颈癌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4和35~44岁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从1982~1984年的2.06%和13.40%上升至2003~2004年的17.82%和35.95%,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构成比呈现下降趋势.宫颈腺癌总的构成比及其分别在<35岁组和≥35岁组的构成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 近年宜昌地区宫颈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应加强对青年女性的性知识教育和防癌普查.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头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5例胰头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和黄疸是胰头部炎性假瘤的重要症状.各种胆肠内引流术对消黄减痛效果满意,治愈率达93%.本组仅1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死亡.结论 对胰头部炎性假瘤尽可能在术前有意向诊断,术中认真判断,选用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避免盲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作者:张章;张晓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而延续诊治,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且有关报道较少.现就我科诊治的7例跟骨骨折后足骨筋膜室综合征作一总结、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避免误诊和由此产生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显勋;罗小江;余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克罗恩病是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治疗一直徘徊在内科与外科之间,外科治疗在克罗恩病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兰平;何晓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惊厥,或称惊风,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放电产生的行为改变.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脑功能障碍的常见急症,足月儿中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为2%~3%,早产儿中为10%~15%[1].
作者:于新桥;邹典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非手术科室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查阅2005年麻醉药品处方,统计药品名称、用药总量、用药天数,确定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药品利用指数(DUI).结果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硫酸吗啡控释片及磷酸可待因片剂的DUI<1.结论 5种制剂的DUI>1,2种片剂的DUI<1,基本上在合理用药范围.
作者:张成拴;蔡晶;董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处理肢体离断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对64例肢体离断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处理分别采用VSD技术(VSD组,32例)和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和比较二者疗效.结果 VSD组创面清洁时间为5~12(平均8.4)d;2例二期缝合加植皮,29例植皮,1例皮瓣转位.对照组创面清洁时间为为10~39(平均22.6)d;25例植皮,7例皮瓣转位.2组创面清洁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VSD对肢体离断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处理较传统换药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乃比尔;余国荣;陶圣祥;彭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静脉使用胺碘酮对27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药物复律,并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律、心率和QTc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8例室速有效率为87.5%,19例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QTc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严重副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作者:骆琼;叶瑞林;李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其静止期一般不需治疗,发展期可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作者:卢霞;叶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